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世界极客任正非》,我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好书,相见恨晚!
全书最为感同身受的是任正非的求学岁月、华为公司文化、华为不上市。
下面一一跟大家分享。
求学岁月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今天得任正非拥有非凡的思想能量与开阔的视野,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和成长环境。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即使在最困难的求学岁月,他的父母依然坚持让孩子读书。物质匮乏的年代,任正非早餐靠着一块小玉米饼补充身体能量,而这小小的玉米饼都是从父母与弟妹口中抠出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过后,任正非顺利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录取。大学期间,他刻苦认真,自修了哲学与逻辑学,英语、日语,为以后考察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考察期间,不需带翻译,见解独特,一语戳中要害。
转战商场
任正非曾说,我们一定要做商人。科学家可以什么都不管,一辈子研究蜘蛛腿的一根毛。但是我们呢?只研究蜘蛛腿,谁给我们吃饭呢?
军旅生涯后,任正非转战商场,创立了华为公司。华为是“中华有为”的缩写。仅靠十几名技术工人,几十把螺丝刀、电烙铁的拼拼装装,竟然拼装了世界大公司的雏形。
华为公司最著名的文化就是“赛马文化”。所有人加入华为后,过去的学历、工作经历都一笔勾销,站在同一起点,万马奔腾,一定会有跑得最快的。
97年后,经历了市场部的集体大辞职,华为又提出了“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形成了能上能下的公司文化。
新时代,公司又提出了轮岗制度,包括业务轮换、岗位轮换,公司员工人尽其用。
所以,提到华为,很多人都想到了“狼性文化”,为了公司的生存,有时即使赔本也要拿下项目。所以,有华为的地方,就会有血雨腥风。正是这条不断完善的文化线,牵引着华为公司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公司不上市
现代企业,大都面临政府高税收和银行高利率的压力,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不上市,不可能不去解决融资问题。而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敢于不上市、不融资,底气从何而来?其实华为也融资,和别的公司不同的是,华为融的是“人心”。
不上市不等于不搞股份制,任正非把公司股权开放给82000多名公司内部合伙人,而自己只拥有1.4%的股权。以2010年为例,华为净利润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的股息。一名在华为工作十年的绩优优良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股利近120万。这个数字比许多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高。
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上市固然造就一批富豪,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成为富豪的同时也容易变得不思进取,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不上市就是不想把猪养得太肥,太肥的猪连哼哼声都没了。
读完本书,让我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所谓“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再配合行动,从而构建自己的世界。任正非就是这样的“大牛”,华为就是他构建的帝王世界。正如他在《北国之春》所说,“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评,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立刻行动。华为的发展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大致方向正确,公司文化理念随着时代变化更新,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