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听书笔记

一,《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跳出误区,不再盲目跟从饮食潮流

01.全文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我将为你解读《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本书。

在食物越来越充足的今天,能吃什么已经不是个问题,但该吃什么却成了很多人的顾虑,就像最近流行的洗脑神曲《燃烧我的卡路里》唱的那样:“每天多吃一粒米,都要说声对不起。”

和五十年前不同,随着西式的饮食习惯的入侵,我们也渐渐出现了以往在西方才比较流行的“富贵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患上了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等身体疾病,减肥和运动也成了现在的热门话题。

更容易看到的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更早开始发育。或许很多人会想,孩子发育得快,说明营养跟得上,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过早的发育,会增加患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而在这背后,除了和洋快餐里的激素有关外,还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到我们对营养的误解。

不合理的饮食,对我们的健康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大众对于饮食又有哪些错误的观念?是什么在误导我们越吃越不健康?我们究竟要怎么吃才能健康?

如果你的心中被这些疑惑填满,我想今天你听到的这本书,正好能替你解答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T·柯林·坎贝尔,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40多年来他一直在科学营养研究的最前沿。1983到1989年,坎贝尔教授领导其团队,在中国的多个地区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最终诞生了这本《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在今天外来的饮食习惯的冲击下,中国人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最后,他从中国人传统的膳食习惯中,得出现代人应该怎么吃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用五天时间,从跳出误区、提升认识、敲响警钟、看清真相,以及合理饮食这五个维度来解读本书,希望能在T·柯林·坎贝尔的引领下,拨开营养学的迷雾,让这些内容指导大家合理地搭配自己与家人的饮食,走上一条远离疾病的幸福健康之路。

02.关于健康,我们现在究竟面临着什么问题

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大型超市中玲琅满目的包装食品,五颜六色的零食以及鲜美的进口食品;走上街,就有遍地开花的美食餐厅;就算是待在家里,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搜索到各种口味的外卖。

吃,一直都是中国人离不开的主题。但是今天中国人的“吃”,似乎多了许多西式饮食的身影。跟往常的中国人传统饮食不同,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肉蛋奶的比例大大增加,“大鱼大肉”不再是节日的特权。

这些改变悄悄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身体。

首先是,饮食的改变使得中国的肥胖人数迅猛上升。

2016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率在过去三十年里足足翻了一番。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在增加。

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人的体质,不像欧美人那样“胖得起”。由于国人胰岛素敏感性不是很高,肥胖会让本就不“灵敏”的胰岛素雪上加霜,极易受糖尿病的侵袭。因此,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是居全国首位。同时,由于国人的小骨架根本承受不了过大的体重,则十分容易患上关节病,饱受肌肉劳损和关节炎的折磨。

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除了带来肥胖之外,还带来了乳腺癌和心脏病等病症。据相关数据报道,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城市女性的乳腺癌发病水平高于农村地区1.5倍。同时,我们国家的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的阶段,这让乳腺癌更容易悄无声息地击中我们。

至于心脏病,或许大家更加不陌生,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死亡的头号杀手。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现在已经达到2.9亿人,这几年始终是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而心血管疾病致死率也不断上升。

中国人逐渐背弃传统饮食习惯,走上错误的营养搭配之路,离真正的健康越来越远。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健康问题。

作者在1983年到1989年期间,对中国24个省的65个县,展开了中国健康调查,并和美国人的各项健康指标进行对比。他们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胆固醇上限水平,相当于美国人的胆固醇下限水平,这也就意味着,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远低于美国人。在作者的另一份研究中,当时美国男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比中国农村男性发病率高17倍。这些数据促使作者研究起中国人的膳食习惯来,最后他发现传统的中国膳食,实际上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正是我们的传统饮食习惯,让我们远离那些“富贵病”。

03.对于蛋白质的误解

好,了解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健康危机之后,我们来看看关于营养,我们究竟有哪些思维误区。

首先我要讲的就是,大众对蛋白质的误解。

一讲到蛋白质,大家脑中跳出的词或许是“牛奶”、“鸡蛋”、“鱼”、“虾”以及“牛肉”等等。其实除了上面这些动物蛋白之外,许多植物也富含蛋白质。比如,各种豆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等等。或许对营养具备一定知识的人,会有这样的观念:动物蛋白要比植物蛋白优质,也就是更具有营养价值。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动物蛋白质能提供我们所需的多数氨基酸,能更快地转化成人体体内的蛋白质;而某种植物蛋白可能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所以需要摄入不同的植物蛋白来互相弥补,因此转化成人体蛋白质的效率会比较低一些。但是更高的蛋白品质,就等于更好的健康效果吗?

作者告诉我们,摄入高品质蛋白,并不意味着能带来更好的健康,植物蛋白实际上要比动物蛋白更有利于健康。他提到,有大量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却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人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更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多喝牛奶才能快高长大。”于是许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发育的时候,一天到晚盯着他喝牛奶,最好是一天喝两瓶、三瓶当水喝,希望这种高品质蛋白,能帮助孩子长得高大,但往往发现孩子最后并没有长得多高。

牛奶作为“动物蛋白”的代名词,大众对它的误解也最深。研究证明,牛奶不仅对长高没有作用,而且过量饮用牛奶会导致骨折。

书中说道,在一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报告当中显示,牛奶能够增加我们身体内部的酸性,使我们的血液和组织环境偏酸性,而为了中和这些酸,我们的骨头里要分离出偏碱性的钙,让身体内部环境保持平衡。这样我们的骨头实际上是在流失钙质,不仅对长高没有好处还让骨头变得脆弱。

另外,像牛奶这种动物蛋白含有的酪蛋白,对人体具有非常强的促癌作用,所以,动物蛋白并不是摄入得越多就越好的。

致癌物质进入细胞之后,多数本身是不会直接转变成癌症的,它需要被一些关键的酶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东西,这个东西会破坏细胞的遗传机制,造成基因缺陷或者突变,从而转变成癌症。而酪蛋白会提高酶的活性,从而让致癌物质更加容易变成真正的癌。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起例子。菲律宾的一位有名的医生,对作者提到肝癌是菲律宾的高发病,这种疾病让很多儿童在十岁前就夭折。而且他发现做肝癌手术的孩子大多来自富裕家庭,他们的饮食营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他们的蛋白质摄入量远超本国其他人,而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蛋白质与癌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和动物蛋白不一样的是,谷类、豆类、坚果类这类植物蛋白,就没有促使癌症的危害,这类食物会在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的同时抑制癌症。

作者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对促使癌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植物蛋白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促进癌的生长,因为像植物蛋白这种低蛋白,能显著地降低人体中酶的活性,避免有害的致癌物结合在DNA上。更重要的是,植物蛋白能通过一系列高度协同的机制,对癌症诱导阶段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植物蛋白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还能抑制癌症。

所以,了解到这些后,相信大家对蛋白质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明白了植物蛋白,其实比动物蛋白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还能抗癌。而蛋白质也并不是摄入得越多越好,尤其是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很容易致癌。

04.对维生素补充剂的误解

在理清了我们关于蛋白质的思维误区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讲维生素补充剂。

相信大家对维生素补充剂和保健品并不陌生,尤其是女孩子和中老年人。许多人一旦感冒就会想到要吃维生素C,而那些美容产品号称将多少份量的葡萄籽提取物,浓缩到一颗颗小药丸中能抵抗衰老。这些真的有用吗?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这样并不能抵抗衰老。他认为把营养素纯化分离出来,寄希望于它们发挥纯天然食物所带来的效果,是很无知的做法,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自动筛查有用和无用的物质,高纯度的营养素并不能让身体变得更好,甚至可能过量的营养素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维生素补充剂和保健品,并不是能保证人们健康的灵丹妙药。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科学家们在1994年到1996年期间,已经用大规模的观察研究揭示了维生素A补充剂,对肺癌和其他疾病的影响。研究表明,人们服用这种补充剂4到8年后,肺癌没有像预期那样下降,反而增加了。

但是这里也不是说维生素,对我们人体就没有用处,相反,这些维生素确实很重要,但是只有以食物的方式,吸收这些纯天然的维生素,而不是以营养补充剂的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健康保护作用。这种维生素补充剂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大多时候是在我们放纵自己胡吃海喝,或者疯狂熬夜后的一种心理上的弥补,这样反而会阻碍我们形成健康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在了解维生素补充剂之后,许多女性朋友们,再看到商家打着“高吸收”的名号,卖我们昂贵的维生素营养品,或许就会更理性一些了吧。记住,与其不断口服高浓度的维C片,还不如每天多吃两颗橙子,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

05.对于碳水化合物的误解

好,我们最后一个要理清的营养学误区,就是许多人闻之色变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指的是什么呢?许多人一听到碳水化合物,就和“变胖”挂钩,大家想想身边那些努力减肥的朋友,是不是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都不想吃主食,光吃菜,好像多吃一口米饭,就会让减肥功亏一篑。

当你问她们:“为什么不吃米饭呀?”她们的回答往往都是:“因为米饭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容易变胖。”

没错,米饭确实是高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不仅仅指的是大米、小麦这一类谷物,还有水果和蔬菜。如果说碳水化合物会让人变胖,那么水果和蔬菜也会让人变胖,可是很少人会说不吃蔬菜来减肥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让我们变胖变得不健康的,是精制碳水化合物,而不是那些纯天然的碳水化合物。随着经济条件变好,我们吃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都是精加工处理过后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大众口中常常提到的精粮,例如白面包、饼干、小蛋糕、蜜饯和糖果等等,这些东西的原材料虽然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在精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去掉了外壳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就让我们在消化这些精粮时,容易将它降解成最简单形式的碳水化合物,最后吸收转化为我们体内的血糖,积累成脂肪。

在精粮变成各种高热量食品之前,它是纯天然的“复合形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粗粮,比如未经过加工的紫米、燕麦、荞麦以及各种水果蔬菜。

作者告诉我们,粗粮才是最健康的食物。

一方面,这类碳水化合物包含了多种膳食纤维,虽然这些纤维几乎不能被消化,但是它促进了我们肠道的蠕动,帮助我们消化其他食物,同时又增加了我们的饱腹感,也就是在感觉自己吃饱的同时,摄入了较低的热量,帮助我们减轻体重。

另一方面,这类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可利用的能量包裹在一起,为我们人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营养,这也是提供简单形式营养的精粮所不能提供的。

所以,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会让人变胖,提高血糖。精制碳水化合物才是“长肉”的罪魁祸首,而天然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粗粮,反而能帮助我们减轻体重,变得健康。

06.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救命饮食:中国健康报告》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清楚地看见了现代中国人的健康危机,知道了我们与健康的传统饮食离得越来越远。

为了能走回健康合理的营养搭配之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跳出误区,不再盲目跟从饮食潮流。

首先,我们要清楚蛋白质不是摄入得越多就越好,植物蛋白要比动物蛋白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其次,我们要明白维生素补充剂并不是灵丹妙药,通过天然食品摄入的维生素,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最后,我们知道了吃粗粮比吃精粮好,还能帮助我们健康地减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带大家提升营养认知,了解饮食对常见疾病的影响。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精致碳水化合物、复合型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补充剂

思考与讨论:说说你曾经有过以上哪个关于营养的思维误区,也说说这些误区给你的健康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提升认知,饮食对常见疾病的影响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对现代中国人的健康危机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理清楚了我们对蛋白质、维生素补充剂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误解。那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带大家提升对营养的认识,了解饮食对常见疾病的具体影响。

02.饮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许多有老人的家庭或许对糖尿病并不陌生,一旦有了这种病,几乎无法根治,只能定期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这种病不仅仅带给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还影响着病人的生活。

要了解饮食对糖尿病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就先要弄清楚糖尿病是怎么一回事。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被分解消化形成葡萄糖,进入我们的血液,胰岛素在这个时候就会发挥向导的作用,引导葡萄糖到身体的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如果胰岛素缺失或者失效,那么我们的血糖就不能得到正常的代谢,从而不断升高人体内血糖水平。血糖一旦升高,就容易引起失明、心脏病、脑卒中以及肾病等等各种各样的高危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那么饮食和这种疾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作者告诉我们,以高脂高蛋白、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一名医学家总结了6个国家的糖尿病与膳食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一篇报告。报告中显示,饮食习惯中脂肪含量越高的国家糖尿病,发病率也更高,而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的国家,糖尿病发病率就越低。我们知道,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是植物。

更重要的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还能缓解糖尿病的症状。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一位知名膳食专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这名专家让五十名糖尿病患者,调整原先的饮食习惯,全部改吃素食并持续三周。三周过后,当他们再去测试患者的血糖水平、胆固醇水平以及体重时,发现这些数据都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其中一名患者已经患病21年了,每天要注射35个单位的胰岛素,在三周的饮食实验之后,他需要的胰岛素用量降低到了8个单位。而其中25名糖尿病患者在这短短几周后,竟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了。这说明了食用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胆固醇水平,还能帮助患者减轻对胰岛素的依赖。

当然,要想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糖尿病患者们需要坚持这种低脂高纤维膳的饮食方式。如果因为贪嘴,恢复到原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的饮食习惯,那么糖尿病的魔爪还是会继续抓住患者们,让他们无法挣脱。

03.饮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好,了解完了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饮食对肥胖的影响。

一旦说到饮食与健康,估计许多人会想到自己身上的“游泳圈”和那两条大象腿,明明年纪也不大,为什么已经是一副“中年发福”的样子。

其实,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出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上。

我们先从能量消耗的方式来讲,高蛋白、高脂肪膳食的能量消耗方式,能帮助我们储存脂肪,而低蛋白、低脂肪膳食的能量消耗方式,则是以体热的方式散发出去。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1983年到1989年期间,作者正在中国进行健康调查。这期间,他计算过体力活动最少的中国人热量摄入以及平均体重,并将这两个数据和美国人进行对比。他发现,体力活动最少的中国人摄入的平均热量比美国人高30%,但是平均体重却比美国人低20%。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中国人普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美国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可当我们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后,身体中的热量通常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而低蛋白、低脂肪膳食则会以体热的方式消耗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活动最少、热量摄入较高的中国人始终还是比美国人体重轻的原因。

所以,从能量消耗的方式来讲,低蛋白、低脂肪的膳食,就是能帮助我们减轻体重的“神器”,即使吃得饱饱的,摄入的热量很高,也能让能量以体热的方式散发出去,不会变成我们身上的“游泳圈”。反过来,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就意味着我们正不断往身上贴肉。

我们再从能量的摄入方式来讲,每单位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热量,比动物性食物含有的热量要低,更有利于减肥。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每克脂肪含有的热量是9卡,而碳水化合物只有4卡,也就是说你吃上100克的肥肉,要比吃100克的燕麦热量高上500卡。我们再假设,你吃100克的食物就能饱,你选择了肥肉而不是燕麦,却为此高出了500卡的热量,是不是很不划算呢?

另外,水果、蔬菜和谷类中含有很多纤维,纤维能让人有饱腹感,但我们人体又无法消化吸收它,几乎不会增加更多的热量摄入。所以只要你进食健康的膳食,即使吃得比之前更多,也能减少摄入、消化和吸收的热量,而不会因此肥胖。

有家电视台在采访中国游泳健将傅园慧的时候,拍摄到了她用“盆”来吃饭,当镜头走近拍摄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盆”中的食物,其实是清一色的蔬菜。所以即使吃得再怎么多,饭量大到超乎常人,傅园慧仍然能保持匀称健美的身材。

所以,防止变胖或者想要减肥,我们真正需要拒绝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去选择低蛋白低脂肪、以植物性为主的食物。

04.饮食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好,说完了饮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饮食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女性朋友,都会觉得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致命疾病,但实际上女性心脏病死亡率比乳腺癌的还要高上8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过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会导致粥样斑块沉积,增大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那么粥样斑块是什么呢?

作者告诉我们,心脏病关键组成部分就是粥样斑块。这种斑块是蛋白质、脂肪、免疫系统细胞和其他成分组成的一种沉积物,主要附着在心脏上冠状动脉血管上。大家可以把我们的血液想象成一条河流,这种斑块就是不断堆积的石头和沙土,让我们血管越变越窄,日积月累,这条河流就被堵上或者改道。当血液无法流通时,我们的心脏就会缺氧,严重的情况更会导致死亡。

其次,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越低,患上心脏病的几率就越小。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饮食结构与心脏病发病率。他这两组对比之中,发现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越低,患上心脏病的几率就越小。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心脏病发病率低的国家,居民饮食中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和饱和脂肪比例较低,天然水果和蔬菜比例较高。比如日本,日本的菜式就是充分挖掘了素菜的潜力,饮食也以素食为主,心脏发病率很低;而像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欧美国家,心脏发病率却是日本的好几倍。

此外,降低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和饱和脂肪摄入比例,提高谷类产品、水果和蔬菜比例摄入比例,能改善心脏病患者病情和症状。

1946年,一名叫韦斯特的医生,做了一项著名的研究:他让50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继续按照正常的饮食进食;让另外50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进食一种实验性膳食。

在这种实验性膳食中,他减少了脂肪和胆固醇的比例,让患者每天只吃很少的肉,不允许换着吃奶油汤、动物脂肪、全脂牛奶、黄油、面包和甜食等等。8年之后,继续正常美国膳食的患者中,只有12人仍然健在;而进食实验膳食的这一组人,有28人仍然健在,存活率是前者的2.5倍。12年后,正常膳食的那组人全部过世了,而进食实验膳食的那组人仍有19人健在。

这个实验证明了,只要你适量减少摄入动物来源的食物,同时食量增加植物来源的事物的摄入,你就可以活得更长一点。

所以,要想远离心脏病,我们就得远离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选择植物性食物;即使是不幸罹患了心脏病,也能通过降低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和饱和脂肪摄入比例,提高谷类产品、水果和蔬菜比例摄入比例,来改善症状。

05.饮食与老年痴呆之间的关系

饮食与心脏病息息相关,那么,饮食与老年痴呆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99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公开自己罹患老年痴呆症,并在十年间,借助媒体,让全世界的人都“目睹”了自己病情发展的全过程。他的举动让这种疾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老年痴呆症是什么呢?这种疾病其实是一种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和思维能力下降,换句话说,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人记忆是断开的,时常迷迷糊糊,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许多思维正常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太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但实际上许多高智商的名人,在老年时也无法幸免,比如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人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等。

那么,这种疾病的发病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告诉我们,老年痴呆症与我们的饮食习惯之间有非常大的关联。

老年痴呆症是由一种物质,在大脑中的一些关键区域,沉淀、累积而成的。这些沉淀累积会产生淀粉样粥样斑块,这种斑和导致心脏病的那种心血管粥样斑块非常相似,主要是由脂肪、蛋白质和免疫细胞组成。

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者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都可以通过膳食来改善。

作者告诉我们,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能防止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在我们晚年的时候,会对我们的大脑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研究发现,摄入膳食抗氧化剂,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免受自由基造成的伤害。

那么,有什么食物是富含抗氧化剂的呢?答案就是蔬菜水果。研究表明,如果血液当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能够降低自由基的活性,记忆力丧失的程度就会轻一些。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这两种抗氧化剂,基本上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例如桃子、橙子、椰菜或者土豆。

而动物来源的食物,则是更容易刺激产生自由基,造成细胞的破坏,诱导老年痴呆症的发作。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项研究,有专家在11个不同的国家,对老年痴呆发病率与膳食变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脂肪摄入量比较高、谷类摄入量比较低的人群中,老年痴呆发病率要更高一点。

总的来说,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对保持大脑功能有好处,而动物性食物对保持大脑功能是没有好处的。

有一项针对65岁至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够适当减少摄入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量,而多摄入碳水化合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话,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还能显著地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

所以,我们应该多吃纯天然的植物性食物,来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让自己年老的时候能保持比较好的认知功能,不会给家庭带来过重的负担。

06.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饮食与四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第一,是以高脂高蛋白、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第二,是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会让更容易我们发胖,而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则有利于我们保持好身材;第三,是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第四,是多吃纯天然的植物性食物,能帮助我们预防老年痴呆。通过认识饮食与这四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相信大家在饮食方面会更加注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将会继续为大家讲解的第三部分内容:饮食与癌症之间的联系。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胰岛素、粥样斑块、能量消耗方式、自由基、抗氧化剂

三,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

饮食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影响,除了昨天所讲的三种疾病之外,还有更令人心惊胆战的最坏导向。而这个最坏的导向,就是癌症。今天,我们就从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来看看什么样的饮食,会将我们的身体吃“垮”。

02.饮食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一讲到关于女性的疾病,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乳腺癌。好莱坞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当初就是为了防止乳腺癌割掉了一对乳房,这件事情还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也让大家逐渐认识到这种疾病的普遍性。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乳腺癌和饮食习惯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研究表明,乳腺癌和体内雌性荷尔蒙水平有关,过多摄入肉食性食物会升高雌性激素水平。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如果一直吃肉食性食物,减少纯天然素食的摄入,就会更早达到性成熟,绝经期也会向后延迟,这样会让女性的孕龄延长,女性一生中的雌性荷尔蒙水平,就会一直比较高。

大家不妨想一想,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一代比上一代发育更早,也越来越早熟?很多人认为这都是因为现在的小孩营养跟得上,是一件好事。但其实我们口中的营养大部分,是肉蛋奶等肉食和动物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这种食物会刺激孩子们性早熟,增大下一代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国家的营养越来越跟得上,乳腺癌这种疾病也越来越高发了。

第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会降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低动物蛋白、低脂肪以及高纯天然素食的膳食,能有效降低雌激素的水平。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项研究:一群营养学家通过给几个快要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提供适当降低脂肪和蛋白质比例的膳食,并持续七年。七年之后,这群女孩们的荷尔蒙水平,平均降低了20%到30%,从而大大降低了她们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第三,乳腺癌的成因与环境化学物质有关,而人体摄入的这些化学物质中,90%到95%是来自动物性食品。

由于工业污染,许多食草性动物例如羊和牛,容易吃下带有污染的草料,当它们被端上人类餐桌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就转移到了人体内。这些工业化学物质,大部分都不能被人体代谢掉,容易沉积在脂肪和女性的乳汁当中。人类如果过量摄入含有这些物质的牛奶、肉制品和鱼类食品,可能会诱发乳腺癌。所以,这也是动物性食物导致乳腺癌的原因之一。

03.饮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

前列腺癌对于男性,就像乳腺癌对于女性那样让人心惊胆战。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确诊癌症,70岁以上的男性中,大约有一半都有潜在性的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和饮食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研究表明,摄入的奶制品越多,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就越大。在这个结论的背后有两个成因。

第一个成因,就是动物蛋白会导致机体,产生更多的IGF,从而刺激癌细胞的生成。

IGF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荷尔蒙,当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时,这种荷尔蒙能够适当调整人体细胞生长的速度,而当我们的健康状况不太好的时候,这种荷尔蒙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刺激细胞生长的同时,抑制旧细胞的清除,在这两种效用下,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当我们过多摄入奶制品和肉制品的时候,人体就会合成更多的IGF,从而让许多本来有潜在性前列腺癌的男性,变成真正的前列腺癌症患者。

第二个成因,就是动物蛋白和大量的钙,会抑制活化维生素D的产生,从而诱发前列腺癌。

维生素D在我们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护身体机能,如果人体中这种维生素水平长期比较低的话,机体内容易产生各种癌症。而研究表明,我们摄入的动物蛋白,能够抑制维生素D的产生,同时,当我们长期地、大量地摄入钙的话,也会导致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因此也会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那么,哪一种食物当中既含有大量动物蛋白,又含有大量的钙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牛奶和其他奶制品。

以上两个成因,就解释了为什么奶制品,会诱发前列腺癌,让男性健康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

04.饮食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

了解完了饮食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影响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富贵病”中出现率最高的大肠癌。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在2002年6月底,将治理国家的权力移交到副总统手里两个小时,原因是他要去接受结肠镜检查,看看是否患有大肠癌。连平日里非常注重运动的老布什都要去接受这种检查,就足以证明这种癌症的高发性。

这种高发的癌症和我们的饮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告诉我们,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肉食性食物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纤维膳食摄入不足。

这是因为一方面纤维具有吸收有害物质的作用,能够携带致癌物质一起排出人体;同时,它还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能,从而增加大肠中粪便量,起到稀释致癌物质的作用;此外,由于纤维较顺滑,缩短了致癌物质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能减少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在40年前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中,研究人员比较了23个国家女性大肠癌发病率与每日肉制品摄入量。这篇报道指出,摄入肉食、动物蛋白和糖分较多,而摄入谷类较少的国家中,妇女的大肠癌发病率较高。

作者还告诉我们,膳食中植物性食物比例高,而动物性食物比例低的话,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在一项比较了7国膳食的著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如果你每天多摄入10克膳食纤维,大肠癌的发病率将降低33%。一杯红梅、一颗梨,或者一杯豌豆都含有10克的纤维,而一杯豆类食物的纤维含量远远超过10克。除了这些水果和豆类之外,蔬菜和全谷类的食物也富含纤维,能帮助我们维持肠道的健康。

1990年,有一组研究人员总结了60项,有关纤维和结肠癌关系的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发现:摄入纤维量最高的人,和摄入纤维量最低的人相比,前者结肠癌发病率危险要低43%;而摄入蔬菜最多的人,和摄入蔬菜最少的人相比,前者结肠癌发病率危险要低52%。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含有高纤维的膳食,对预防大肠癌具有重要的作用。

05.饮食与自身免疫病之间的关系

前面所说的三种癌症虽然很可怕,但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种疾病,虽然不是癌症,却比任何一类疾病都要更加凶险,那就是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所有的自身免疫病,都是某一类代谢机制发生偏差的结果,而这导致免疫系统开始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细胞。

让我们来打个比方,假设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个军队,T细胞和B细胞就是这个军队的战士们,当碰到那些想破坏我们机体的细菌或者病毒,他们就会立马合成“镜像面模”,相当于“人脸识别系统”,一下子就检测出这是个外来者,立马联合起来进行攻击并且清除。也正是因为这个“镜像面模”,当战士们下次再看到同样的外来入侵者,就会马上识别,回忆起上次怎么击败这个病毒的,再进行更加高效地攻击,从而保护我们免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不得不说,人体的免疫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但是这个系统一旦出错,也是致命的。比如说,消化过程中,在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程氨基酸时,有一些蛋白质的碎片,会通过小肠进入我们的血液当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将这种还未被完全消化掉的外来蛋白残片,认定是外来的侵入者,然后形成“镜像面模”,引导免系统对它进行攻击。这也就启动了自毁性的免疫过程,成为人体的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本身不会让人死亡,伴随它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当它开始错误地攻击胰腺时,就会导致天生型的糖尿病;当它开始错误地攻击骨髓的时候,就会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当它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的时候,就会导致关节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变成了我们最凶恶的敌人。

作者告诉我们,这种可怕的疾病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首先,牛奶是诱导免疫疾病的病因之一。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和人类自身蛋白质类似,尤其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完全相同,而胰岛素分泌异常,就是导致天生型糖尿病的病因。很多婴儿在没有接受足够长时间的母乳喂养的时候,就开始用食用配方奶。对于消化功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讲,牛奶很难完全消化,于是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片段,就留在了小肠当中,并被吸收进了血液。免疫系统识别了这些片段,将它们作为外来者入侵,由于牛奶蛋白质和胰腺细胞的成分一样,于是当胰腺细胞被“镜像面模”识别时,就被当成了外来的牛奶蛋白质,导致婴儿的胰岛素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生成功能缺失,这个孩子的一生,就不得不依靠外源的胰岛素注射维持健康。

其次,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高饱和脂肪膳食,是造成这种疾病的另一个成因。

在自身免疫病导致的其他疾病当中,除了天生型糖尿病比较常见之外,还有多发性硬化症。

那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呢?这是一种脑干和小脑内髓鞘脱失,导致人体许多感官失调的疾病。多数的多发性硬化症病人,首先得经历一个急性期,然后慢慢丧失行走能力和视力,最后是卧病不起,苟延残喘直到死亡。而这个髓鞘脱失,就是因为自身免疫细胞,对髓鞘的识别错误,反复发起攻击所导致的。

许多人认为这个病,是因为磁场或者病毒入侵导致的,这些说法到现在都还没得到证实。但是膳食是成因之一的这种说法,确实有研究支撑的。

俄勒冈医科大学神经系主任施瓦克医生发现,在挪威的奶制品摄入量比较高的内陆地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要比沿海奶制品比较低的地区要高。

而在他的另一个实验当中,他招募了144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进行观察。他建议患者使用饱和脂肪比较低的膳食,有些人遵循了有些人没有。随着研究的继续,他发现,那些坚持低饱和脂肪膳食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样的饮食,甚至是对于那些处于晚期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效果;而那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坚持高饱和脂肪膳食的人,死亡率是前者的7倍。

最后,维生素D有助于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含钙量很高动物蛋白,会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

实验证明,维生素D 能一直某些T细胞的发育,并组织这些T细胞,产生被称为细胞因子的活性物质,后者会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另外,维生素D能促进另外一些T细胞,这些T细胞能抗拒原本那些,在疯狂攻击自身细胞的T 细胞,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启动。而含钙量很高的动物蛋白,像牛奶这些会在人体内产生酸,降低人体中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

总之,高动物蛋白、高饱和脂肪的膳食,容易导致自身免疫病,尤其是对婴儿来说,不易过早使用配方奶,以免导致免疫系统识别错误,疯狂攻击自身,造成终生的痛苦。

06.知识要点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饮食与三种癌症之间的关系。

首先,乳腺癌与雌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容易导致雌性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增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其次,过量地摄入动物蛋白和钙,会增大患上前列腺癌的风险;然后,肉食性食物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而纤维膳食摄入不足,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最后,高动物蛋白高饱和脂肪的膳食,容易导致自身免疫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将会继续为大家讲解第四部分内容,来了解是什么在误导大众饮食。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IGF荷尔蒙、雌性激素水平、纤维膳食

四,

昨天我们讲到了饮食与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明白了高脂高蛋白的动物性饮食,将会促进癌症的产生,而低脂低蛋白的植物性饮食,会抑制癌症的产生。相信大家一定在健康饮食方面,转变了很多观念,或许也有不少人已经开始重新安排自己与家人的一日三餐。

此外,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信息呢?为什么我以前接受到的,都是错误的信息呢?为什么从来没有医生建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自我治疗呢?

今天,我们将会从医生、企业和蛋奶制品产业三个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个疑惑,帮助大家看清营养学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误导大众饮食,又是什么在阻碍我们用 “食疗”来治愈自己。

02.医生对“食疗”的抵触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为什么医生对“食疗”会有抵触心理。

让我们回想一下,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一般来说,当我们面对医生说了一大堆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之后,医生问几个问题,就会立马诊断我们到底有什么病,接下来,就是开药。如果我们问医生,我们应该怎么注意饮食,医生回答都八九不离十:“吃得清淡点,戒酒戒烟。”如果追着问医生,什么样的是清淡饮食,医生也能粗略地说个大概,但很少有真正的饮食上的指导。如果再进一步询问,有什么方法能够通过不吃药,只调整饮食治好我们的病,估计医生的脸色会比较难看。

那是什么导致了医生对“食疗”这么看轻或者这么抵触呢?

作者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医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的教育。很多人会认为,医生比我们的邻居或者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但实际上,营养学在医学院的课程当中,占比是非常少的,即使有也是非常粗浅的一些内容。

正是因为医学院对营养学的不重视,导致医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再加上当前的医学治疗非常依赖药物和手术,很少考虑通过调整营养的方式来治疗病人。

另一方面,因为医院对医生的培训项目中缺乏懂营养学的医生导师,这让医学生们当上了医生之后,更少接受营养学的培训,对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仍然停在大众的水平,以至于说当别人提起膳食疗法的时候,他们就觉得是个江湖骗术。

作者举了书中的例子,和他共事过的一些医生,会向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多摄入牛奶,或是含有含糖的奶昔,作为正餐替代品;有些会向那些想减轻体重的患者,建议摄入高比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并告诫他们不要摄入碳水化合物就不会发胖;有些会向骨质酥松症的患者,建议摄入更多的牛奶补充钙质。我们学习过前面四章就会知道,这些高脂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会促进糖尿病发病,会导致人们的肥胖,而牛奶更是会加速钙质的流失!所以对大众而言,其实很多情况下医生对营养学,并不如你想象那样知道得那么多。

另一方面,医学界对制药业的依赖,让医生难以接受“食疗”。

作者告诉我们,医疗行业和药品公司关系十分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呢?整个医学教育系统实际上就是药品工业资助的。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药品行业都已经深入干涉到了医疗行业的思想。例如,药品公司经常向医学院的学生,提供奖金礼品和各种赞助;医学学术会议上发言的人,常常会有点像在进行药品宣传;医学院校的医生们,会根据医药代表们给他们提供的信息,改变他们的处方习惯。不得不说,整个医学学术界心甘情愿地沦为了医药工业界的前沿阵地,心甘情愿地将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对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发上。只要医生没有意识到医药体系与医学教育的这种弊端,就很难指望医生能自动自觉地投入大量时间给自己进行营养学教育,从而帮助病人通过良好的营养方式得到治疗。

除了医学界对制药业的依赖,许多医生思想上也难以接受“食疗”。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医学院的学生们,长期受到药品行业和医药代表的影响,对药物和设备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他们学到的理念就是“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药物。”这样当他们面对用“食物来治疗病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可笑,甚至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唬人的把戏。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头号疾病,能通过良好的营养治疗方式,得到预防甚至逆转,却仍然没有医生能够把这些真相告诉我们。

03.企业界的科学简化主义

除了医生对病人缺乏“食疗”的意识,让我们只能求助药品和手术来恢复健康之外,企业的科学简化主义也在误导我们,让我们离真正的健康越来越远。

科学简化主义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告诉我们,在营养学中,将整个食物对健康的影响,看成是某些特定营养素对我们身体的影响,这就是科学简化主义。

营养学家们在做实验研究时,都会在每个篇章阐述一种营养素,例如癌症与维生素A的关系,眼睛与维生素E的关系等等。但是研究者都会在研究报告摘要处,注明这些营养素最好直接从食物中摄取,而不是从片剂或者补充剂摄取。但是企业界就很喜欢利用这些报告断章取义,直接忽视掉这些报告中对食物与营养补充剂的区别对待,依靠这些片面的报道开辟各种各样营养品的市场。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美国曾经有段时间,非常流行一种叫“健绿”的复合维生素保健品,它其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以及大约半克脱水蔬菜。

这款产品在宣传的时候,声称根据国家科学院的报告,人们应该增加蔬菜的摄入,其中包括胡萝卜和菠菜等等,而经过他们公司实验室的技术员和科学家投入的大量智慧和精力,利用了这些蔬菜,将它们整合成了一种天然的、容易服用的、常效的片剂。实际上,只要消费者稍微用点心,去查找国家科学院的相关报告,就会发现,研究者们在摘要处已经强调过,天然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之间的区别。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女生都怕老,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胶原蛋白补充剂、胶原蛋白糖,以及胶原蛋白丸,而每一样产品的宣传都说得有理有据,比如“根据某某科学研究报告表明,小分子肽才能被人体吸收,而某某实验室研究人员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出了1500米深海鳕鱼皮提取的小分子肽,吸收率很好。”但实际上,外服的胶原蛋白是非常难吸收的,即使是变成小分子肽,也不一定会转化成人体的胶原蛋白,它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氨基酸而已。

所以,面对这些打着科学名义,或者说是根据某某科学研究报告制作产品的营养品,我们务必要擦亮眼睛,虽说它们并没有骗人,但是光是断章取义就可以让我们白花冤枉钱,补充了一些不必要甚至对我们有害的营养品。

04.铺天盖地的蛋奶制品产业营销

在我们阅读这本书之前,相信大家如果听到别人说奶制品,对我们的健康有潜在性的危害时,一定会有这样的反应:“怎么可能?牛奶不可能对身体有害的,只有好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牛奶确实有致癌的风险。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一想到牛奶,就会和健康直接挂钩呢?作者在这本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蛋奶制品行业,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一步一步的营销,最后让人们在心中把蛋奶与健康划上了等号。

美国的食品和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食品和保健公司的收入非常高,许多食品公司的年收入,都超过100个亿,其中肉奶制品行业简直就是暴利。正因为它的盈利这么高,许多食品公司冒了出来,竞争非常激烈,希望能卖出更多的产品。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大肆宣扬它们的食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就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的“科学”变成了商业营销的“业务”。

作者提到,美国正将下一代的营养和健康教育的重任,托付给奶制品行业,除了无处不在的营养学课程方案和教学工具,奶制品行业还向高中提供各种营养音像制品、宣传品和教学指导材料,在数以千计的学校中进行专项促销,来增加奶制品的消费,在全国的大型会议上,向各学校校长散发各种宣传材料,并且通过资助体育项目向青少年促销。所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总是能看到家长们,在超市一箱一箱地买牛奶,希望孩子们喝得越多越好了。

所以,通过这些广告和学校的营养教育宣传,不管是孩子还是他们的父母,很少有人知道牛奶与I型糖尿病的关联关系;也很少人知道牛奶与前列腺癌、骨质酥松症等疾病之间的关系,更加不会知道牛奶中的酪蛋白会促癌。

05.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要我们看清真相,明白主要是有三个方面误导大众走上不健康的饮食之路,阻碍我们用食物治疗疾病。首先,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医生缺乏营养学的教育,对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知甚少;另一方面,医学界对制药业的依赖,让医生们更倾向于用药品治疗病人。次之,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界喜欢将科学报告简化利用,断章取义,从而误导了大众。最后,从产业角度来讲,铺天盖地的肉蛋奶产业营销,让我们迷失在失真的宣传和营养教育中,形成了错误的饮食观念。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健康合理的,以及要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营养学教育、科学简化主义、产业营销

思考与讨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种动物性食物的营养功效听上去很科学,就买了很多回家,最后吃了很久也没发现有啥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37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6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41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57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7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25评论 1 29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2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8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10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3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90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11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0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5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1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9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77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