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旁的大柳树
文/雨中思绪集
常言道:“唯有家山不厌看。”,是的,每当回到故乡,放下给父母买的东西,就马不停蹄地往山上跑。身为山里娃子,半辈子了也看不够家乡的山山水水。五一放假,正好春天刚刚到了太行,我忽然想去看看村东头的马莲背山。由于记忆中马莲背较远,每次回来的又很仓促,所以几次回来想去看看也没成为现实,究竟只想想罢了。
村后,经过几个老核桃树和刚刚种进的平整的田地,在往马莲背的路上,我忽然想先看看久违的故乡的老井。越过了一个长蛇一样的乱石河滩,这个河滩已经干涸了,而永远留在记忆与梦里的是一长道清凌凌的水:一到夏天,两边是青青的水草,水草里还时不时的串一条小青蛇,还有那过河的近乎被河水淹了的整齐的间隔排列的大清河石,小心的过了河石,经过几块村里人种的一小片一小片的菜地,就到老井了。现在村里的菜地虽然还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整理的很精干,就像刚刚打扮过的小媳妇的脸面,再加上是刚刚春种罢,究竟只有些零星的韭菜。故乡人条件好了,不像过去热衷于菜地了,最多是在房前屋后种些够吃就行了。
来到老井,已经荒芜几十年的老井,东面和南面用石头从河滩砌起一米多高,正好和西面和北面的小片地平了,然后四面用石头短墙围成一个两间房大小的青石铺的小院,正中就是已经枯旧的老井与损坏了的吊水的设施。而且北墙东墙微微高起,北墙靠东边有一个小而浅的半墙单面阁洞,里面供奉着井神,现在虽已人不常至,窑洞两面墙上还没来及被风雨剥离去的今年春节贴的红红的对联,整个老旧的井院,就这付对联是新的。也说明村子里的老者还没忘记他们的井神,每年来此供奉,北墙靠西从地面起有三尺高的长条型浅窑,里面竖立着一个已经看得不太清文字的石碑,碑顶有“东泉井”三个大字,下面可能记载着村人建井的历史。北墙后靠东有一棵伟岸的大柳树,在小时的记忆中已经是一棵高大的柳树了,如今这棵柳树长的更加高大了,柳树硕大的枝叶张开巨大的绿荫就跟老井的屏障一样,在风中摇曳着,细听有呼呼的风声,这棵老柳树不知道疲倦地,挺立了几个世纪,阅尽了老井的兴衰荣辱,故乡的世事更替。
记忆中的这个老井离村子很远,今天我这个中年人眼中的老井的路却变的感觉很近了,或许是当年年龄小的缘故,童年脚下的路总是远的吧,或许是幼年去老井担水,当时幼小的肩上,不堪负担那么重的两桶水,所以才觉得担水回家的路很长很长吧。今日的老井已经荒废,村里人早就吃上了自来水,孩子们再也不必去走那沉甸甸的遥远的担水路了吧,但老井的记忆在人们的心中逐步形成一个符号,积淀成一种井文化现象,应该是永久的铭刻在几代故乡人的心灵之所,滋润着流浪在五湖四海的故乡人的心田。记忆中的那吱杻吱杻转动的大大的铁辘轳,那长长的井绳,还有故乡人自豪的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井铁链挽水桶的方法,让我们难以忘怀。每当旱季有时深井内缺水,一长串的等水人使一向安静的村外骤然变得很热闹,很是壮观。有时生产大队就需要组织村里人下井挖起一筐筐泥,挖泥下井的村里大汉的胆子常常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幼小的心里惊恐的看看泥筐子里有没有传说的死人骨。当时穷苦的故乡,据说有人为生活所迫,有些自杀的办法常常就是跳井淹死,大人们为了不让孩子们到井边玩,就常常给我们讲有人跳井的故事,让童幼年的我们一看到那黑洞洞的井口就有了黑色死亡的恐怖心理,大人的故事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直到今日归故乡的历经多少世事的中年的我,看到这已经废弃的用大石头没有盖严实的留有黑缝的黑洞洞井口都心有余悸。但终究故乡的老井毕竟被我的成熟踩在脚下,老井的神秘感和伟岸的感觉没有了,但它养育了一代一代故乡人的奉献精神让我肃然起敬。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我,终于想把它简约成一种文化符号。只是那棵生命力犹存的大柳树,用他苍老睿智的故乡人特有的眼神在亲切地俯视着我这个游子的归来。似乎是那个古老的井在与我低头絮语。
由于惦记着马莲背,就先草草与老井告别了,故乡的马莲背是村子东头老井斜对的一个南山坡,或许是一到夏日,满山坡开着一片一片淡雅蓝色的马兰花的缘故,由于又在村子背后,所以就叫马莲背。百度曰:马兰花,别名兰花草。中国俗称马莲花,又叫“祝英台花”。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有蓝、白、黄、雪青等色,花被有较深色的三条纹,花茎光滑,高3--10厘米,苞片3--5枚,花顶渐尖,鸢尾科,花期5--6月,多年生密丛草本,喜阳光,花和种子可入药。马兰花寓意:“宿世的情人”。马莲背的马兰花多为浅蓝色,开花时就象蝴蝶栖于绿茎上,所以又称蝴蝶兰。马兰花可能是兰花的野生植物,比兰花长的硬气,其叶俗称马莲。可当作绳子捆小点的东西或搞一些玩具编织,家乡端午节的粽子就常用这种马莲捆,马莲还给粽子增加些许兰花香呢,马莲背的马兰花开的花很素雅,蓝白色的,一根一根清清爽爽,决不拖泥带水。香味藏的很深,你只有把花凑到鼻子跟前才能嗅到一丁点儿淡淡雅雅的香气,其品质许是秉承故乡人的含蓄美吧。
走出铺着地毯似的绣着星星点点黄灿灿的小春花的老井路,我急急的边走边努力在记忆中搜寻着通往马莲背的小道。现在故乡人生活条件好起来以后,再也用不着割荆棘长蒿生火烧炕作饭了。可能是越是没人关注,野蒿和荆棘就越拼命的生长,终究没引人注目,其作用终成为历史,只落得荒草像洪水大浪,淹没了记忆中的故乡人一代代踏出的羊肠小路。好在老马识途的我,还是喜得上山坡的路。过去那些整理的道是道,路是路,庄稼地是庄稼地,草滩是草滩的整齐的马莲背已经没有了,和记忆中比较,取而代之的是:草木乱长,坡地荒芜,全找不到过去的影子,小时候觉得去马莲背特远,现在感觉一两步就到了,这当然是我走世界的脚步长了的原因,但是我反而不是为这样的轻松而感觉到欣慰,而是有一种怅然若失的空洞的感觉,因为令我痛心疾首的是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那时候虽然路长,但都延伸着盎然的山乡野趣,所以虽长而不会生厌。那些乱木草滩里的新坟添的到处是,使马莲背到像是一个大的坟场,想起记忆中那些伟岸而亲切的故乡人已经变成一个个荒丘,阴阳相隔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也由是生出一种“江山依旧,人事皆非”的苍凉的悲感。有些旧坟,子子孙孙植就的高杨在春天长得郁郁葱葱,像一代代中国传统的守墓者。
往山上的路越来越难走,穿过一丛丛比人还高的荒草荆棘,来到记忆中或许是民国时期有人住过的乱石岗,小时候记得这地方保留着院子房子的形状,现在更成了乱石堆了,小民百姓的历史被时代的大浪淘沙剥蚀的更快,没人会去保存理会他们的卑微的故事。但他们的生存的意志,沉淀下来,成了故乡一脉相承的文化,一直在影响着故乡人。在家乡的前后山这样废弃的房子很多,有的已经完全没有了影子,据说这些都是过去从其他省逃难的人,逃到这里,在山上择址开荒种地生存下来。后来解放后,就都搬进了村子里,这些石头房子就废弃直到今天的样子。童年的时候,大人给我们讲过许多在这些房子居住的故事,当时的狼很多,荒蛮时代,狼在与人争夺着有限的生存空间,所以有许多狼吃人的诸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的孩子被狼叼的悲剧,也有狼把村子里疯了的人撕成碎片的恐怖故事,因此故乡人过去骂人最厉害的话就是“狼干粮”。因此童年时候一看到这些废弃房的乱石丛就仿佛想到:黑色的夜晚,呼啸的北风,凄厉的狼嚎......让人不寒而冽。今天人到中年的我,当知道了马莲背的马兰花,还有“宿世的情人”的美丽寓意,或许马莲背就像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样有过什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未可知,我或许终于可以叫它情人山了。那么我完全可能猜想一些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童年时候感觉可怕的乱石岗地方了......
遗憾的是,在山上我希望见到的满山坡马兰花几乎寻不到了,没有人烟的荒山使这种一直长在路边的花草,或许不知迁居到了哪里。原来童年的山杏树已被人砍伐了吧,重又新长起的山杏树和那嫩绿的一颗颗山杏让我又往返过往的梦境。返回的时我欣喜又找到了另一条下山的旧路,但物是人非的阴影让我又记起过去写过的一首诗,颇能概括我这次马莲背之行的心情感触:
归故乡
忆却少小南山高,
归来老大看山小。
欲觅日月苍凉处,
年年秋风摧木凋。
2008.9.5故里
小时候听大人说:老井的水是马莲背山养着的。那么,马莲背、老井、马兰花、大柳树和故乡人就是脉脉相同的了。马兰花香艳了马莲背,马莲背涵蓄了老井的水,老井的水养育了故乡的人,并在荒废后演绎成大柳树继续为故乡人遮风挡雨。我终于在中年后才认识到马莲背与马兰花,老井与大柳树存在的真正意义,他们是为故乡而存在的,我于是有了在马莲背重植马兰花的打算。倏然,我好象又看见故乡的马莲背又开满了清清爽爽的淡蓝色的“宿世的情人”马兰花了。
返回的路上,远远的,又看到那棵老井旁的大柳树摇曳的更加苍劲有力了,年年的秋风吹老了多少代故乡人的身心,唯独吹不老那老井旁大柳树送给人温暖春天绿色的心。老井虽然荒废了,但它的水依然通过滋养着这棵大柳树,一到春天给人留荫遮雨,那“空翠湿人衣”的叶子难道不是老井的一滴滴甘泉吗。这大柳树本就是老井之于故乡的载体和精魂吧!
写于2015.5.2故乡下午
作者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诗人,批评家。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时进行写作,诗评微信平台《诗眼睛》的主编。中国诗歌流派网之《诗歌周刊》评论版执行编辑。美国《新文学》杂志平台编委。在《诗刊》、《中国新诗》、《山西日报》、《都市》、《火花》、《并州诗汇》、《光线诗刊》、《诗歌周刊》、《诗日历》、《大诗刊》、《山西经济日报》、《华声晨报》(广西)、《三晋都市报》、《九州诗文》、《关东诗人》(吉林)、《长河》(山东)、《太原晚报》、《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梨花》、《汾河》等报刊杂志和大型网站(作家网、中国作家在线、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工网、华语作家网、中国诗歌报、中国散文网、诗歌中国、河南诗歌网、诗网络、爱文化、文学汇等)、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快资讯和各类平台有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诗歌《清明》(外二首)入选《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18卷)。古诗体作品《七绝.赌东风》在晋中诗协"金秋美"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