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生命,
你不妨大胆一点,
因为我们终究要失去它。
——《不合时宜的沉思》尼采”
今天是忙乱的一天,也是漫无目的的一天。总是想要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但那个不自信、爱问问题的小孩又总是会偷跑出来,干扰你的逻辑,让你的敏感神经又开始跳动,提醒着你千万不要忘了什么。能忘了什么呢?是不要忘了微笑?是不要忘了理想?是不要忽视健康?还是提醒我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和自己打仗?
人生一世,无非就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的改造自己。接种完第三针新冠肺炎疫苗以后,感觉咳嗽更加厉害的同时身体仿佛也变得虚弱了,每个晚上都有种把五脏六腑咳出来的错觉,反复的干咳与头疼,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坏掉了的电脑,莫名地感到绝望的同时还无休止地跟自己怄气。气自己在生活工作上缺乏自律、气自己太过懒惰,依赖,散漫和脆弱,太过没有原则……黑暗就像地心引力一样,难以避免,我们错把堕落当成了自由,任由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仿佛我们只有离开人群,无需为了钱,或者为了合群,或者为了爱情、荣耀甚至好奇去追寻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这些事情,没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得到宁静和寂寞的滋养!那个过去的我,喜欢做梦,想要的东西也特别多,所以总是会陷入失望、痛苦和折磨的负面情绪;而现在,朝内挖掘自己才会发现,那些自认为很高尚的追求亦或是梦现在看来都像是在演戏,因为那么的不切实际,又急功近利,就像是被下了魔咒,偏执于某种执念,代表的是不合理的诉求和从未有过的尊严。
从毕业到现在,我都觉得,真正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人是不会选择留在小县城的,虽然我现在也是为了一份安稳留在了家乡,但我对于外面世界那种炙热的渴望一直都没有消减,经常会在想:理想被现实搁浅,现在是三十几岁,过的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那么在我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时候,我会不会后悔?每次这个问题蹦出来的时候,我都没有答案,甚至会选择跳过……因为,我好像模糊了记忆,已经记不起,我的初衷和希望是什么?……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只有初衷与希望永不改变的人,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大学毕业以来,我仿佛做什么都是缺少胆量和恒心的,与其说是害怕失败,不如说是害怕成功……因为,失败很容易,而成功需要的是恒久的坚持。年轻时候经历的各种考试好像都是在愚蠢的应付,哪怕是面临失业和嘲讽,哪怕是一无所有或者露宿街头……那时候,整个人沉浸在变态反应堆里出不来,甚至还好像是迷恋上了面具人的表演,留恋于黑暗井底的真实。但是,我不知道的是,这种黑暗的能量是我不能与之抗衡的,是我要耗费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战胜的!就像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里描述的一样:“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激烈和狂热的“追求”过后,依旧渴望内心能够激起波澜、能够照进一道光,因为不甘做扫地僧、不甘活在“最底层”、不甘落寞的看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了色彩……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历过的那些落寞,幻化为成长。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不能再向世俗妥协,也不会再有人抹杀我渴望独立和成长的心。没必要再做给别人看,自己的人生须由自己来选择和拒绝。想要重新开始,就先抛去那些大大的梦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哪怕是简单到记一篇日记、背一个单词或者唱一首歌,都比无所事事的胡思乱想来的划算。生活是一件一件简单、平凡的小事组合而成的,我们要承认自己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给自己堆太多的任务,让自己不堪重负。我今天就在反思,为什么明明可以分批去完成的工作任务,却都赶着一天全部干完,连午饭都经常忘记吃?为什么有时候像强迫症患者一样,总是要给自己规定那么多的“必须”?为什么明明计划好的健身、写作计划都要给可以延期的工作让步?为什么要让原本可控的事情,变得不可控?……而且,最糟糕的是,为什么明明那么做了,却一整天都陷入自责,埋怨自己不该那么做!这种内耗,必须立刻马上停止!
我自己的本性应该是独来独往的狼,而不是合群的狗。很庆幸,我认识到了独立行走的重要性,也不把依赖一个人再当成自己的习惯,也深知命运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应该遵循内心的呼喊,而生命也本没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苦思冥想,不如试用做点有意义的事。“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究要失去它。”至于要做些什么……不知道也许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