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庄子的《秋水》,文章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点思考。
文章内容大意如下:庄子和惠子同游与濠水桥上。庄子说:“白条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想给孩子扫清我们认为的各种障碍,总希望他们能按着我们安排好的路走下去,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并不买单。
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们所安排的只是在我们看来是最好的,但在孩子看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在孩子心中,什么是最好的?他选择的才是最好的,即便前面布满了荆棘与挫折。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
李迪学姐给我分享了一首诗,内容如下: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跌得面目全非的路,而你执意要去。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拼命的拉住你叫你不要去,而是给你准备最耐穿的鞋子,备好雨伞。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很滑,第五条街道上有小偷,路边的切糕不要买,告诉你,回来家里有饭。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彦强学长进行了以下分享:
我们的爱要向天地间。
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还能否回想起孩童时的思想和快乐?
孩子是让我们找回自己的参照物。
从小到大那么多老师,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也不多,更不是老师教授的知识,而是老师的为人和表率映入了孩子的眼帘,进到了孩子的心理才会留下难以磨灭印象,并影响深远。
教授给孩子的知识并不那么重要,而是启发孩子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强壮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有容天地的胸怀,有高贵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以期能找到生命的价值,为祖国和人民效犬马之劳,各类知识和课程不过是个载体。
突破固有认知,向更逍遥的境界提升。
世界可以无穷大,大到整个宇宙还在膨胀,小到无穷小,量子世界也有自己的生物体系和运行规律。
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是错觉,而是要用心灵链接这个世界。
徐硕学长引用阳明先生说的“岩中花树”进行了分享:
你未看此花时,花在此,你看到此花时,你的心和此花一同明亮了起来,因此是心亮了,而不是花亮了。
所以。鱼的快乐与否,在于自己的心是否空灵,通透。物来则照,物去则无。
感谢学长们的分享,让我再次明白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的重要性。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以自己的认知揣测他人的认知,不以自己的认知衡量他人的认知。
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