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重温了林子老师的《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本书是我在听书时听得最多的一本,而且我还看了两遍。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反复阅读这本书呢?
当我听林子老师与樊登的对话时,我觉得她讲话非常柔和、平静。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都能从父母本身的安全感方面进行分析。父母吼骂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自身的安全感没做好。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这些行为而产生对未来的恐惧、对人生的担忧以及对小孩的过度担心,这其实是因为父母不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
人生要如何获得更好的安全感呢?那就是要接纳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并不代表不好,反而可能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可能性。当我们以这样的思想去接纳时,我们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无法为孩子规定未来的每一步,无法确定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职业、挑战和机遇。我们只能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这些是必备的。比如与人沟通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满足感和幸福感。无论处于何种情境,都能保持安定、平静,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这样,我们作为父母,内心安定且具有幸福感,我们的人生便无所畏惧。孩子若也能如此,他们的人生也会更加美好。
我还回顾了樊登在 2021 年至 2024 年每年世界读书日的演讲。其中有一个比喻与我读完书后的感悟异曲同工。我们的人生就像一辆车,每个人都是司机,掌控着自己的方向、目的地以及刹车、打灯等。而孩子也有自己的车,我们在孩子的车上应该扮演副驾驶或导航的角色,而不是在自己的人生之车开抛锚后,就去抢占孩子的司机位。孩子的车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若我们强行掌控,就会产生矛盾。我们可以在副驾驶或导航的位置上提醒孩子走错路时掉头回到正确的方向,但最终掌控车辆方向和目的地的应该是孩子自己。我们要接纳孩子犯错,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适时提醒他们纠正错误,重新规划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此外,林子老师提到,要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首先要治愈我们父母内心的安全感。我们要找到内心不安的原因,与小时候的自己进行对话。如果我们小时候因父母粗暴对待而变得粗暴,那我们要对曾经的自己说,父母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给予了最好的爱,我们要感恩这份爱和给予。我们不能把臭脾气、低情商的沟通方式传给下一代,而要把正能量、正确的非暴力沟通或共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传递给孩子,让优秀的品质代代相传。
最后,这几年的读书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大脑科学的重要性。要让孩子放松大脑,才能提升其能力。如果我们不断威胁、要挟、骂孩子,会让孩子的大脑皮层“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