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说话心理学》读书笔记:
在特定的环境中,沉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我们说服人时,最头疼的是对方什么也不说。反过来,如果劝者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说,被劝者的抱怨或无知就找不到市场了。
不同的沉默方式有不同的作用,运用时必须恰到好处。
1.不理不睬的沉默可让人摆脱无聊的纠缠
当你正为自己的事情不可开交的时候,同事却不知趣地想跟你闲聊,或者有推销员赖着不走,或者有人找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这时,你应尽可能对他们一言不发,不理不睬。过一会儿,他们见你无反应,定会知趣地悻悻走开。
2.冷漠的沉默能使犯错误者认错改正
有一个小学生,一天他拿了同学一件好玩的玩具,晚饭前回来,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同往常一样笑吟吟地说:“妈妈,我回来了!” “姐,我饿了。” “怎么了?” 沉默。“我没做错事啊!” 还是沉默。妈妈眼睛瞪着他,姐姐背对着他,全家都冷冰冰地对待他。他终于不攻自破了:“妈、姐,我错了……”
3.毫无表情的沉默能让人深思
有些人发表意见时态度很积极,但不免有些偏颇,令人难以接受,若直截了当地驳回,易挫伤其积极性,若循循诱导又费时,精力也不允许,最好的办法便是毫无表情的沉默。他说什么,你尽管听,“嗯” “啊”……什么也不说,等他说够了,告辞时,再用适当的不带任何观点的中性词和他告别:“好吧!”或“你再想想。”别的什么也不用说。这样,他回去后定然要竭思尽虑:今天谈得对不对?对方为什么不表态?错在哪里?也许他会向别人请教,或许自己就会悟出原因。
4.转移话题的沉默能使人乐而忘求
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沉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都喜欢的热门话题,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此人就会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5.信心坚定的沉默能使人信服
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较困难的任务,当然,他能胜任。交代之后,对方讲起了“价钱”。于是该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沉默,连哼也不哼。“困难如何大……” “时间如何紧……”,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最后说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沉默是金,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有时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