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的这段日子里,闲来无事,看看网上的一些段子,有人在40天的时间里吃成了胖子,有人在家里宅成了神经质,甚至无聊到,坐在阳台上数大马路上来往的车有几辆,一个正字一个正字的记下来,当然,这些梗,我们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资。
内心关注的,其实还是,是疫情何时结束?何时复工?何时能摘下口罩自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不能为抗疫做出什么光荣伟大的贡献,但却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给自己充充电。
说是充电,其实就是把心中那些拖延了多年的古董级读书目标好好的再审视一遍,真正的用行动去践行一下那些因忙碌而荒废的读书计划。
扔下手机,找了一张A4纸,用划拉下了自己在计划里设下却一直未读的书——有关育儿的,文学的,亲密关系的,职场充电的——这四个方面。
随时等待复工,只列下了这四个方向的,每种方向里有目标的选择了一些,不想贪多,而读得囫囵吞枣。
书单如下:
1、育儿——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2、文学——中国十五大著名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沈从文《萧萧》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史铁生《我遥远的清平湾》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萧红《小城三月》、张天翼《华威先生》
莫然《倾城之恋》、严歌苓《少女小渔》
老舍《断魂枪》、陈世旭《镇长之死》
阿城《棋王》迟子建《清水洗尘》
3、职场充电——《请给我结果2》、美Sheryl Sandbery 《向前一步LEAN IN》
4、亲密关系——路斯.哈里斯《爱的陷阱》
事业、家庭、婚姻、个人爱好与成长,这四个主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已婚的、即将步入中年女人行列的我来说,是追求的主题。
这些曾在往年书单上出现的书名,一直拖延到现在,原因是:一是万能的借口——忙;二是,拖延。
人,总没有自我想象中的那么有毅力。往往信誓旦旦地定下了目标,没有过多的讲究方法和思考,一味逼迫自己完成目标,常常在在未完成的结果和目标之前,让自己陷入一种深深地自责感中——不够自律,人家怎么能完成一个月或一年内读那么多本书,你怎么就不能完成呢?这种自责感常常反过来增加自己的挫败感,进而让自己陷入对原有计划和目标的被动执行中。
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之所以会产生种种拖延的状态,有时是自己把阅读目标订的太高了,这样一年50本或更多的阅读目标常常会让我在潜意识里给自己设下:目标难度非常大,很难完成的心理暗示。
这种暗示会让内心产生一种恐惧感,逃避目标的恐惧感,进而犯了拖延症。这种逃避,恐惧,拖延的心态,常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道德谴责中,那就是不够自律。
有时,也要学会适度的原谅自己,进而激起自己重新执行阅读计划的信心。
所以不敢贪多,上面的书单,只求精读,哪怕是读个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果真正地读透了,自我能跟着文字中传达的真善美,真正地成长起来了,更是比丰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