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今天看到《跃迁》里面的《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感觉很棒。
感觉之前看书没有太过用心,回看这一章的时候感觉发现了很多宝藏。
最开始对提问有所了解是看到杨澜的《一问一世界》,深刻记得杨澜描述了自己为什么去进修,她觉得那是她理想的状态。
看到古典老师说,提问题很重要。里面有这么一个问题,
“到底是要专注,还是要多元?”
对于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
看到这里我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好像都挺重要。
记得读书群也提出来专注读一本书,“专注”这个词很重要。
就连古典老师自己在《跃迁》这本书里面也说,“专注”很重要。
古典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
“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关于专注和多元的解释在这里也实现了和谐统一。”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依照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自身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增加对专注和多元的学习。
对于问题这一章还有一个触动的点就是,古典老师对1%的复利的解读,感觉特别妙。
里面说到,
“科学励志”公式: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渣……
这个我经常听说,不管是高中老师还是鸡汤文都说了。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里面说到了这样的场景。
不过一年下去了,谁真的增长了37倍,谁又糟糕到只有上一年的0.03啊?为什么成长复利公式无效?
这样算没错,但是就像很多算法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公式太过于理想化。
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 不能忘记。
我们通常很难做到复利成长。
那有没有办法呢?
有的,就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学就能做到今天的问题明天就会主动去学,明天就能用到,不断解决加深记忆,更加容易实现复利成长。
就像文中说的,之后要是有用就会记住,没用忘记了也不可惜。
这是今天看到触动点深刻的地方,不过还没有实践,可以慢慢实践起来。
逛街
今天陪老妈去医院做复查,进医院绿码通行之后还在手上盖了一个通行章,很奇特。
之后老妈心情还不错就出去逛街了。(上次本来是准备陪她逛街的,但是有事推迟了,今天逛街买了喜欢的衣服,老妈买到喜欢的衣服也很喜欢,开心)
饮食
今天很久没吃酸辣粉了,吃了酸辣粉感觉很棒。
下午吃了西瓜,这应该是炎热夏天的标配了吧。
西瓜皮做成了凉拌开胃菜,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