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都懂,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商店里的各类app工具,更是多到眼花缭乱。
我也道听途说过很多工具,试着体验它们神奇而强大的功能,最后经过精挑细选,相对优质且合我心意的被留在了手机桌面上。
但是,迄今为止,自认为用得很好的App工具: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一个也没有呢?究其原因,主要是:
1. 未与生活效率挂钩
我从没想过这些工具与提升生活效率有什么关系,工具是工具,生活是生活。实际生活中,要做点什么,这些工具都不好用,还得靠自己最习惯的那一套行为模式。
所以,有的工具,只是听说过名字,还有传说中的“神奇”作用,但是,我从来没有用过。
有的工具,我跟风下载过,图新鲜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它藏在桌面的哪个角落,我都忘记了。
有的工具,我认真研究过,下载过同类型的几个做了竞品对比,优胜劣汰之后,偶尔翻出来用一下。但也没体会出用或者不用,会有什么差别。
真正伴随自己,形同手足的工具,没有。这些年,下载的那些工具,除了把手机屏幕堆得密不透风,不知不觉吸走了所有的零碎时间之外,我的生活没有因此产生任何变化。
它们对我规划时间管理和构建知识体系没有任何帮助。我还是漫无目的,低效且焦虑地游荡在时间一分一秒的减少中。
2. 用得少等于用不好
不同的 App 工具,都有它不同的设计理念,自成一派。如果连它最主要的功能都没有摸清楚,就断定不好用,是不明智的。
所以,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摸索和熟悉App 的功能,想清楚到底需要用这款工具来干什么,是因为跟风一般为了使用而使用,还是因为生活需要而使用。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再下定论。
有时,特别想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恰好需要一个App工具来辅助。经过长时间考察和研究之后,确定好用哪一款。最后,又觉得每天要记得点开,反而麻烦。没用几天,就变成了手机桌面的摆设。
这样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对想做的事情产生任何益处,“磨刀却误了砍柴工”。
所以,一旦选定了某个App工具,就要坚持用下去。如果不经常使用,或者用的太少,根本无法用得好。用得不好,自然也就不想用。
即使没有任何一个手机App工具,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但我们可以用好App工具,让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基于这些想法,我重新审视了我特别想做的事情及其必须用到的 App 工具。
科学育儿、阅读写作、学习语言,是我辞职一年之后,仍然坚定特别想做的三件事。这三件事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并将伴随终生。
我要怎样做好这三件事情呢?为了改变之前无计划、无目的的缓慢进程,我需要哪些工具来帮助我提升效率呢?
经历了这几个月的思考、学习和尝试,以下工具帮助了我:
思维导图:每天的日程计划、英语学习计划,阅读写作有关的思路梳理,我都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多次使用之后,原先停留在头脑中的零散的想法,被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清晰可见,并且还能随时丰富完善之前的想法。
番茄工作法:如果每天计划阅读一小时,之前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阅读中又因为过度关注时间而无法专注阅读本身,所以看似简单的目标却很难完成。现在,我将一小时拆分成两个30分钟的番茄钟,不用时刻关注时间,配合喜马拉雅的背景音乐,立刻进入状态,两个番茄钟轻松搞定。
滴答清单:全职妈妈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工种,不然,一天很容易就混过去了,什么也没做。为了督促我自律,我借助滴答清单帮我进行任务管理。我将长远目标拆解成每天、每周、每月要做的小任务,设置截止日期和重复周期,每天通过检查清单的完成度来管控整体进度,还能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每一天的努力都在为终极目标服务。
扇贝英语:在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明白了英语学习重点是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一定要遵从这种先后顺序,而且要想英语显著提升,这四项缺一不可。如果要全方位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英语,道理也相同。我恰巧找到扇贝英语,它分别从单词、听力、口语、阅读这四项专门打造了四款产品,适合我这种既要兼顾带娃又要利用零碎时间采用不同方式学习的人,可以根据场景需要切换合适的学习方式。例如,我去接娃的路上进行20min英语听力,抱娃睡觉时阅读2篇英语短文。
有道云笔记:如果需要随时收集素材,做笔记,或者记录灵感,一款在线文档是十分必要的,最好是手机、ipad、电脑三者能实现云端同步,随时记录,随时同步,我还能随取随用。有道云笔记正好满足这些需求。无论手边是电脑还是手机,我都能快速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升了效率。
这些工具融入到了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也体会到善用工具,事半功倍的好处。
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我还在探索,比如如何利用好听书类App帮助自己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
希望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具的效用,做好时间管理,提高时间密度,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