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琳琳
《姑娘,欢迎降落在这残酷的世界》
这本书像是情感专栏,20个故事,20个情感问题,其中包括原配,第三者,原生家庭,姐弟恋,家庭主妇等,作者用宽容的角度解决他们的困扰。黄佟佟字里行间都描绘出新时代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女人内里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男人,不依赖不偷懒,像男人一样去战斗。命运没有规定好女人就一定能得到幸福,所以无论美好和残酷,我们必须趟过去。
本书里推荐的读物:
1.《逃避自由》作者:【美】埃里希·弗罗姆
2.《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
3.《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
4.《这些人,那些事》作者:吴念真
5.《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作者:水丁木
5.《房间里的大象:生活里的沉默和否认》作者:【美】伊维塔·泽鲁巴维尔
6.《被劫持的私生活》作者:肉唐僧
7.《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作者:斯蒂芬·金
8.《瓦尔登湖》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
9.《爱是一种选择》作者:【美】汉姆菲特、米勒、米尔
10.《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
11.《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作者:HELEN
12.《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13.《学性感,成功女人必备的身体技巧》作者:伊娃·马哥利斯/史坦·琼斯
14.《罗素自述》作者:【英】勃兰特·罗素
15.《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则》作者:近理惠
16.《第二性》作者:【法】西蒙·波伏娃
本书里推荐的电影:
1.《廊桥遗梦》
2.《开罗时间》
3.《小小的白色谎言》
4.《美食、祈祷和恋爱》
【读书笔记】祖莹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从无到有的创造型思维导图:当我们想解决一件我们还不知该如何处理的事情时,经由一番思考后才有解答的过程,属于“从无到有”的思考方式,自然就会倾向创造力的表现。比较适合团队一起做脑力激荡。
第一步,写出越多想法越好,不要用逻辑去思考这个想法好不好,追求想法的数量大于追求想法的质量。第二步开始把点子做分类。每个想法都一定要有它所属的类别,分类的动作很重要,在汇整归类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大脑的联想力发挥作用,一定会产生新的点子,就把点子补上思维导图。第三步再用逻辑力分析这些想法的重要性,然后开始将重心放在“选出我们想要做的”。最后再一一分析每个点子的可行性。
【读书笔记】阿仔
《三十六大》—大城上海
这篇短文是作者写给上海的,作者是北京人,觉得北京哪都好。马路比上海宽,是因为降落飞机。风沙比上海大,是因为培养人的兽性移居火星,姑娘比上海邋遢是因为坦诚,不洗脸都能迷死你的一定是女神,不洗脸能吓死你的,就是你一辈子的克星。这种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偏见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长得特别美,每次谈合作都不苟言笑,一副大出实际年龄十几岁的样子,相对那些来北漂的妹子,她没有去傍大款,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上海人的架势,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架势!
【读书笔记】方方
《万历十五年》51-86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前一半讲了政府官僚体系:推行伦理道德作为治国标准,但是其又模糊不清难以衡量。因之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前一半看的很吃力,看似在讲首辅的功能和作用,实质介绍了整个官员架构。小到衣服、配饰,大到乡谊、年谊、姻谊……
后一半讲了他对张居正的看法以及他自己的生存法则。作者的角度很有意思,好像是申首辅自己开的第三只眼,既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又有点超凡脱俗的意味,既介绍了自己,更介绍了整个官场。分析了张居正为什么倒台,主要是在以情为主的慢速行政机构,很难推动一种高效准确的办事风格,因而他触动了大多数文官的利益,所以在他死后,所推行的改革措施被全部推翻。
【读书笔记】希阳
《练习告别》
我曾经在阿姆斯特丹生活了四年时间。那里的人说,好的设计才会带来更好的公共生活,而更好的公共生活才会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