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灌输母亲是伟大的,其实也不知道母爱的伟大在何处。母亲带给我们生命,而生命的诞生就像春来草绿花开,秋来瓜熟果落,云在天空飘荡,河在大地流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为什么要大力歌颂母亲呢?自己做了母亲,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其实并不觉得多辛苦,反倒是快乐多多,很有成就感。正如养一盆花,给它培土,浇水,施肥,晒太阳,捉虫子,修剪枝叶,看它一天天长大,这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大自然春色纵然很美,但她不是我的功劳。只有这个孩子是我的,是因为我,她才能长成今天的模样,所以很多母亲把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的成功,当然失败也一样。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不尊重母亲的付出,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母爱。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母爱,母爱为什么被赋予这么多美德,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所说的,这是有母爱的本质决定的。一个孤独无助的婴儿来到了陌生的人间,她非常恐惧害怕,一顶点儿危险就有可能伤害到她,上帝告诉她“孩子,别害怕,有一个天使在保护你”,这个天使就是母亲,母亲用身体为她提供食物和温暖,带给她安全和满足。随着孩子不断地生长发育,母亲带她认识这个世界:火是热的,会烫人,石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马路上的车是要躲避的,糖是不能多吃的……。她看到如果自己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她哭泣,母亲就把她抱起来。这些体验让她知道,“我被人保护,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深的渴求。拿母爱和别的爱相比,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优秀、我漂亮、我聪明等等或者我能使对方快乐,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或许有一天我不能给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不管我们黑白美丑,高矮胖瘦,身残智残,即使我什么也不做,或者我所做的全是错的,母亲也会对我不离不弃,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因为我是她的孩子。所以人们常说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能包容我们的一切。只有无条件得到了母爱的人,才会自信包容懂得爱。
我们今天都在感谢母亲 ,感谢她带给我们生命。感谢她无条件的爱我们,感谢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