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梦》大概是在初中15岁的时候,买了一本盗版书,纸张粗糙,看了21回之后就放下了。那时候读《红楼梦》,深觉文章文字拗口,故事也不知所云,很难读下去。
现在想来,还是自己太年轻。
如今26岁的年纪,再次拿起《红楼梦》,也终于是读完了这部皇皇巨著。还是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来聊一聊我所认识的《红楼梦》和“红楼梦人”。
曹公笔下的芸芸众生
现在,普遍认为曹公笔下的宝玉就是自己,曹公14岁抄家后过着悲惨贫苦的生活,在那之前,他的家庭应该就像《红楼梦》的荣宁二府一般,极尽奢侈豪华。生活在这人口众多,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每一件事情写来,都是故事。
看完了《红楼梦》之后,空闲之间都在听蒋勋说《红楼梦》,说到曹公身为公子,笔下却写出了众多“身为下贱”之人的生活百态、内心活动。刘姥姥之辈进贾府的小心翼翼、期期盼盼跃然眼前。
蒋勋在讲《红楼梦》时谈到说,曹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不然也不会写出这些底层人的酸甜苦辣。诚然,曹公却有这般胸怀,但是,曹公被抄家后的生活中,遇到的更多是这样“下贱”的人吧,只是时移世异,挪移了这些人吧。
我所可叹的三个人
《红楼梦》几百人,着重着墨的也有几十人,而大部分都可叹可悲。袭人、林黛玉、王熙凤三人,感慨颇多。
林黛玉,从五岁进贾府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再出贾府,已是自己尸骨还乡。
本是来还泪的黛玉进了贾府,忧自己无父母依仗哭,忧宝玉不懂自己哭,喜宝玉心念自己哭,即使眼前的事情是好事,她也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不免又掉下泪来。
本以为自己和宝玉是会结婚的人,没想到最终未遂愿。情断命丧之时,却是宝玉成婚之时。那头的奏乐仿佛是黛玉的催命符,临死前的那句“宝玉”想必催断肠。
不过黛玉终于还尽了泪,想必下一世,她应该更多的是快乐。
王熙凤——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从贾瑞开始,玩弄心计,操权弄势,尤二姐的愤懑而死看出王熙凤的心之狠毒。不过一个人操持着几百人的大家,没有点能力确实把控不了。
人前风光无限,下人敬而远之,深得贾府领导者之心,背后为钱密谋,不想宁国府自食其果抄家之时,王熙凤的这些蝇营狗苟曝于人前,反累了贾家。
一时,心气全无,无颜以对,“人设”崩塌的时候,心如死灰,最终羞愧中恹恹而去。
袭人,一生以宝玉为依,却不想“无所依”。
在高鹗所续写的结尾中,袭人虽然最终有了归宿,甚至还不错,但仍觉可叹。
袭人,作为宝玉的“首席”丫鬟,平日尽心尽力照顾,周到体贴,因此深得王夫人喜欢;宝玉初试云雨,便是和袭人,所以袭人更是贴心谨慎,自觉自己在宝玉心里很重要。甚至在宝玉将来娶谁这件事上,她也在出力,偏向宝钗。想着自己以后做妾,和宝钗共事要好于黛玉。
劝宝玉读书,劝宝玉规矩,一心给予宝玉,却没想到,本以为可以过一生的人,却看破尘缘,丢下了一下,袭人的境遇,就如竹篮打水,篮子未离开水的时候,本以为自己舀到了,提起来的一刹那,却什么也没有剩下。
也许还有几滴水滴,供袭人去回忆吧。
续写:没有人只有事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确实,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却没有结尾,想来真是一种遗憾。
然而,后者却又续者。又高鹗所写被众人所知,所以合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但是,很遗憾,续写确实如“狗尾续貂”。所幸,曹公在第五回的时候就将结局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窥见,这大观园的种种最终去向何方。
所以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也是不离曹公定下的结局的,也是因为这样,后四十回不见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不见了精巧细腻的穿戴,不见了精致诱人的美食,不见了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只有每个人的“如何赴死”的零乱不堪。
宝钗完全没有了精气神,俨然变成提线玩偶。宝玉变得木讷呆板,读来不甚唏嘘。
未完待续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却让人“一把辛酸泪”。如今的一遍,我的感受向来如此,不知十年过后,再读《红楼梦》是怎样一番心境。
在此,立一个flag:35岁那年,再读一遍《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