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最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
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
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洁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苏格拉底说,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教育七条箴言:
1、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卢梭)
2、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6、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7、教师应该吧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罗素)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是受过大学教育。
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的大学。
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不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几乎所有的天才人物在学校读书时都是不是“好学生”,都有过与当时的教育制度做斗争的经历。他们的成才史就是摆脱学校教育之束缚而争得自主学习的自由的历史。
爱因斯坦对教育的论述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神圣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另一个是“内在的自由”,即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察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而能进行独立的思考。
一个人在大学阶段培养起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找到了真正吸引自己的学科方向和问题领域,他在大学教育就可以说是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收获必将使他终身受益。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根本的症结在体制上,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化名义下的高收费、乱收费,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实际上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而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三是教育目标和过程的急功近利。体制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考民意充分表达,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痛下决心。
高尔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杜威把教师比喻为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教室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影响是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欧根尼说: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自我教育的能力确实一笔终身财富。
真实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天赋的可靠标志。
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
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
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
第二,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
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
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和鉴赏力。
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我读书的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阅读。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参与,他是一个鹅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鹅什么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
其一,书籍中存在这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活在当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他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结论: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
所谓品味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
真爱孩子就应当从长计议,使得孩子离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一个人只有喜欢一件事,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要把他做好。
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重要的也不是讲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良好的工作习惯。通俗地说就是第一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第二能够全神贯注又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好。
羞耻心是童年存在的前提。
电视在本质上是娱乐,它旨在制造观众瞬时的兴奋。看电视就好像参加一个聚会,满座是你不认识的人不断被介绍给你,而你在兴奋之后,完全记不住这些人是谁和说了什么。电视破坏了童年和成年之间界限的历史根基,在电视机掐面,童年的小时与成年小时并行。一方面,看电视不需要也不开发任何技能,他把人变成了功能性文盲、儿童化成人。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早就指出的“文化是思想活动,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文化毫不相干。”另一方面,他有把儿童变成了成人化的儿童。孩子们从电视图像上获得五花八门的信息,仿佛无所不知,尚未提问就被机遇了一大堆答案,好奇的张力减弱,好奇被自以为是取代。
童年消逝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英国两位历史学家鉴定了几百种传统儿童游戏,其中没有一种是现在的美国儿童仍然在玩的。我们这里的情况并不稍微好一些,不必说上了年级的人,即使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记忆中的童年游戏在今日的孩子中间也已难觅踪影。今日的孩子当然也玩,区别于传统游戏,有两个鲜明特征。其一是抽象性,突出表现在电脑游戏上,沉湎在虚拟的世界里,昏天黑地,不知道阳光下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在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人自身也华为抽象的存在,肉体和灵魂皆消失,变成了手电脑程序控制的一个部件。相反,传统游戏总是具体的,环境具体,多半在户外,与自然亲近,人也具体。手脑并用,身心皆投入。其二,传统游戏具有自发性,没有成人的干预,孩子们自然地玩在了一起,自由自在,充满童趣。相反,现在的儿童游戏变得日益职业化了,坐着举出美国的例子,组织各种比赛,往往有家长督促和参与,让孩子们经手培训、竞争、媒体宣传的辛苦。在我们这里,则是给孩子报这种班,学各种技能,同样也要参加各种比赛,加上繁重的作业,转矩了全部课外时间。可是,当哈子们好不自由地从事这这些活动是,他们还是在玩吗?当然不是了,他们其实是被绑架进了成人世界的竞争之中。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和能力。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在乡村度过。
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影响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的作用。
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生活中偶然的契机,意外的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和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生动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他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班学各种技能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平明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事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的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
在一切学问中,哲学最不实用。
童年和少年是哲学的黄金时期。
一个优秀的哲学老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间接,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是灵魂的密室,是忠实的朋友,是作家的摇篮。
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你看到了一片使你陶醉的放进,你见到了一个使你心仪的人,你遇到了一件使你高兴或伤心的事,在这些时候,你心中也许有一些不远或者不能对别人说的感受,你就用笔对自己说。
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组建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阅读感想
2015-2-12
周国平的《论教育》真心觉得这是一本好书,能够把哲理用简单平实的话写出来,让不喜欢哲学的人都能看懂。并且书中说到的事情和道理都是生活中,特别是为人师者,为人父母经常遇到并且不能忽视的。可是有些人会抱怨说这样的书有什么好看的,看不懂,或者干脆说看不下去之类的话。这让我觉得很奇怪。首先在刚拿到书,还没拆封就说这书不好看,看不下去的话,是不是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已。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喜欢看书,排斥看书,无论让这些人看什么书,估计都会是反对的吧。因为他们反对的不是某一本书,而是反对读书。
2015-2-25
很多人在说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很随便地加上中国人怎样怎样,人家外国人怎样怎样,女人怎样怎样,男人怎样怎样。。。。其实他们在褒贬的那些现象在中国人里面所占比例有多大?这个没有调查就随便冠上大名头的说辞其实是很不负责的。诚然,很多大家也这样说,周国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