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老匠人吗?
家里刀钝了,就等着磨刀老大爷的吆喝声;爆米花师傅一出现,一群小孩就立马围了上去;还有吹糖人的、剃头发的……记忆里的街道,真的很热闹。
可惜啊,随着岁月变迁,这些老行当,正在逐渐消失……
01 锉刀磨剪子
整条街,他们的声音最有辨识度度。
“嚓、嚓、嚓……”一路惊街。
一声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腔调悠扬婉转。是你只需听过一遍,此生就再也难以忘怀的音调。
多年以后,当我在电视上再次听见这声吆喝时,说实话,那一刻,我流泪了。
02 老式爆米花
他是小孩儿们最期待出现的人。
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老头,每年秋天的时候,会准时出现在我们南遥街。他挑着担子,一头放的是,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放的是,火炉和风箱。
老头一边拉风箱,一边摇动机器。随着“砰”地一声响,一团白烟升起,魔术似的,一颗颗玉米就变成了金灿灿的爆米花。那天然的香味儿,不知馋出了多少小孩儿的口水来。
03 吹糖人
他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
记得小时候,每逢我们南遥街支戏台子唱戏时,总会有吹糖人的老人前来支摊,戏还没有开始,吹糖人的摊子前早已围满了观看的人,多是小孩儿。
孩子们瞪得滴溜圆的大眼睛,对老人有说不出的佩服,每当一只“公鸡”或一个“猪八戒”在老人的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呈现时,孩子群里都会传出一阵阵喜悦的笑,然后缠着家里的大人给买。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每当看起晶莹剔透的糖人,总是会唤起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那一份淡忘已久的欢乐与惊喜。
04 修钢笔
小时候,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知识的代表。印象里,学校的老师,白衬衣前面的口袋里,总会别着一只钢笔。
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尚不能达到如今的丰富之时,修钢笔者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
通常他们会骑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装墨水的塑料桶。他们卖的墨水都是自己配的,比商店里瓶装的便宜多了。最明显的标志是上衣口袋上别着四支以上的钢笔。
如今,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别提修钢笔的了。我是一个怀旧的人,为此前几天专门在网上买了一款,小时候流行的经典钢笔。
05 补锅
“补锅噢,补锅噢……”
听到这样的吆喝,仿佛回到了从前,谁家的铁锅坏了,拿出来。
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的小洞清理。
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06 剃头匠
这个我在此就不多说了。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剃头匠的小说。感兴趣的朋友点击剃头匠查看。
逝者如斯夫,此刻我回忆起这些往事,眼里又忍不住泛出了泪花。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这一代人,以及那些值得尊敬的老匠人们。
最后有需要文中经典怀旧款钢笔的朋友,可以私聊我。
我是初刻店主,私聊我进文学读书群找组织,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