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算是囫囵吞枣的看完了尤瓦儿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吧,如期说吸引,不如说是被震撼,作者通贯古今的博智强识散发着致命的魅力啊,如果有空,这本书可以摆在必读之列。
看书名时单纯的认为是讲述人类发展的历史著作,可在这部简史里还有哲学、经济、文化、心理、政治、生物等等涵盖人类发展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穿插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让渺小的我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哲学人、政客等等角色去思考是世界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格局?让渺小的我放开井底之蛙的眼界去畅观历史的轮回。如果真要问问,读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会想想,然后拒绝回答。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时是跳着看的,信息量太大,看着费劲,功利心作祟,心急。为了把这本书读的稍微明白点,也想快点知道到底讲了啥,我找了樊登视频来看,一个小时讲完这本书,又找了赫拉利本人的演讲视频,大概也是一个小时。要不这就算完了吧,都知道讲了什么了,但是,人最可贵的就是这好奇心,视频里提炼了很多的观点着实有趣,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度打开这本书,逐章阅读。
前两天看白岩松的书和视频,他说,别妄想着看朋友圈刷微博就能提升认知,刷来刷去,都是同质化的信息,长此以往,碎片化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现在有个词很火,很多广告里都在用“思维升级”,似乎这件事变得很简单,买买课听一听,就可以了吗?所以他还是那句老话,要多看书。对于碎片化信息,我也有深刻的感受,一个人在广州的时候经常干这事,刷着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我很多焦虑,回家后安安静静的看本书,不仅享受,更能理解自己也宽容他人。
想来还有件事好像也大概明白了些,听书、看人家怎么讲书的视频,好像都不能真正满足我,这些形式的“假阅读”(未经思考一味接受的阅读就叫它假阅读吧),难以带给我深入的思考。因为我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并没有互动的过程,它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这跟看电视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被动的接受吗?思考没那么简单,它并不是我看了这句话我觉得“卧槽”写得真好,然后转发,它就变成了我的人生智慧。可事实上呢?连知识都算不上,现在有个词叫“有识无智”,意思是我们现在不缺知识,但缺少真正的智慧,而智慧要靠什么才能获得呢?
《人类简史》有个章节写到工业革命,说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能使用的能源无穷无尽,唯一的限制只在于我们的无知。每隔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新的能源来源,所以人类能用的能源总量其实在不断增加。为社么这么多人担心我们会耗尽所有能源?这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够驾驭并转换符合我们所需的知识。所以,我想,要跟智慧搭点边的话,这知识得占一部分,阅历也要占一部分,而思考也必须安排上!当我有意识去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我开始放慢自己对于世俗的追求。
回想学生生涯中自己最满意的那段时光就是按时看书做作业,一点也关心我能考什么样的成绩,因为我有系统的一步步的去完成,我知道结果不会差。而当我开始在意我能不能达到想要的分数时,我开始凌乱,开始吃败仗。所以,有句话说,如果人有了欲望,任何神祗都为无法拯救他脱离痛苦。
看视频、听书是想快速获得智慧的欲望,但也许会适得其反,花时间听书看视频的效果也许及不上踏踏实实看几页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