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复杂的是什么?
是关系。
每次逢年过节,家里就有一大批亲戚等着我去认,
“儿子,这是你爸爸的舅舅,这是你舅舅的表哥的儿子……”
我该怎么称呼他们啊?(脸上马上就多了三杆。。。)
今天在最美应用上逛时,发现了“三姑六婆”这个app,二话不说下载,体验。
本文还是按照“用户-痛点-场景-交互细节体验”的逻辑来分析三姑六婆。
用户
作为一个工具类app,三姑六婆的目标用户似乎是年轻人。实则不然,三姑六婆的目标用户是无法理清亲戚关系的中国人,不能采用年龄来界定一个个体是否具有理清亲戚关系的能力。
痛点
如前文所述,由于关系复杂,家族联系紧密,三姑六婆是中国人特有的痛点。
痛点1:对于特别注重礼节的中国人来说,在聚会上无法恰当地称呼对方是相当失礼的。
在这个时代,遇到不懂的我们都知道百度一下,但是百度的便捷性、答案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痛点2:搜索的快捷性、准确性无法保证。
场景
用户在遇到不知如何称呼的亲戚时,拿起手机,根据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恰当的结果。
产品的痛点决定了产品的功能是计算关系,产品的用户年龄跨度之大和场景时效性要求之高,则决定了“三姑六婆”这个app的设计一定要遵循简单、快速、方便三个原则。
交互细节体验
三姑六婆在交互设计上有以下的优点:
1.app设计为计算机模式,学习成本低。
2.选项依据辈分高低依次从上到下排列,同一行的辈分相同。
3.提供了退格功能,方便用户快速修改。
缺点:
1.每选择一个关系后,都得按一次“的”。
我觉得开发者是希望增加一个“的”作为确定选择,在确定前给予用户一个充分自由选择的自由。对于像我这样有意进行高频率体验的特殊用户来说,这是非常爽的。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用户输入正确的概率会比输入错误的概率更高,因此应该考虑提高用户正向操作的效率,对于错误最好的做法是进行预防。
建议:每选择一个关系后,app在字段后自动加上“的”。
2.撤销图标与计算机的退格图标不一致,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重置。
建议:采用传统计算机的delete缩写“del”作为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