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九点多,一个长时间未联系的同学微信我说,她一个人正在音乐酒吧听歌。我脑海中反应的第一个词是:郁闷,心想她是不是心情很糟糕,要不然也不会一个人大晚上的去酒吧听歌。
接下来的聊天中,得知她天天无聊的要死,孩子般的跟我说:“找我玩,找我玩。”
曾经的我,也很无聊。
1.无聊期
之前,我的闲暇时光大部分被综艺节目所占用。周末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开始看前天晚上更新的节目,眼睛看累了就睡会儿,睡醒了再看,常常一天看十个小时左右。
去年寒假,免得自己无聊,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每天阅读2.5小时,我完满地完成了目标,寒假35天,一共读了16本书。
可是,一天除了阅读之外,还有很多时间,同样是用综艺节目来打发,我数了数那段时间正在追的节目,有15档之多。寒假期间,你若看到我,手里拿的不是KINDLE,就是手机。
其实,自己对综艺节目也不是说多么地热爱,只是用来填补无聊时的空虚。一个人闲下来无所事事的时候,心里常会憋闷得慌,就会找一些事来做,好让自己的心情舒畅。有的人选择出去旅行,借用同事的一句话:去哪儿都行,只要不待在家里;有的人选择到酒吧听歌,如我同学;而我选择综艺节目。
但是,看综艺节目是一种“被动式休闲”,最后得到的不是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是负罪感。观看期间会觉得真有意思,可关闭手机或者电脑的那一刻,开始责怪自己浪费了好多时间,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幸运的是,无聊于我,渐行渐远。
2.进入“心流”状态
采铜的《精进》一书中提到了“心流”这个概念,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一件事的状态。心流发生时,我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甚至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然,人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
回想起来,读书和写作时,我都能够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但写作给我带来的成就感要大于读书。单纯地输入信息,不如凭借努力输出自己的“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产品”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画、一幅思维导图等。
今年3月份开始学习手绘思维导图,4月份参与了“坚持成长棒棒团”6期的21天学习营,自定目标:一日一幅手绘思维导图。那是我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21天,每天手绘一幅,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很满足。
这份满足来源于自己对手绘思维导图的热爱,也自然而然地排挤掉了看综艺节目的心思。
3.如何摆脱无聊
《精进》中有这样一句话:“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我目前充实、有意思的生活主要得益于寻找到了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读书、写作、手绘思维导图。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的经历,我觉得首先你得看见。青年作家蓑依在她的演讲《过去的那个你,是时候死去了》中提到:“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生活的边界;你看不到的,就相当于是不存在的。可以肯定地说:人的视野越大,生活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也越大,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看见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和简书,比如说手绘思维导图,在十点读书会的公众号中看到了丽芳老师的作品,非常漂亮,自己被惊艳到了。当我看到老师的课程信息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看见之后,就是尝试。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见的成本极低,而且尝试去做一件事的门槛也没有那么高。想要学习手绘思维导图,网络上的教程和作品有很多。倘若想要付费参加课程,网络上的课程也比较便宜。
尝试去做的时候,我建议跟一群小伙伴一起学习,抱团成长要比一个人默默努力来得快。微信有很多优质的学习社群,不妨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群。
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有些人需要在多次尝试之后才能如愿。
最后,引用摩西的奶奶的一段话:“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时的专注与成就感,足以润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日常生活带来的厌倦与枯燥,足以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不过分依赖,保留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