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不能只局限在知识与技巧层面,而是要深入学习知识与技巧背后的原理和思路,也就是学习思维模型。《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成甲讲述了两个学习思维模型的方法,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并学习思维模型,另一个是如何在课堂上学习思维模型。
第一个就是“问、思、模”方法,问是指问题,思是指思路,模是指模型,成小事中提问追索背后的思索过程并提炼总结成思维模型。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对我们有启发的事情,比如说身边谁做了一件事,做的特别好,至少我们暂时在这类事情上还做不到这种程度,或者根本就做不成。这时大部分人都会赞美、羡慕或者嫉妒对方。其实我们这个时候要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他做这件事的详细过程与步骤是什么?问完得到答案我们就学习到了一个技巧。接下来就是思,把这个技巧背后涉及的知识、原理、思路分析整理出来。最后就是模,把整理出来的知识、原理、思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思维模型进行总结、连接,提炼模型出来。所有的学习都是一种连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知识、思维模型与思维模型连接起来,这样人的大脑会变得复杂而精致,形成多元思维模型这样一个系统。当然了,每个人的排列组合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好比碳元素,连接排列组合不同就会形成不一样物质,有钻石、石墨烯。所以就算我们把查理·芒格的所有思维模型学会,也成不了他,因为每个人的排列组合不同。
想要很好的应用“问、思、模”这个方法,还得要有三个转变。一是心态的转变,要有好奇心,激发自己主动去问为什么。二是重点的转变,学习的重点不在记忆,而是在打通自己的思维上。三是方法的转变,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思维产生连接。
第二个就是“五星笔记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课堂笔记,学习一个课程时问五个问题并找到答案。 第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一般在课程大纲或者课程介绍里就有,自己再上网搜索一下,就大概能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这点在课前就可以完成。第二个问题:老师讲课的逻辑是什么?和自己的逻辑有那些地方不同,这需要重复听课程内容加上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才能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我的疑问点和启发点是什么?上课的时候不能只顾着抄老师讲的知识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和启发,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再去找答案。第四个问题:老师讲了哪些思维模型?课后去总结学习。第五个问题:有哪些东西课后就能立即应用实操起来?学到了就要立即去用、去练习。
课程可能只上了两三个小时,但课后却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回答这五个问题,当回答完这五个问题,这个课程也就吃透了。以前我上课都是在使劲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关键内容,这有用,但用处不大。
总之,在学习思维模型这条路上要明白:学思维模型,重要的不是模型本身,也不是那些知识点,而是理解应用思维模型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