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幼小衔接中的数学学习,有许多家长用心很良苦,可是呢,收效却甚微,甚至对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 起到了反效果(因为发现班有几位孩子是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是算数题做多了)。如果因为让孩子提早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而导致孩子丢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今天来说一说幼小衔接 数学学习的误区。
像这样好心办坏事,不光是一两个家长,有可能是一大群家长。因为每个爸爸妈妈都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呢,由于盲目跟风,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有的家长拔苗助长,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数学辅导班,有的家长让孩子大量做题。都觉得,不就那么一点简单的数学知识吗? 让孩子多去上上课、做做题就会了...
问题远远没这么简单,孩子的数学学习,可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大量做题!(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做大量数学题,会大大影响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导致孩子通过大量练习以后记住了一些简单的答案,比如,3+8=11,可是,如果你问他,几加3等于11呀?他就有可能脑筋不会转弯了。这是因为,孩子只学会了答案,却没有搞懂 数字之间 是如何关联的。抽象的数字,和具象的物体,又有什么关系? ‸? 因此,对于家长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着的三大误区,有必要提醒一下。
误区①:急于求成,一口想吃成胖子。
孩子学数学,家长千万不能急。有些家长,恨不得让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学会10以内的加减!如果你这样做了,那还真是错了。小孩子的成长,有一定规律。要学数学,从五岁开始,进行幼小衔接训练,这个时机呢,刚刚好! 五岁的小孩,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思考的能力,教他从观察具体的物品入手,来认识1、2、3……这是非常科学的。而且,加减法,并不是我们家长想象的那样容易学,你得先让孩子具体了解:加,不光是一个符号,它表示把几份物品的数量,合在一起,这才是加。 而减呢,则是从一个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这才是减。 孩子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个,才能很好地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
误区②:越俎代庖,家长自己大包大揽。
许多家长,在教小孩子学习数学时,容易急躁。一急躁,就会越俎代庖,自己告诉孩子答案并让其记住。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我们的加减法不仅仅是让孩子把答案做对,更是要让其经历计算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而且我们孩子的成长,大人千万不可以代劳!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过了幼小衔接这个最好的时间段,你以后再想帮助他学好数学,都会特别难了!
因此,幼小衔接的学习当中,家长务必做一个旁观者、倾听者。比如认识图形,你就让他用七巧板去拼,比如比较大小,你就让他摆两组物品,用眼睛看谁多,谁少?比如比较轻重,可以拿两件物品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误区③:忽视细节,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机。
在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家长朋友,您家孩子的鞋带,是谁系的?如果是家长系的,那就错了! 如果是孩子自己学着系,那么,恭喜你,你家的孩子,通过这些细节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和动手能力。要知道,小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先有关注度,再加上自己动手! 比如,你让他认识100,你总不能在纸上写下100这个数字,强行让他记住吧? 我们可以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自己摆出100个小方块来,然后在旁边说一句:原来这么多,是100! 那么,孩子就会具体地感知,原来,100个物品,是非常多的。 这样感知以后,我们给他100元钱,他也才会认识到,原来100元钱,是非常多的。通过这些细节的打磨、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才能一天天提高!
我能理解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现在孩子不学20以内加减法,以后上小学跟不上。那么我以我崇德小学数学老师的身份,很放心的告诉你们: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孩子的数学到了小学以后完全没问题! 真正到了小学以后,这些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老师都会教的!(而如果现在孩子就已经算得特别快了,那孩子就会觉得太简单而不好好听课)
我还想从脑力发展和数学思维发展的角度 来说一说数学。(在生活中 学数学)
从认知心理学上来,6-8岁的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思维阶段过渡,像5+4=9这样的加减法 是非常抽象的数字符号,大部分幼儿能知道答案,却很难理解! 那他们能理解什么? 比如说,早上教室来5个小朋友,现在又来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有几个小朋友呢? 是的,他们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具象的事物上的。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为什么不顺着孩子的发展特点,跟着孩子的脚步呢,而要拔苗助长,赶着孩子跑呢? 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马拉松,而不是100m短跑!
孩子大脑的发育高峰期是0-6岁,到6岁的时候大脑基本已经发育到90%,而大脑的发育依靠神经元的连接和扩展。神经元如何连接,扩展呢?这就需要孩子的触觉学习,需要孩子去摸,去看,去感受,也就是说要在生活中学习。 当孩子自己去摸了冰箱的温度,然后知道这是冷的,与 我们直接告诉孩子冰箱里是冷的,是不一样的。❤ 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直接告诉孩子2+3=5,与孩子自己操作2个苹果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是几个苹果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前者孩子被动接受,依靠记忆力记住,后者通过实际操作、手的操作引发大脑的思考,大脑的神经元就会不断发展。
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也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本身数学就是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断地操作感受,次数多了,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孩子就能慢慢从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而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发展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而如果让孩子从小记忆加减法,缺乏思考,孩子也会丢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想一想,当你让孩子每天做100道算术题时,孩子是多么不情愿!多么讨厌数学!) 或许这样以后,在同龄孩子中,我们大人会在朋友同事面前的很有面子,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计算就如此厉害! 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孩子在数学上也确实能考高分。 但是随着后续知识的深入,孩子的理解能力会跟不上,孩子原来的优越感也会一落千丈,这对孩子的心理又是一种打击啊,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和以后数学的发展了。
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爱上学习!❤ 我们要在生活中和孩子玩数学,跟着孩子的脚步走,让孩子渐渐喜欢上数学,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真正为今后小学数学 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