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学生都是向上的,向善的,向好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
教学计划:周四,天一联考上午考完,下午英语连排,第一节让学生通过自助或他助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第二节我再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学现象:后三排中间的几位学生,他们明显感到无助且迷茫,自已不会,同桌也不会,你看我,我看你,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了解情况:他们自己不会也不愿意下座位向英语比较好的学生寻求帮助。
心理原因:他们不自信,不敢,不好意思,爱面子,怕拒绝,怕嘲笑,学习被动。
接下来我做了几事
1,了让他们放下顾虑,我先帮他们确认几位英语好的学生是愿意帮助他们的。
2,但他们依然不敢,我就让他们选个代表,我陪同选出的代表A同学(他完形填空错的少)来到前排找到B同学,请B同学帮助A同学解决几个问题。
3,A同学回到座位,我请A同学给后三排的其他同学把完形填空讲解一下。
4,这时,坐在角落的C同学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让他去问A同学。他说:还是算了吧。
5,等A同学讲完后,我请A同学到C同学的座位给C同学解惑。
6,C同学前面的D同学侧身也想听,我对D同学说:A讲的是C不会的,你最好找到自己不懂的具体问题,让C同学给你讲解。D同学转过身开始专注于自己的问题。
7,C同学又反问A同学一个问题,A讲不出来,A同学立刻起身,又找到B同学,又回来给C同学讲。
补给心理营养:
1,对C同学说:看似你问A同学题,是A同学帮助了你。但同时你给A同学提供了一次巩固知识的机会,并且你还帮他发现了新问题,你也在帮A同学啊!下次遇到问题,可不能再说:还是算了吧。
2,对A同学说:请你观察一下全班,E同学下座位找B同学问题,F同学下座位找到G同学问问题,H同学下座位到I同学问题……多亏你做了第一个下座位问问题的学生,带动了咱班更多的学生下座位问问题,你是个大功臣!并且,让我感动惊喜的是,刚才你主动再次找到B同学,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你不敢问问题了。现在,你已经像B同学一样可以帮助到更多同学啦,给你点个大赞。
3,对D同学说:你能主动转身回头听,我内心是开心的。但我更想看到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自己问题,这样才有针对性。刚才我不让你听,你可不要生气啊!
4,对B同学说:你知道你帮助了多少人吗?你先帮助了A同学,A同学了现在帮助了好多同学啦!咱班有你,就是好!
5,对后三排的同学说:下次咱再遇到问题,咱也像A同学一样,自己先会,会了咱也服务大家。现在咱被帮,以后咱帮人家!
教学效果:
大家很快都动了起来,结果第一节下课他们在讨论,第二节上课他们还在讨论,我没敢打扰他们,于是这两节课的时间都归还给了学生。我的收获是第二天再处理他们不能处理的问题时非常容易也很轻松。
教学总结:
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收获也很大?
他们在真学的过程中就有了信任感,安全感,存在感,归属感,获得感,价值感!
教学反思: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自觉成长,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教育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扶到放,让孩子从不会到会,就像孩子学走路、学吃饭一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掌握者,而是引导者、陪伴者。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质疑、自我解答,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思维体系。这样,学生即使离开了校园,也能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