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天,和一朋友吃饭。以前玩游戏认识的,北京人。席间,他说,那一年他大概读了两亿字的文章。很是惊讶!同桌另几个都是本地朋友,我和说话的这个没什么深交,也不便说什么,两亿字,老天!
两亿字,网文吧!我想。我记得《史记》大概只有几十万字,《汉书》也就是百万字的级别,只是一百还是两百,我忘了。
今天,买的一本书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翻了几页,还行。买这个,两个原因,一是书的本身,作为昭明太子的幕府,刘勰这人必定是极有水平的,一本书,从梁到现在,一千五百多年,还在,本身就能说明很多;另一个原因是刘勰这人对先生是极其推崇的。
翻了几页,略有感悟,不成文,只是随口一说。文章到底是什么?五四时从文以载道改成为人生,不知道这帮学者搭错了哪根弦,文以载道和为人生,冲突吗?不冲突吧!
圣人讲天道,士大夫讲治国,法圣人之天道吧!士农工商如果都可成书,无非是各自领域的专,道之末节,我觉得就是这样。
我是不怎么看网文的,唯一看下来的好像只有《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因为有价值,作为历史通俗读物,写的很好。其他的,不看。
世面上的文章,九成以上,其实都没价值。要么是卖弄文字,比如“卧梅又闻花……”要么是滥造情节,这个就不比如了,基本都是,要么就为了什么正确,胡说八道……
文学作品,没有内涵又怎么能称作作品呢?懂得天马行空的人很多,但天马始终只是天马。
再说那个朋友,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又想起这事,还是不愿评价,借用评价另一个朋友的话,说一句,“可惜了好脑子。”
读书,到底是读什么呢?我问自己,我想大家静下来,也该问一下,好像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