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从结婚开始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老公常年跨省开货运车,一年回家的时间加起来可能也就两个多月,所以家里的事都是他和婆婆来打理。但是每次她生完孩子以后的三个月,婆婆几乎包揽了家里的一切家务活,洗衣做饭帮忙带孩子,她们偶尔也是会争吵,但谁都不会真正计较,还是一如既往的该做什么做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结婚15年,两个孩子也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婆婆也已经到了古稀的年龄,经常会生病,但都是些小病。终于一天晚上突然发病,看似和往常一样,但却不停的抽搐,来到医院,医生说是脑梗,就这样在家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命是保住了,可是从此老人的生活都需要在轮椅上进行。家里有老人的人都知道,照顾一个瘫痪的老人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加上老人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需要在床上进行,当子女们都发愁怎么办时,她说我来,用她的话说,一直都是婆婆照顾我照顾我们这个家所以现在也该轮到我尽尽孝心了。
期初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时间长了,大家都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她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吃喝拉撒每样她都做的很仔细,每天给老人擦洗身子,照顾起居,定时给老人洗澡,所以来探望的人们都说老人还是和以前一样穿戴整齐,衣服也总是干干净净,根本不想是瘫痪在床的老人。当人们都夸赞说老人有个好媳妇的时候,因为说话已口齿不清,这个时候她总是会微微一笑,那笑是幸福的,是甜的。
一直到老人80岁去世,她瘫痪了5年时间,这五年,老人的另一个儿子也会时不时的接老人过去他家,但没呆几天老人就坚持要回来,因为比起保姆,她的照顾更加贴心和温柔。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小姨和她的婆婆,因为上学的原因我和她们的来往比较频繁,所以也见证了她们相处的大多数时间,婆婆去世的时候听说小姨哭的很伤心,大家都说婆婆是有福之人,所以她是笑着离开的。而小姨的伤心更多的是一种长期相处积累下的“亲情遗失”。
无论过程还是结果这个故事都已经成为一段佳话在亲戚间流传着,因为再这样一个婆媳大战频发的年代,她们的故事让人们又重新相信了婆媳之间也可以有真爱。
如果说婆媳之间有真爱,那么有人会表达,有人却不一定会表达。这次国庆带着孩子回老家,也刚好奶奶从二叔家搬过来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迄今我见到最多的方式就是被轮流照看,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人,她们大都会有不少于一个孩子,无论是为了公平还是为了可以让老人定时的换换环境,多数人都会选择这种轮流照顾的方式。
在照顾奶奶这件事上,婆婆一直很矛盾,这个世界很多事都讲究因果,如果说小姨是幸运的,那么婆婆的经历可能会让她不太想去回想过去婆媳之间发生的一切。婆婆说在老公他们还小的时候因为三个孩子,而且都还小,自己经常为了照顾孩子而无法做饭,所以经常挨饿肚子,而奶奶那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成了婆婆至今的一个心理阴影,现在每次说起来她还是会情绪激动带有抱怨。
虽然没有直接听过奶奶的辨词,但是我都愿意相信她不是故意的,无论是现实的原因,还是私人的原因。但是现在看来都似乎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婆婆人生最窘迫的时刻奶奶没有伸出援手,而现在也成了婆婆在照顾奶奶这件事上最大的心理障碍。但是婆婆的善良让这一切都变得海阔天空,她仍然每天认认真真的照顾着奶奶,早上起来收拾夜壶打扫房间,每天开饭前总是会先给奶奶呈上,所以奶奶几乎在家什么也不用做,除了睡觉就是吃饭或者偶尔出去晒晒太阳。
这一切看似安排的那么的妥当和舒服,但现实的情况缺并不理想,因为没有任何运动,奶奶的身体不断发胖,而且肠胃经常不适,容易生病,生病之后这种照顾更加变本加厉,于是又一次的恶性循环开始。而村里也有另一个奶奶,我们都叫她二奶奶,同样的年纪,同样的一个人,二奶奶因为孩子都在外面工作,除了过节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生活,做饭洗衣服照顾自己,闲暇时就找邻里聊聊天,谁家有事她也会主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四年的时间,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好,也很少生病,同样是82岁的年纪,在大多数人眼中比起二奶奶,奶奶的待遇的确优越很多,但结果来了个大逆转。
故事说完了,大家或许已经明白我正在说的和想要说的,对待老人,我们既要尊重他们,同时也要让他们适时的发挥余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自信,活着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而非只是为了“等待”。所以爸爸妈妈们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们有意义的活着,尊重他们,给与他们感受自己价值的机会,找到归属感,比只是单纯的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有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