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有用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奇怪——迷信,它之所以是迷信,当然就是因为不管用嘛。但是不管用的东西,为什么还能成为人类长期保存下来的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呢?
比如生病,有的人迷信吃香灰拜菩萨,这当然不能治病,为什么历史上还那么多人持之以恒地吃,持之以恒地拜呢?按说这玩意不管用,有人吃了,还病了,甚至死了,这个教训怎么就不能被吸取呢?
要知道,根据事实,来调整我们认知和行动,这不是人类的能力,这几乎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猫抓老鼠,老鼠往左跑,猫也往左扑,老鼠转要个弯,猫也要跟着转弯。猫要是不根据事实,来调整动作,就得饿死啊。
但人类在迷信这件事上就很奇怪了,一件不能被验证,甚至总有相反事实的事,就是坚信不疑,还代代相传。为啥?
当然要给出偷懒的解释,就是愚昧。那就好办,靠说服教育,提高科学认知水平,就能祛除愚昧。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偷懒的结论。任何一件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事情,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不合理性,那就意味着,也许我们的思考角度不对,没有看到它合理的地方。所以迷信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很奇怪。
最近,我听吴伯凡老师的课程《认知方法论》,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迷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迷信,还是一种策略,是人应对复杂状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
举个例子吧。比如在专业的足球赛事里面,就有很多迷信行为。而且研究表明,越是足球强队,往往就越是迷信。有的球员爱反穿袜子、有的球员喜欢嚼草坪上拔下来的草、有的球员坚持11年不换护腿板、还有人坚持不在比赛前唱国歌、等等等等。这些奇怪的行为不是什么个人怪癖,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动机,就是这些球员相信,这么做,会保佑他们进球。
这么做当然不能保证进球。那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做呢?
你想,足球比赛,那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不确定的博弈环境。一个球员上场了,其实就是把自己扔到了一个无边无沿的复杂性的海洋当中。球场上的任何一个变化,引发的其他变化,都是无法计算、无法预料的。比如对方进了一个球,我方就都慌了。因为,这不是我预料中的事。我方的行为就越来越混沌,我方的认知就会出现严重的熵增,变量时时刻刻在增加,而且是几何级数的增加,最后落实到我方的行动上,那就是越打越乱,越打水平越低。
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啥?是避免熵增,说白了,就是避免认知复杂性持续地呈几何级数的增加。你需要有一个拦住更多认知复杂性的边界。最好的边界是啥?就是迷信。
比如“因为比赛之前我做了祈祷,换了我五次比赛都赢了的、穿的那双袜子”,这种做法看上去是非理性的,但如果你作为球员、你在场上、就在此刻、你就确信这么做有力量,你就阻断了你认知和行为的复杂性灾难。
这么说,还有点费解。我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让我走在一个悬崖峭壁上,路大概有两米宽,两边都是悬崖。我敢走吗?不敢。其实你想,如果在平地上,给我画出一个两米宽的通道,我走过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通道两侧是悬崖绝壁,影响的不是路本身,也不是我的行走能力,而是我的认知。我的认知中会出现大量的复杂性和熵增。堵在我大脑里的东西,不是怎么走,而是掉下去怎么办。想法多了去。那就没有办法走了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两边加上围栏啊。其实两米宽的路,加上围栏,我不用扶着的。它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上的支持我走过去的作用。它只是给我的认知划了个边界。有了这个边界的存在,我的认知复杂性就大大降低了。就不怕了,走得也就稳了。
你想想啊,如果这个围栏,我也没有扶它,我怎么知道它存在呢?它也许很不结实,纸糊的,甚至压根就是个视频成像呢?对我来说,就是个骗局。但是没关系,效果一样。只要我认为它是真的,它就能把我从复杂性的汪洋大海中拯救出来。这不也是一种迷信的作用吗?
不是因为它有效,它是真的,而是因为它的存在,在我的行动现场,帮我屏蔽了复杂性,它就已经帮到我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的答案——迷信的作用。
你别觉得这是什么特殊情境下才出现的情况哈。
广义地说,没有这种迷信能力,事实上我们在现代社会,是没有办法生活工作的。
举个例子。你今天出门去参加一次会议。很常见的一种行动吧?好,如果你要心情很从容地去开这个会,你其实需要有很多迷信。
比如,你得相信,提前出门半小时就够了,肯定打得着车,或者地铁公交准点的。你得相信,路况正常。你还得相信,大多数开会的人都有你这样的好运气,有车,路况正常,能够及时赶到会场。你还得相信,开会的地方,有水有电有wifi。等等。
请问,其实你真知道它们不会出问题吗?你其实不知道。这种没有证据,而且历史上还出现过大量反例的事,比如堵车、打不着车,你偏偏信之不疑,这不是迷信是啥呢?
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我们就是生活在巨大的复杂性中。能让你成功开一个简单的会,背后牵涉到的系统复杂性是海量的。但是,我们人类没办法生活在那么大的复杂性中,那会疯的。我们必须依靠一些没有理由的相信,来屏蔽这些复杂性。这就是迷信。
有一次,我和宗教学者李林聊天,他就说,宗教性即使在现代社会,即使在自诩为科学理性的人当中,无处不在。你想想,上千人,天天在一个摩天大楼里上班,每个人都相信,这个楼不会塌,每层楼设施正常、运行有序,楼里的上千人每个人都精神正常,不会互相攻击,这其实不能靠什么证据,只能靠无理由的相信。
往大了说,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一切繁荣都是靠分工来实现的,而分工就意味着对他人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常常是未经验证的,而且很可能说崩溃就崩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其实是迷信的相信,人和人之间很容易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猜疑和消耗中,造成我们今天说的复杂性灾难。
我们再切换到个人的处境中,看看这种迷信的作用。
过去,我们更多相信,要提升认知能力,才能把握复杂性。比如,你要是做金融投资的,你就要懂得更多,看到更多维度的事实和变量,才能做好。
但是其实在现实中,还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靠一些没理由的相信,把自己的认知和行动缩窄在一个狭小的通道中。
比如一个作家,常年坚持写作,他得相信,写得越多,写得越好,读者和市场迟早会公平地对待他,给他应有的回报和荣誉,甚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那事实是这样吗?不是啊。一个作家其实是生活在巨大的复杂性中的,作品的题材,市场的潮流,出版社的运作能力,同类作品的表现,评委的心情,都会影响到他的最终成绩。但问题是,如果真要去把握这种复杂性,不管认知升级到什么程度,他都没有办法把握,而且什么都干不了。
所以,你会发现,但凡做成一点事的人,其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和某个结果有关系。他画出了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的一个从努力通向结果的狭窄的因果通道。他用这个信念屏蔽掉了复杂性陷阱。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用得着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