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游荡着认识世界

      每次看完一本书想写点东西,都要先埋怨一下自己的文笔,但平日也不知改进;要真想写了,就算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也强行写,大不了等几年后回头自嘲几句。为什么我忽然要铺垫一番呢?因为我今天终于看完《刀锋》了,内心按捺不住想蹦出点感想呀。

      书底下有很多书评,其中一个写道:拉里是个粗制滥造的主角,和《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相比,他根本连自己在追求什么也不知道。的确,思特里克兰德有着极其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它不惜抛弃一切,包括抛弃现世里道德的束缚,而拉里在书的三分之二的时候都还未能找到自己真正要找的东西。可能是"认识"思特里克兰德的时候,我还太小,俨然一个道德卫士,全程的情绪都被他的自私调动起来;而"听说"拉里这个人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只觉得他很可爱。

      当然,书里的其他人更贴近我们自己。艾略特虚荣势利,有时很可笑,却又很讨喜;年少的苏菲灵动可人,如果我能阻止她喝下那杯酒,我一定会竭尽所能;伊莎贝尔美丽又狡黠,深得毛姆的喜爱……他们各有特色,世俗却有自己的可爱;只有拉里和他们格格不入,仿佛不属于一个世界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拉里很奇怪,他仿佛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追寻什么,他就放弃了学业与工作,开始"漫无目的"的游荡。他仿佛是一个很空的人,让人捉摸不透。初识拉里时,我觉得毛姆就将他追寻的东西猜得八九不离十——他在寻找"上帝",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也许是战争给了他触动,让他想要去明白信仰与上帝的意义。他走了很多地方,去了解世界各地的"上帝"。他和毛姆聊印度宗教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让我也跟着去思考:"既然世界上存在恶,那为什么"上帝"创造了恶?为什么人们能从信仰"上帝"中获取慰藉而不是从自己?"那一次难得的对话让我忽然发现,每个宗教对创造与毁灭,对善与恶,对灵魂与肉体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任何一处细微的不同都能看到教徒们对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理解。尽管我不信教,也还是觉得有时间可以去研究看看。

      这么听起来,拉里追寻的东西似乎太虚无缥缈了,很难让人产生共鸣,但他本人是友善而讨人喜欢的,宽容又无私。他不愿意伤害他人,不介意别人对他的任何看法和中伤,他整个人都是柔软的,却对自己的追求有着异常坚定的决心。他会对所有人保密自己的住处,就为了能够自由地游荡;他不在意钱财和地位,不关心自己的模样和容身之处是否舒适,不介意在路上花费大把的时光,也不纠结自己是不是最终能找到结果。他就只是一直走着,游荡着,听着说着写着。没有人能够完整地知悉和参与他的人生,他没有根也没有牵绊,而我们只能去想象他的经历。如果可以,真想看看他写的书,看看那些毛姆还没告诉我们的故事。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学到拉里的一些品质,不那么浮躁和焦虑,学会平和地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


      2018年2月12日

      读 毛姆《刀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