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聊音乐
文/丁茉莉
最近几天看一部老电视剧《天道》,剧中有不少关于音乐、音响的情节,于是,我也想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兴趣班,但是,我的两个哥哥却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了拉二胡。不知他们是拜谁为师,我只记得有一段时间,大哥、小哥经常在家练习。
拉二胡要用到一种辅助物,名字叫松香,拉之前,要把火柴盒一半大小的半透明的黄褐色松香敲下一小块儿,然后用点燃的蜡烛将它烤热,使之变软,再焊在二胡的箱体上,冷却之后,就可以拿起像弓一样的拉弦练习了。
当时最经典的二胡曲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起来如泣如诉。但练习拉二胡时发出的声音很刺耳,简直就是噪音。
两个哥哥没学多久,后来就不学了。
女儿小的时候,大概刚入小学,我被周冰倩演奏的二胡曲《真的好想你》震撼到,太好听了,于是买了二胡,带着女儿到少年宫让她学习。
毕竟是我的一厢情愿,女儿对这种乐器没多大兴趣,学习也毫无积极性,练习时发出的声音聒噪得令人难以忍受,罢了,罢了,还是别学了。
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儿自觉要求学古筝,买了古筝,报了翟老师的古筝班,地点就在市实验小学附近。
学了大概两年,后来学业压力大,就停了,过了四级,也算不小的成绩。
我上小学时,家里有台旧的电唱机,印象中是二堂舅给的,并且有一沓大红大绿的唱片,但都是妈爱听的地方戏,其中有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申凤梅的《收姜维》,海连池的《卷席筒》,闫立品的《秦雪梅》等,我们都不喜欢,幻想着这些唱片如果是当时流行的歌曲该有多好。
我们被动地跟着妈听这些豫剧还有曲剧,一点也不觉得好听,尤其是《卷席筒》,《秦雪梅》,哭天喊地,哭哭啼啼,简直是对耳朵的虐待。
有时候实在无聊,也会挑一张《穆桂英挂帅》的唱片,放在电唱机上,然后把电针搁在唱片上,打开开关,唱片开始慢慢转动: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说实话,马金凤的嗓音的确铿锵圆润,但听不了几句,还是只能作罢,因为对戏曲实在不感兴趣。
最初对音乐的感知,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并没有特别的记忆,只是学唱几首歌而已。
真正点燃对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从传唱电影插曲开始的。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妹妹找歌泪花流》
《少林寺》
《牧羊曲》
《上海滩》
《万里长城永不倒》
《射雕英雄传》组曲
《红楼梦》组曲
……
太多了,就连《追捕》、《流浪者》、《大蓬车》、《奴里》、《血疑》、《排球女将》等等等等,这些外国影视剧插曲,也会跟着哼唱几句。
十五首优秀歌曲: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歌曲》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一次群众参与评选优秀歌曲的活动,本次活动共评出“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十五首,它们分别是:
1,《祝酒歌》
2,《妹妹找哥泪花流》
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4,《再见吧,妈妈》
5,《泉水叮咚响》
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7,《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
8,《大海一样的深情》
9,《青春啊青春》
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11,《太阳岛上》
12,《绒花》
13,《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14,《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15,《永远和你在一道》
当时,收音机里经常播放这15首优秀歌曲,我们也就经常如醉如痴地收听,很快,这些歌曲都会唱了。
我上初中时,收音机上有一档节目是教唱歌曲,只要条件允许,我就跟着学唱,记得我学过一首《辽河从我家门前流》。
辽河的水清悠悠,
哗啦啦地从我家门前流。
……
歌词还记得几句。
小哥上大学时,曾买过一个袖珍录音机,毕业后参加工作,小哥把录音机连同几盒磁带送给了我,我如获至宝,那时家里已有电视机、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但我不至一次说过,如果只能拥有一样家电,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录音机。我当时听的最多的是徐小凤、齐秦的歌,尤其是齐秦那首《大约在冬季》,彻底将我征服。
只可惜呀只可惜,有一次我家中被盗,丢失的就有这台带给我许多美好回忆的小小录音机。
可恶的小偷!
听音乐,早年用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慢慢又兴起了VCD、DVD、电脑、平板电脑、随身听、直到现在人手一部的手机。
VCD、DVD使用光碟、音箱,为了听起来有环绕立体声的良好效果,我买DVD时选择了一款配有低音炮的。在2000年之后,听音乐主要使用这种设备。
那时候听的最多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经典吉它曲,还有王力宏、周杰伦的歌曲。
初中的时候,在小哥的引导下,我开始接触欧洲古典音乐,知道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序曲》,还有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头一次感觉到这些没有唱词的纯音乐听起来是那么扣人心弦。
1987年5月,嫂子生侄女的时候,在我们古城的家坐月子,期间,大哥经常给侄女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现在看来,新生儿听这首曲子,未免太慷慨激昂。
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每年都会在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最近几年,我只要在手机订阅号上发现这个节目,都会听一遍,有一些经典保留曲目,如《蓝色多瑙河》等,总是百听不厌。
2014年,12月30日,在我们商丘的体育中心,举办了一场新年音乐会,由西班牙欧西嘉交响乐团演出。我静心聆听,沉醉其中,演奏的都是世界名曲,其中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贝多芬的《欢乐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等,觉得能在我们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音乐盛典,真是难能可贵。
今年初在北京举办了冬奥会,我全程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开幕式的两大亮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各国运动员漂亮得体的羽绒服,像是一场冬季服装秀;二是入场仪式的背景音乐,全是熟悉的世界名曲。真是既饱眼福又饱耳福。
小学的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组织文艺会演,非常希望能被挑选上成为小演员参加演出。参与节目演出的同学身穿白褂蓝裤,女生头上扎上蝴蝶结,脸上搽抹胭脂,美得很,一个个自豪感都溢于言表。但因为不具备甜美的嗓音,出众的外表,除了大合唱,好像没有参加过其它的节目,内心好失落。
同年级有位叫张茹的女生,人长得漂亮,豫剧唱得非常好,每次学校的文艺演出,都是她的豫剧唱段压轴,让我们又佩服又羡慕。
学校还组建过腰鼓队,有活动时扭着秧歌,打着腰鼓,别提多神气啦。好想加入,但也是没能如愿。
初中时的文艺细胞都用来学唱电影插曲了。《知音》、《小花》、《少林寺》,很多很多的电影插曲,都是那时候学的。
上师范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学校在小操场举办联欢会,有两个节目让我念念不忘,一是高年级女生的舞蹈《阿里山的姑娘》,只见她们统一身着高山族的服装,伴随着当时最流行的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欢快起舞,好看又好听,;还有一个节目是一位女音乐老师独唱歌曲,唱得真好。学校的音乐老师大多是本科音乐系毕业,受过唱功训练,唱歌丝毫不输专业歌手。
这就是音乐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在师范学校,班里的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比起她们,来自县城的我成了文艺积极分子。
临睡前,我们寝室的卧谈会,除了闲聊,有时就是我教室友唱歌,记得教过罗大佑的《童年》,陈美龄的《原野牧歌》,刘文正的《雨中即景》,甚至,我还带领全寝室的同学参加班级组织的文艺晚会,唱的就是《雨中即景》,晚会邀请教我们音乐的陈健老师参加,陈老师还夸我音乐节奏感强呢。
还有一次,我们六班和五班一起在音乐教室举办文艺晚会。一定是组织者非让我出一个节目,不然的话,以我的性格很难主动报名参加,结果是我报名独唱歌曲《梁祝》。
晚会主持人我忘了是谁啦,但清楚的记得钢琴伴奏是我们这一届同学中真正的文艺标兵李海滨,只要有谱子,平时流行的歌曲他都能弹,够厉害吧。
轮到我上台演唱,也许是起音有点高,唱了"碧草青青”,该唱"花盛开”时,我的音高不上去了,我当时什么都没想,直接跑下讲台,回到座位上,非常尴尬。李海滨让我重新唱,我不肯,就这样我的这个节目被我搞砸了,好丢脸呀。
那时我没有临场应变能力,胆子又小,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时不会变调,也不会用假声,所以,虽然喜欢唱歌,但自娱自乐可以,登台演出,实在太勉强。
有段时间,学校排练舞蹈,名字叫《丝路花雨》,我报名参加了,然后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就去操场学习。但最终演出的时候,我没有被选上,也许天生我就不是跳舞的料。
喜欢音乐,怎能少了追星的历程。
喜欢的歌星很多,挑几位最喜欢的说说吧。
80,90年代,喜欢李谷一,朱逢博,她们演唱的许多歌曲都耳熟能详。
还有苏小明的《军港之夜》
朱明瑛的《回娘家》
郑绪兰的《牧羊曲》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
张德兰的《春光美》
……
这期间,最痴迷的是费翔。
1987年春晚上,费翔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一首《故乡的云》,让我彻底沦陷。从此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一直追了几十年。
2013年9月16日
晚上到体育馆看信华城中秋之夜歌舞晚会,见到了偶像费翔,今晚为他而来。
费翔,我永远的偶像
费翔来商丘了,令人难以置信吧,
是真的,让我的心里立即涌现幸福的感觉。
见到真人,丝毫没有失望,和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光彩照人,
严谨的着装,翩翩的风采,绅士般的言谈举止,最重要的是听千遍万遍也不会厌倦的他的歌声。
自从87年春晚认识他之后,一直奉为经典优质偶像,
费翔身材管理得恰到好处,今晚他穿一件深红色闪闪发光的衬衣,外边是一件稍长款的休闲西装,一条西裤显示出修长的双腿。一个52岁的男人,居然还保持着这么傲人的身材,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自制力。
所有这些,怎能不让我这样的歌迷由衷的喜欢。
2013年9月17日
得知费翔下榻维景国际酒店,我先生积极地联系酒店的张总,在张总热心地安排之下,我面对面地见到了偶像费翔,而且还和他握了手,说了几句话,先生还为我们抢拍了一张照片。
非常激动,因为我见到了20多年一直崇拜的偶像。
我:费老师,您好!您是我永远的偶像,自从87年认识您,我一直非常崇拜您,愿您幸福快乐!
费翔微笑着一直说谢谢!谢谢!
他走进电梯,跟我们(我和一位酒店的工作人员)挥手说:“再见!”
我:祝费老师一路顺风。
费翔穿一身深色的衣服,因为太紧张,也因为时间太短促,我竟然没有对他的形象留下清晰的记忆,大概情形是这样的:
衣服是运动装?还是卫衣?上衣带帽子,而且费翔出现的时候帽子已经戴在了头上,还戴着墨镜,总之遮盖得很严,一定是怕被认出,他两手都拿着包,身边的工作人员提着一个大行李箱。
见到费翔,令我心花怒放,感谢我的先生为达成我的心愿所做的努力。
王力宏,也曾是我的超级偶像。
2021年12月16日
今天的新闻主角是王力宏,但不是好消息,而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婚变。
我是不喜欢追热搜的,尤其是明星的动态,但今天不一样,王力宏是我的偶像,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王力宏的嗓音充满磁性,极具吸引力。
王力宏英俊帅气,那样的身材,那样的五官,360度无瑕疵,是娱乐圈中的领军人物。
另外,王力宏出生书香之家,又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各个方面,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曾经,我那么喜欢听王力宏的歌,《大城小爱》,《花田错》,《在梅边》,《改变自己》,这些歌我都是循环播放,首首都会唱。
曾经,我还疯狂地千里迢迢乘坐高铁从北京(当时我在北京)赶往郑州,看王力宏的个人演唱会,亲眼见证了歌迷们排山倒海般的激情。
有时候会想,这样一位闪闪发光的大明星,会迎娶怎样的绝世佳人?
看过他与seLina对唱《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温柔又浪漫,宛如情侣,看着好般配,甚至希望他们能走到一起。
若干年后,王力宏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李靓蕾成婚,幸福满满。
之后,王力宏渐渐淡出娱乐圈,难道是过起了爱妻育子的家庭生活。
结婚8年,他们夫妻共育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
一切都看起来如此美满。
至到今天曝出王力宏婚变的消息。
优质偶像的家庭也会面临婆媳关系,金钱关系,亲密关系等一系列一地鸡毛的世俗烦恼。
光鲜的背后,也会有许多的无奈,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我喜欢的歌手还有:
刘若英
李宇春
周杰伦
梁静茹
有段时间喜欢后弦,又有段时间喜欢许嵩。
好听的歌儿真是太多了。
我一直很羡慕会演奏乐器的人,尤其是钢琴和古琴。
小时候没有条件,接触到的只有风琴,上音乐课时老师用风琴伴奏教唱歌。
上师范以后,音乐老师上课使用的是钢琴,音响效果明显优于风琴。学校设有音乐班,有此爱好的学生都报名加入了,主要学习唱歌和弹琴,有专门的琴房,一间一间的小屋,每间琴房里摆着一架风琴,一张凳子,方便学生练琴,互不打扰。
我特别想学弹琴,但我不是音乐班的成员,不符合学琴的条件,于是我就向教我们音乐的于亚丽老师请求,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我开始正式跟于老师学弹风琴。
学琴可不是轻松的事,别人玩的时候你得去练琴,刚开始,我的积极性还很高,老师每次辅导之后都会布置练习作业,下次学琴时老师先检查作业,我基本上都完成得不错。
学期过半要段考了,我必须抓紧时间复习,再加上要练琴,我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我怕考试不过关还得补考,课余时间多用在复习功课上了,渐渐的,练琴的时间减少了,作业也完成得很吃力,甚至根本就没练。
我是那种精力有限,脑筋也不是很灵活,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的人,所以在两者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我放弃了学琴。
这是我第一次学乐器,半途而废。
第二次学乐器是2019年。
2019年6月25日
学琴记
最近比较清闲,女儿萌生了学古琴的想法,我当然大力支持,积极帮她寻找学琴的地方,最后我们选定去双序琴院学。
双序琴院的李双序老师是商丘古琴学会会长,教学经验丰富,尤其让我们满意的是琴院的学习环境、那里是一座典雅的院落,院子里花木繁盛,室内装饰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气息,确实是学习古琴的好地方。
这是双序琴院的第三期公益课,学费是免收的,只需交纳288元的资源使用费以及教材费。
但是,女儿由于不适应那里熏香,想推迟学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学习由我去参加。
学习形式为每次两课时,一个课时是一小时,此次公益课总共10个课时,课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次,一二课时,介绍古琴的基本知识以及勾,挑两种指法。
从第二次开始,我加入了第三期公益课二班的学习,这次学了剔,抹两种指法,练习了入门曲《沧海一声笑》。
第三次,学习了左手大指按弦,左手无名指按弦。
第四次,学习了左手大指绰法,左手名指绰法,绰法就是上滑音;左手大指注法,左手名指注法,注法也就是下滑音。
第五次,教学基本曲目《仙翁操》。
第六次,《仙翁操》专场雅集汇报演出。
从零基础开始学弹古琴,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习古琴的确是一件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好事情,但要真正学好这门技艺,必须怀有一颗热爱古琴的心,因为只有喜欢,才能坚持下去;其次是苦练,天资再聪颖,不练也不行,学好古琴没什么秘诀,只需做到一个字:练!!!
虽然双鬓斑白,两眼昏花,但这次学古琴,我是认真的,尽管听课时懵懵懂懂,一脸迷茫,但课后我都会拿着教材仔细琢磨,然后再反复看老师发的讲解视频,还多次请学过古琴的表姐帮忙指导,所以我总能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尤其是最后的《仙翁操》汇报演出,还获得了老师的赞许,也算对这阶段的古琴学习,交了合格的答卷。
除此之外,我还特意从网上买了一套中式服装,因为老师要求穿中式服装,以此来体现弹古琴的庄重感;另外我还照着图片画了一幅弹古琴的小画,并配上变体的文字: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是不是很有趣?
再来说说我们的老师,双序老师只有30岁,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教古琴既专业又严格。最后的《仙翁操》专场雅集,要求每个学员必须上台,正因为老师的严格要求,才让我们有了练琴的压力和动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促使学员进步特别有效。老师不仅琴艺高超,古典文学的功底也非常深厚,许多与古琴相关的古文典故都能熟练背诵讲解,令人赞叹!
很难忘这段学习古琴的经历,感谢双序老师,让我们了解古琴,并喜欢上古琴。
趁热打铁,我想继续学习,双序琴院离家远,来去不方便,最终我在我们家附近一凡古琴报名跟杨珂老师学习,学期一年,总共40节课。
按部就班地学古琴开始了,我也算认真,但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够,另外还存在轻视基本功训练,急于求成的心态,所以指法不是很标准,有些不得要领,但一节课都没舍得耽误,始终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着。
2019年11月,我荣升为姥姥,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照顾外孙女,学琴的事必须暂停。
去年天气变冷,送暖气之前,我的右手指肚处出现许多细纹,继而干裂,红、痛、痒,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头最厉害,我先后找了三个医生诊治,他们的诊断分别是干性湿疹、鹅掌风、皮炎,三个医生三种说法,开了不同的药,抹了一段时间都是效果不好,社区诊所那位说是鹅掌风的医生开的派瑞松是一种激素药膏,用药两周,皮肤跟塑料布一样,毫无弹性。
今年还是这种情况,至到四月初天气转暖才好转。
一年之中有小半年都如此,
试问,这样的手还能学古琴吗?
对于音乐,我虽然喜欢,但缺乏天赋,没办法成为歌者、舞者、演奏者,所以只能做不劳而获的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