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大概我们都有过某种时刻,打开私密的日记本,写上“此时,我感到孤独”之类的文字。
1、孤独初长成
孤独具体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小时候,是无法参与到别的小朋友的游戏中;长大了,是无法参与到朋友们讨论的话题时。因为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需要努力的在群体中去寻找存在感以及认同感。
但是,每个人又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要获得认同感,就需要与这个群体中的人具有相同的认知水平或者类似的经历以引起共鸣。然而,这并不容易。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在《孤独通行证》上说:“所有社会团体都必然要求成员之间互相迁就而后忍让,这是它存在的首要条件。”而一旦我们不愿意做出迁就或者忍让,我们便会被周围人议论为格格不入。曾经,我就身陷这种既不愿迁就又害怕遭到周围人议论之中。
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班里总共四个女生,巧合的是我被分在了另外一个专业的宿舍。因此,我总是一个人去上课下课。
要知道,我之前最怕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办事。并且,我还怕的就是别人向我问候一句“你一个人呀?”
其实现在想想,我是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很孤单。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异常难熬,我试着去将就她们的时间,密切关注跟随她们的行程,尽管有些活动我并不乐于参与,我也会尽量试着与她们抱团。当她们临时决定的行动未带上我时,便会触动我敏感的神经,让我黯然伤神好一阵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身心俱疲。
2、在孤独中成长
现在读到《孤独通行证》,“除了自己,一个人不能与任何人——甚至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侣——达到最完美的和谐。因为,人与人之间个性和气质的不同总是会带来某些程度的不协调,即使只是轻微的不协调。”
回想那时候的感觉是多么的诚实。幸运的是,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慢慢的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承受孤独的能力。当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时,你会想方设法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填满自己的灵魂。你会发现你的需求慢慢的都能通过自身得到解决,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同时也越来越被认可。
然而,这并不是要求我们生来就需要绝对的孤独来逃离群体。首先是因为人类本身还是属于群居动物;另一方面,一个人思想的成熟,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如果一个人长期独处,而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作者建议:“可以把部分孤独带到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最后总结出来便是:“社会就像一团熊熊烈火,明智的人通过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来取暖,而不是靠的太近导致灼伤自己,然后就逃离到寒冷的孤独中颤抖,大声抱怨那灼热的火苗”。
3、享受孤独,升华内心
此刻,耳边响起“孤单是一个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的旋律,出自我很喜欢的一个已故歌手阿桑的“叶子”。
曾经,我热烈的期盼狂欢,然而狂欢后的孤独使空虚感更为强烈。远不如,先丰富自己的内心,再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把酒言欢来的豪放。于是,我试着不再强融别人的圈子,转战自己内心的小世界。
才发现,原来我需要一个人做的事情有很多呀!
工作之后一点点的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生活中亲手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小菜;在纸上随心所欲的画着各种线条,再拿着彩铅一点一点的给自己的画涂上各种颜色组合;健身来探知自己身体的极限;读着一本与自己灵魂接近的好书,等等等等,都足以让我做完这些之余感到一种无比的满足,这种满足,来源于精神,并且是别人拿不去的。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即加深了孤独,又减少了孤独。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一个人在家刷着朋友圈时,看到一群人或举杯开怀、或高歌一曲、或在优美的风景下摆着好看的Pose,此时你的内心还能平静如水么?应该已经孤独泛滥了吧。
但为什么又说可以减少孤独呢?
因为你有可能正在一个兴趣群里跟着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起交流最近作品的心得,分享某道美味的做法,这些共鸣也许是你在身边的朋友中无法找到的。此刻,你的内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4、孤独必然战胜庸俗
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孤独时光,总是试图通过肤浅的社交逃避自己内心的空虚,那么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会沦入庸俗之道,人生黯然无光。
书中也多处强调“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其实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中庸的人,所以面对这么绝对的语句,多少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了解到叔本华的人物生平之后,我理解了他说的这句话。
现在,众所周知,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但是,这个名誉却是在他人生的后十年才获得的。纵观叔本华的一生,可围绕着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来展述。
在他26岁到31岁期间完成了该书第一版,却无人问津。此刻他是孤独的,并评价该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便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虽因这本书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资格,最终也因思想无法得到认同而被迫凄凉离开。
53岁时,出版《论意志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同样无人问津。
56岁时,再次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时,第一版已绝版,这版的购买者也寥寥无几。
63岁时,叔本华以格言体编写上书的《附录与补遗》,那个时代终于看到了他,因此瞬间出名,被评论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
71岁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轰动,在最后的生涯终于得到了声望。
因肺炎恶化,叔本华享年72岁。
这便是这个哲学家的一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获得成功时,他引用了彼德拉克的一句名言:“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
作者经历的一生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最终用作品向全世界证明了他的不俗。《孤独通行证》这本书是作者的心历路程的印证,通过其智慧给予读者强大的思想支撑。当你感到无聊时,当你觉得孤独时,当你感到不被理解时,当你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时,你都可以翻开这本书,也许里面刚好就有治愈你的良方。
如何利用孤独这张通行证,来战胜庸俗,获得精神的财富,也许就是这本书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