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的某一天,坐飞机去云南,一路南飞,凭窗看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令我着迷、沉醉了一路。至今想起来,仍是历历如在眼前。
航行初始,机窗外的天空灰蒙蒙,混沌沌的,辨不出云雾。一过长江,天空渐渐清朗起来,地面上的 景物也清晰起来。而窗外天空中的云,千变万化,更是越来越引人入胜。
起初,云不太多,在蓝色的天空中,飘飘渺渺,如风吹纱,薄薄的飘着,向着远处伸展,越远越轻,袅袅如炊烟,轻,淡,远。
飞了一程,云渐渐多起来,白而干净,一小堆一小堆的。一开始是三三两两的,散淡的漂浮着,慢慢地,越聚越多,进而连成广阔的一片,但彼此间不相连缀。忽然,眼前 显出一大片空地,如雪山天池,深蓝的湖水,温润通透如镜,仿佛天上的神仙通过它能够以窥下界。湖中浮着几堆小小的云,如南极浮冰,更显洁白,晶莹。湖底露出地面上的景物,好像奇妙的水底世界,无声的沉默着。向远处看去,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样的云,连绵不断。其中又点缀着越远越小的蓝色的 湖泊。再远望,不见湖泊只见云 ,起起伏伏,白茫茫一片。极目处,颜色渐深,呈灰白色;再远处,颜色又再深一些,成苍灰色,曲折蜿蜒而去。
再行一程 ,飞机来到了深厚的云层上面,仿佛处在高原上。云势呈梯级下降,由高原而平原,而低地,而海洋,越远越低。最远处蓝色的海洋里波平如镜,一抹白云弧线延伸,似乎有一把巨帚扫过,云细沙般散开去,线条极其自然,真乃天工之巧。
不经意间,雾失楼台,飞机钻进了厚重的云层里。机翼震颤着,发出嗡嗡的声音,飞机颠簸着前进。而窗外,就像给飞机围上了灰色的纱巾,什么都看不到了。正踌躇间,飞机又钻出了厚厚的云层,只见无边的云海向四周绵延开去。右前方留有一条蓝色的“天路",,斗折蛇行,渐行渐远,消失于天边。天际的云愈远愈薄愈轻,丝丝屡屡,如轻烟般,慢慢散尽。
不知行了多久,飞机完全在云层上面飞行,脚下仿佛是云的海洋。云块越来越大,水气越来越重,云的颜色也越来越深,显出深灰色。云一大团一大团翻涌着,像连绵不断的滔天恶浪,向远处滚滚而去。抬头看天,“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空中无一丝云彩,湛蓝,晶莹,如蓝宝石一般。
越过云海,天空又是一片澄澈,万里无云。向下看,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江河如玉带,九曲连环;城乡阡陌,车辆如蚁。赭红色的土地上显示着勃勃生机。
正欣赏着,却又忽然飞上了云端,脚下仿佛又是广阔的雪原。极目远眺,天边色彩分为三层,由近及远,至下而上,由黛色(云)到一线蓝色(天),到白色(云),再到蓝色。其中,那层云的白色又带点儿灰色,作浅深浅的变化。凝眸处,仿佛那里藏着一方净土。在那净土上,又仿佛能凤凰涅槃,羽化成仙。慢慢地收回目光,又见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再近了看,却又是波涛汹涌的海洋 ,只见惊涛拍岸,浪花翻卷着,远去,远去……
……
任时光流逝,行程延续,我侧身而坐,远处近处,天上地下,极目驰聘,乐此不疲。
将近昆明,飞机稳稳下降。突然,一个猛子扎进了云海里。窗外,雪峰样的云迅速上升,石林般掠过眼前。过了一会儿,飞机下降有所减速,雪峰渐渐显出陡峭来,峭拔却不锋利,怪异又不嶙峋,状貌清晰,触手可及,层层叠叠,将我们围在群峰之中。又过了一会儿,阳光照了进来,云层的薄与厚,光影的深与浅,制造出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似透非透,似暗还明,像石,像玉,像纱,又像雾,给人的感觉,非吾语言所能描述。
飞机继续下降,雪峰不见了,我们掉进了一个松软的大雪球,又像是一跤跌进棉花堆里,被严严实实的裹在里面,什么也看到了,只有眼前飘过的云,像轻雾,又像极了小孩子爱吃的棉花糖,松松软软,又密密实实。正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旁边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什么都看不见了,妈妈。好吓人!”原来是一个六七岁的女孩也正俯在窗前。“没事的宝贝,云把门给关上了。过一会儿,就开了。”妈妈轻抚着女儿柔软的发辫,安慰道。女孩忽然开心起来,拍着手大声地背起古诗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待声落,灰蒙蒙的四周现出云山来。阳光照射着山峰,边缘的薄云闪着橘黄的光晕。飞机按落云头,快速地,稳稳地向大地扑去。
写到此处,深感自己文笔的苍白与无力, 大自然的瑰奇壮丽,平凡如我辈,岂能描摹其万一。愿读此文者,能够管中窥豹,再加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领略云的无限魅力,则我心足矣。
去年暑假的某一天,坐飞机去云南,一路南飞,凭窗看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令我着迷、沉醉了一路。至今想起来,仍是历历如在眼前。
,云不太多,在蓝色的天空中,飘飘渺渺,如风吹纱,薄薄的飘着,向着远处伸展,越远越轻,袅袅如炊烟,轻,淡,远。
飞了 程,云渐渐多起来,白而干净,一小堆一小堆的。一开始是三三两两的,散淡的漂浮着,慢慢地,越聚越多,进而连成广阔的一片,但彼此间不相连缀。忽然,眼前 显出一大片空地,如雪山天池,深蓝的湖水,温润通透如镜,仿佛天上的神仙通过它能够以窥下界。湖中浮着几堆小小的云,如南极浮冰,更显洁白,晶莹。湖底露出地面上的景物,好像奇妙的水底世界,无声的沉默着。向远处看去,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样的云,连绵不断。其中又点缀着越远越小的蓝色的 湖泊。再远望,不见湖泊只见云 ,起起伏伏,白茫茫一片。极目处,颜色渐深,呈灰白色;再远处,颜色又再深一些,成苍灰色,曲折蜿蜒而去。
再行一程 ,飞机来到了深厚的云层上面,仿佛处在高原上。云势呈梯级下降,由高原而平原,而低地,而海洋,越远越低。最远处蓝色的海洋里波平如镜,一抹白云弧线延伸,似乎有一把巨帚扫过,云细沙般散开去,线条极其自然,真乃天工之巧。
不经意间,雾失楼台,飞机钻进了厚重的云层里。机翼震颤着,发出嗡嗡的声音,飞机颠簸着前进。而窗外,就像给飞机围上了灰色的纱巾,什么都看不到了。正踌躇间,飞机又钻出了厚厚的云层,只见无边的云海向四周绵延开去。右前方留有一条蓝色的“天路",,斗折蛇行,渐行渐远,消失于天边。天际的云愈远愈薄愈轻,丝丝屡屡,如轻烟般,慢慢散尽。
不知行了多久,飞机完全在云层上面飞行,脚下仿佛是云的海洋。云块越来越大,水气越来越重,云的颜色也越来越深,显出深灰色。云一大团一大团翻涌着,像连绵不断的滔天恶浪,向远处滚滚而去。抬头看天,“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空中无一丝云彩,湛蓝,晶莹,如蓝宝石一般。
越过云海,天空又是一片澄澈,万里无云。向下看,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江河如玉带,九曲连环;城乡阡陌,车辆如蚁。赭红色的土地上显示着勃勃生机。
正欣赏着,却又忽然飞上了云端,脚下仿佛又是广阔的雪原。极目远眺,天边色彩分为三层,由近及远,至下而上,由黛色(云)到一线蓝色(天),到白色(云),再到蓝色。其中,那层云的白色又带点儿灰色,作浅深浅的变化。凝眸处,仿佛那里藏着一方净土。在那净土上,又仿佛能凤凰涅槃,羽化成仙。慢慢地收回目光,又见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再近了看,却又是波涛汹涌的海洋 ,只见惊涛拍岸,浪花翻卷着,远去,远去……
……
任时光流逝,行程延续,我侧身而坐,远处近处,天上地下,极目驰聘,乐此不疲。
将近昆明,飞机稳稳下降。突然,一个猛子扎进了云海里。窗外,雪峰样的云迅速上升,石林般掠过眼前。过了一会儿,飞机下降有所减速,雪峰渐渐显出陡峭来,峭拔却不锋利,怪异又不嶙峋,
状貌清晰,触手可及,层层叠叠,将我们围在群峰之中。又过了一会儿,阳光照了进来,云层的薄与厚,光影的深与浅,制造出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似透非透,似暗还明,像石,像玉,像纱,又像雾,给人的感觉,非吾语言所能描述。
飞机继续下降,雪峰不见了,我们掉进了一个松软的大雪球,又像是一跤跌进棉花堆里,被严严实实的裹在里面,什么也看到了,只有眼前飘过的云,像轻雾,又像极了小孩子爱吃的棉花糖,松松软软,又密密实实。正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旁边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什么都看不见了,妈妈。好吓人!”原来是一个六七岁的女孩也正俯在窗前。“没事的宝贝,云把门给关上了。过一会儿,就开了。”妈妈轻抚着女儿柔软的发辫,安慰道。女孩忽然开心起来,拍着手大声地背起古诗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待声落,灰蒙蒙的四周现出云山来。阳光照射着山峰,边缘的薄云闪着橘黄的光晕。飞机按落云头,快速地,稳稳地向大地扑去。
写到此处,深感自己文笔的苍白与无力, 大自然的瑰奇壮丽,平凡如我辈,岂能描摹其万一。愿读此文者,能够管中窥豹,再加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领略云的无限魅力,则我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