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让作文教学活起来》主旨报告的情景。洪宗礼老师当年引发强烈反响的话语如今仍萦绕耳畔:“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死去活来’,所谓的‘格’‘法’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各种教法之上,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活’。”
1
以“活”为灵魂,
让写作教学“活”起来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老师引导不得法、学生不善于思考等,但与教材不注重为学生“开源”也有直接的关系。洪宗礼老师在编制教材的写作指导和设计作文题目时,注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米”,让他们在找“米”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洪宗礼老师大力倡导自主作文,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让他们在观察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促进其思想与生活的碰撞,从而爆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作文指导,也应着眼于此。洪宗礼老师的作文设计,从写作引导、题目设计到写作提示,都比较注重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处处鼓励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自由发表独立的见解,张扬个性,发扬创造精神。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创意,我们就要改变作文教材的传统设计模式。教材模式本身要有活力,要能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洪宗礼老师的写作编排采取严整而不乏变化的序列,把思维和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内容多元、多维地交织起来并做了科学的安排。
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洪宗礼老师认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盲目性。要在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盘考虑,按照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以及一定的科学序列,制定初、高中作文教学的总计划和各年级、各学期的分计划。要考虑作文教学本身的要求,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要紧密配合教材,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
2
以“生活”为价值取向,
让写作内容“活”起来
洪宗礼老师曾经引述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谈生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出写作的素材,“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知灼见,写出活脱脱的文字。学生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他还提出了让学生“写自己”的主张。
“我手写我心”,洪宗礼老师一再强调,作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想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生活”。一要分析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状况、生活情况、课外实践、社会活动等,特别是要关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从学生的墙报、发言、习作当中发现问题。二要鼓励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使其敢于“写”。在开始阶段,让学生“写自己”,学生可能始则惊讶,继则观望,不敢“轻举妄动”。这时,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命题要注意鲜活生动、简洁明确。
中学生写作文,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内容空洞、模糊。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洪宗礼老师建议,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生活与作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
3
以“想”生“活”,
让写作思维“活”起来
洪宗礼老师认为,要学与思并重,学与思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仿作,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洪宗礼老师曾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那么,“想”可以说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打开“想”这个总开关,听、说、读、写这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想”对于写,有着多方面的制约作用。因此,想得好,才能写得好;想得不好,就一定写不好,这无疑是一条写作规律。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洪宗礼老师提出了四点策略。第一,激发情感,引起“思”趣。培养写作的情感,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第二,引而不发,留有“思”地。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独立思考的余地。第三,欲收先放,由博返约。写作思维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开始时,学生写作思路闭塞,经教师启发,思路开阔了,就能想得多而广。然后教师再加以恰当的指导,学生便可以围绕中心精选材料,逐步收拢思维。这是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第四,区别对象,因材施“调”。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