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苏小小是在文人墨客们的诗词当中。
李贺赞她“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白居易叹曰“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袁枚私章“钱塘苏小是乡亲“,有尚书对此不满,大约觉得文人与名声存疑的女子攀扯有失体统,而袁枚则言道:“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公也。”
那苏小小究竟何许人?
翻查许久,也只能大概知道她是南齐女子,家住西子湖畔。
传说的成分大于史实吧,但也不妨从这传说当中品味她的芬芳。
传说,她出身富贵,十五岁左右父母双亡,跟随阿姨迁居西子湖畔。才貌俱佳,性喜山水,热爱自由,曾对阿姨言“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后来,她成为当地有名的诗妓,每日门前车水马龙,与才子诗人们唱和往来。假如她生于现在,自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自己独立于世俗之外,但在那样的朝代,想要不依附于某个男子,就只能依附于许多男子吧。
闲暇时,她喜欢乘香车出行,唯一流传下来的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为后人描绘了一幅才子佳人一见倾心的画面。
这令人不由想到《诗经》中的“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活泼的情感,多么自由的心灵。
她的确遇到了心中所爱,却很快被男子家庭拆散,因为她的身份低下,也因为她行为的惊世骇俗。她不像生活在重重礼教束缚下的江南女子(即使当时对女子的要求并不像宋时那样严苛),更像跳跃于远古诗经中的山野精灵,变化多端,宜笑宜嗔,随身携带着飞扬饱满的青春以及热烈澎湃的爱情,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她吸引着男子们跃跃欲试的目光,却不符合宜其室家的期待。
她的情郎离她而去,据说是为家庭所迫。她自然是伤心的,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无奈,也是洒脱,她的香车再次穿行于湖畔林间。
后来,她资助了一名进京赶考的穷书生(传说),或者本可以再谱写一出书生报恩的喜剧,但她并未等待他的金榜题名,十九岁即香消玉殒。
彩云易散琉璃脆,红颜已逝呼奈何。
其实,也不必为她叹息,假如没有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她所面对的无非是“一入侯门深似海”“老大嫁作商人妇”,或者“青灯古佛伴残生”,哪条路都不免珍珠鱼目,枯涩凄凉。
如此也好,埋一抔净土,留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