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本书设为四章,研究三个问题(思维教育的意义、思维教育内容、学校思维教育的实施和培养途径)。是目前初步的思维教育研究成果。
第一章 思维教育的意义
思维定义:人的意识活动人脑加工事物及其信息的过程。
思维教育:使人的思维能力、品质、方法等达到一定水平,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思维保护、培养和训练的活动。
一、思维是知识的源头。
个体的思维和知识之间,虽然相互伴生,但从逻辑上分析,思维是在前,为吸纳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思维让知识呈现、让知识定型、让知识现实化。
二、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1、发展思维是人成长的必须,但不是自然的过程,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养。
2、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美国教育学家贝斯特说:“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出了校门后,尽管忘掉了许多学来的知识性知识,但学校教给他们的思维方法仍在,并能不断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3、思维教育是先让孩子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得到知识,这时知识变成了智慧。
三、思维比知识重要。
思维的能力(过程)比思维的结果(知识)重要。走上工作岗位题是由实践出,得分是社会给予。
四、知识至上型教育及其危害。
1、三高一低:高时间投入、高做题量、高学生淘汰率和低学习效率。
2、创新思维等能力是正常思维能力较为发达的积极结果,创新思维不是一种思维类型,是不能培养的。如果基础思维能力尚未开发,忙着培训学生创新、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是不合理的。
五、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1、思维能力是摆放知识的存储空间,其越发达,对知识存储能力越强。
2、知识只有经过消化、吸收、加工、转化,外在知识才能变成内在知识。思维能力是加工知识的机器。
3、思维是知识外化(把知识表现、表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渠道与工具。
六、解决学校重大发展问题的杠杆。
思维教育是减负的关键(发展了思维能力才能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是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核心;是课改的主要方向(让学生参与教学思考,老师专门讲授学科思维方法。)
第二章 思维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健全的思维主体
1、积极思维的需要:
人的思维需要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来自问题、好奇心、来自成就动机、竞争意识, 来自社会实践。
2、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的性质制约思维的性质、问题的深广度制约思维的深广度。要发展思维,关键是给他问题,让他的思维拥有压力和吸引力。
3、全面的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工具)
包括表象(接触到外界具体事物后,产生感知和知觉)、语言(语言能力强,思维能较好发展)、概念(揭示事物的存在、本质等)、判断(运用判断才能把孤立的概念、事物勾连--从点到线)、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过程,通过推理思维实现从线到面的飞跃)。
思维形式虽然只有以上5种,但是它们功能极其强大。发展思维及其能力,必须发展思维形式。
二、系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运作,直接制约思维的结果或产物。本书把思维能力细分为20种。
1、分析能力
(1)定义:将事物、问题、知识等在头脑中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各个因素或部分,研究各自的独立的属性、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的思维能力。
(2)可以分为对实体存在的分析、过程的分析、关系的分析、精神现象分析、知识的分析、语言的分析。
2、比较能力
(1)对照事物,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思维能力。
(2)可分为事物特点比较能力、结构比较能力、功能比较能力、词语的比较能力、概念公式等的比较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3、分类能力
(1)定义:分类即划分,依据某一标准,将事物分为互不相交的几个类别。
(2)可分为设定分类标准的能力、分类规整(处理分叉部分)的能力、提出检索办法的能力、分类下的比较联想能力。
4、记忆能力
(1)含义:指人脑保持经验过的事物、知识并把它们再现出来的能力。记忆是个人经验、知识得以保存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
(2)可分为形象记忆、声音记忆、动作记忆、符号记忆、抽象事物的记忆。
5、计算能力
(1)指对数字、代数式、集合、三角函数、微积分等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各类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2)可分为代数计算、方程和不等式计算、三角函数计算、几何运算、统计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复杂计算。
6、语言符号能力
(1)含义:人对各类语言符号理解和运用能力。语言符号包括:生活语言、图示图象语言、学科语言等。语言符号能力是重要的思维能力。
(2)可分为听说读写能力;准确深入理解学科术语符号的含义(一门课掌握是否到位最关键是看对学科术语的理解程度、只有深入理解、概念清晰、绝不混淆,才可学好公式定理,才能运用好知识);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科的语言方式(学会语言套路);学科语言的翻译理解和推理能力(日常语言和学科语言的互翻译);能读、会用图形、表格、图示;学科阅读能力。
7、归纳与概括能力
(1)归纳含义: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共有特征,进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能力。其要点是从很多事物中找共性、发现“相通处”。
概括含义:对事物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整理的能力。
归纳与概括能力都以“量的压缩”为主要功能,但侧重点不同。归纳压缩后得到的往往是本质、规律,概括压缩后得到的是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2)可分为知识体系的归纳、概括--提纲挈领;学习方法的归纳、概括--自我提升;试题类型的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8、抽象能力
(1)含义: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能力;是将复杂物体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过程抽出来,只关注研究这些方面、过程的思维能力。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反抽象能力,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体会、模仿、掌握、运用教材的各种抽象方法的能力;归纳、总结、概括教材的编写规则、学科的特点、试卷的规律等的能力。
9、综合能力
(1)含义:把各个要素、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便对事物的整体进行研究和考察,着眼于整体、全局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可分为现象的综合能力、性质属性等综合能力、过程综合能力、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点的综合能力。
10、演绎能力
(1)含义: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原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思维能力。演绎的过程是推理,具有必然性,前提中包含结论。
(2)可分为对一般原理特殊化的能力;按照规律演绎的能力;对于演绎的纠错能力;演绎推论的能力(证明是其中一种);演绎解释的能力;演绎预测的能力。
11、联想和想象能力
(1)联想含义: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在头脑中构造没有经验过的或者并不存在的画面、形象、事物的思维能力。
(2)联想能力可分为:类似联想、对比联像、因果联想、概念联想、命题联想、知识融汇贯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想象能力可分为:对语言文字描写的情景的想象能力;对于空间的想象能力;对事物的状态、过程等的想象能力;构想新事物的能力;构想价值的能力。
12、转化能力
(1)含义:把某一部分的知识、方法、问题转化为另一部分的知识、方法、问题的思维能力。
(2)可分为知识借鉴能力;知识交叉、融会的能力;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转化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数学转化能力。
13、解释与论证能力
(1)解释含义:对事物的状态、发展变化,或者对理论、决策,对人的言行进行阐释、说明和论证的能力。论证含义:用已知为真的事实、理论、学说判断某一说法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能力。
解释和论证是十分重要的能力,人类时时都需要解释和论证以便消除困惑、焦虑和误会,说服别人,获得支持。解释能力是权威的基石,是构成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
14、反思能力
(1)定义:对自身各种活动和结果的觉察、评价、总结、改进的思维能力。反思是一种思考,其对象是主体自身或主体的各种言行。
(2)可分为:把学习过程、思考活动客体化的能力(跳出自己的学习、思考,把自己的学习、思考当做“他者”来研究);对自己的思维方法、成绩、错误的反思;对知识的反思--不断理解(学习是反复的过程);对老师、同学观点、方法等我反思;对自己言行的反思。
15、质疑能力
(1)定义:质疑即批判,对一些现实事物、理论、论断等产生“不满”,感到“困惑”,进而进行批判和探究的能力。质疑是人的本性。提问、质疑、批判,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
(2)可分为:对自我思维能力、结论的自信心(人有自信才能质疑,要尊重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追问为什么和提出反证的能力;质疑权威的能力。
16、判断能力
(1)含义:对某种事物、现象、问题、观点、命题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能力,或是构建起概念间关系的思维能力。判断是人的基本思维能力。缺乏判断导致人优柔寡断,判断不当则造成盲目失误。
(2)可分为:对事物、理论等真假的判断能力;在概念间构建判断等我能力;做题、运用知识的判断能力;对于教材知识的评价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判断能力);发展趋势判断及预测能力;决策能力(作出决定或选择)。
17、建模能力
(1)含义:从实际的事物、现象、过程中,抽象出一些要素建立起观念形态的模拟物的思维能力。
(2)可分为:抽象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能力;能对要素及其关系符号化,形成一种符号体系;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设计能力。
18、观察能力
(1)含义:指对事物的反应、感知、注意等思维能力。观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是极为重要和高级的能力,善于观察、观察到关键点对任何人都不容易。
(2)可分为:特征的观察能力;变化的观察能力;关系的观察能力。
19、方法、工具运用和发明能力
(1)含义:创设方法、优化方法、拓展方法的思维能力,与把方法实体化、发明制造有形工具的思维能力。
(2)可分为:方法发明能力;方法优化能力;方法运用能力;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能力;工具的发明能力;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
20、程序思维能力
(1)含义:对事物发展程序(环节、步骤、顺序)的思考能力,以及对自己思维的程序化能力。也就是把思考安排出先后、环节、步骤、顺序,让思考呈现出合理的流程,形成程序化的过程意识,达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高效准确的效果。
(2)可分为:分清发展的时序;思考(及其外在化的学习、做题、做事等)能够环节化、顺序化;语言表达顺序化;计划能力(关键有三,其一是分析起点;其二确定目标;其三是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条件)。
小结:20种思维能力是一个系统,它们合起来形成完满的思维能力,互相配合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相互渗透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