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好久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从原来对写作有很强烈的热情,觉得有很多情感要诉诸文字,到现在写不出任何一个能流露出我情感的字。我觉得很悲哀。
从2017年9月1日我报了汤小小21天写作班后,我就写不出任何一个带有真情实感的文字,这个课课程费699元,是我报的班中最贵的一个,我在这里不是要诋毁这个课程,这个课程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很多人还是学会了新媒体的写作方法,并且也赚了一些钱。这个课程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明白一篇文章的规范,比如投稿的字号大小,字体是什么体合适。还有怎么写作自己的联系方式。
报了这个班之后,我陆陆续续上稿6篇,赚了600元,但是都不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写的,因为我一按照方法写就焦虑,写不出任何一个字。后面我又报了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写作课99元,公号运营课99元,鼹鼠的土豆书评课99元/月,花白写作课88元,猫姐写作课99元,晓越明饭团5元/月,还有一些免费的课程,比如:没粉丝没资源,新人写手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赚钱赚名气?
听的这些课,或多或少都对我有用,写作就像做饭,而这些套路或者说方法就像食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墨,没食材,光有菜谱也不行。这时候有人说了,素材随地可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素材一抓一大把,百度、微博、豆瓣,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作为素材。的确是,但是我依然写不出来,我想起来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我也曾经试过去拼凑整理一篇新媒体文章,无非是取个好标题,三个故事,正反面都要,这些故事就是合并同类项,因为它们要服务于主题,然后名人名言用起来,百度上找,再来点分析总结,一篇新媒体文章就出来了。但是我写得很痛苦,我觉得这些文章就像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文字的堆砌,没有灵魂。
一次花白的课里提到:写作要以人为本,技巧和套路不是核心,它们只是工具。我们要放下对文字地位的过分抬高,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使用它来记录、交流。
文字说到底只是表达和记录的工具,是作者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几千年前因为识字热不多,所以不识字的文盲觉得文人很牛,文人难免有点自视清高。但是在现在人人识字,全名写作的年代,文人一点儿也不稀奇了。花白说:有很多东西不是你不会写,而是你不敢写。真诚可爱、小情绪这才是一篇文章有灵气的原因,麻木是写作最大的障碍。我跟花白说:自从我学了新媒体文章的套路,我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她说:你被自己套住了,你应该解放你的天性。我豁然开朗,但是依然焦虑。我问花白:你写不出文章会不会焦虑?她答:写不出来就去上班,有什么好焦虑的,这一点,我很佩服她的潇洒。
后面我通过晓越明老师的推荐,简知书院看中了我的样稿,我成功签约。于是我就放弃了新媒体文章,一心一意写拆书稿和说书稿,也小有成就,并且开了自己的训练营。现在的我只会写这种书稿,因为有依据,一切观点都基于原书。但是不代表我没有思考,写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都得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我把我看过的电影《前任3》《后来的我们》《狂暴巨兽》都写进了我的拆书稿里。还有平常的一些所见所闻,其实写拆书稿和说书稿并不难,无非是把书中的道理、观点和现实生活勾连起来,并基于原书解读,让读者从中领悟生活哲理并在短时间内听懂一本书或者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而去看原书。
任何一篇文章都得有自己的价值,让读者看有所获,最好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
我一直都喜欢看关于写作的书籍。我看了毛姆的写作回忆录,他在书中这么说:我开始从事写作时,感觉写作好像是世界上最自认不过的事情了。我喜欢写作,就如同鸭子喜欢水一样。他还在书中说他努力模仿一些大家的写作手法,却发现自己写得生硬而带有自我意识,他尽力在所写的语句中嵌入某种模式,却没意识到这种模式太过明显。于是他开始摒弃浮华辞藻,用尽量直白、不矫饰的方式写作。只是把事实记录写来。并且告诉我们,写作者的座右铭必须是:能删则删,删了再删,直达观众注意力的顶点,要做到每一个字都表情达意。说到这里,我第一期有个学员就超级喜欢用浮华词藻堆砌一句话,或者说她那个连浮华词藻都算不上,她只是把一些相近意思的词全写在一起,并且不加标点符号,看似文笔好、词汇量丰富,实际上是读书少,词汇量匮乏。我说了很多次她才慢慢有改善。
我也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中看过这么一句话:好的文风应该看起来没有努力过的痕迹,一切都像是妙手偶得。要达到这种境界,只能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
昨天夜里3点我睡不着,起来看书。看了琼瑶的《窗外》的序,她在序中这么说: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文字里度过多少春夏秋冬,文字里留下多少青春浪漫。琼瑶一生写了65本书,15部电影剧本,25部电视剧本。我们都知道她的书和剧本大部分就是她的真实写照,而为什么她的书和剧能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些文字都是她的真情流露。
最近半年开始喜欢庆山,也就是安妮宝贝。一直知道她的名字,但是真正看她的第一本书却是去年10月份,看的是她早期的作品《彼岸花》,虽然现在的我不是很喜欢颓废堕落暗黑的文字,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像她,生活方式及思想都很像。看的第二本是《月童度河》,这是她中年时的文字,这时她的文字已经有很大改变,不再是小情小爱,而是大爱。现在的她,文字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渡人渡己,心如明镜。
看她的《春宴》,她在书中说:有三年时间里,她无法写作。无法在电脑里打出完整的一行字。远离人群,也几近已被世间遗忘。于是她除了阅读和走路,无所事事。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她的《莲花》里,她写到:她去了遥远的偏僻的地方,每天熬药看书写作。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正在走她《莲花》和《春宴》的路。最终会走到她《月童度河》的路。有人说,安妮宝贝一生都困在自己的牢网之中无法自拔,但人这一辈子,谁不是困在自己的牢网之中呢?庆山说,现在文字对于她自己,只是救赎自己和别人的工具。
看完了莫言的《蛙》,写得很接地气。很写实。这本书不愧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写作者说到底是在写他自己,莫言是,安妮宝贝是,贾平凹是,琼瑶是、、、、、、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大师们的写作课》,作者认为,读比写重要,只读不写,写作仍旧可以提升;但只写不读就未必了。因为写东西一定得是肚中有墨水,下笔的时候,思想和文字才能从笔端自然地流出。
我知道的所有写作者中,没有哪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莫言在没有书读的时候天天抱一本字典读;琼瑶把图书馆的书读完没有书可读;写《步步惊心》的桐华在她的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中也透露了,她的零花钱几乎都是用来租书读。写作的人,都是爱读书爱文字的人,对文字敏感,对于写作者来说,文字是有很大力量的。
的确,最近也在读历史。觉得文字能被发明、能传承、能在几千年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真的是奇迹,也很值得感慨和感激。如果没有文字,我们连沟通都有问题,现在的线上教育又该怎么做?文化又该以什么方式传承。
那天,慈怀读书会的编辑安安对我说:作为一名写作者,要对文字心存感激,要尊重圣洁的文字。深以为然。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读的书挺多,阅历也算丰富,现在才觉得自己太孤陋寡闻,觉得以前读的书都算不上真正的文学,只能算心灵鸡汤。词汇量也匮乏得不行。于是只能慢慢积累,任何一件事,急不得。写作这件事,更是急不得。
我告诉自己:放下太多的功利心,以梦为马,但行心事,莫问前程,一生行一事。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