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西厢记》
至今仍然记得高二那年读完这部所谓的反封建礼教的杰作的失落之情。当时的我,确实是自视甚高,对我的同学说道,“《西厢记》,除了曲词优美些以外,根本不值一看,不过说了个薄情汉张生勾引富家女崔莺莺的故事”。再加上之前曾得知的这是根据元稹个人经历创作的,于是添油加醋,补上句,“始乱终弃的故事的典型,败坏人啊”的吐槽。
我承认,我拥护的宝黛二人花下偷读《西厢记》艳曲那段很美。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是真的不觉得这部书有什么非常的好处。——当年的我不明白自己反感的缘由,不过当我今日再一次点开这篇文章的页面时,我找到了答案。
因为,所谓的反礼教对爱的追求,并不是自由的。——我没有开玩笑。莺莺和张生的爱,看上去是两情相悦,可原作《莺莺传》会是张生高中另娶偶想起莺莺想重叙旧情被莺莺冷冷拒绝的这样冷酷而充满现实教育意味的结局,归根究底,是因为两人的爱不是自由的。即便两人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结合了,且使得莺莺母亲让步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个书生,这也无法保证两个人今后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以下,我将结合文本,给出一些简单的分析,来证明莺莺与张生的爱不是自由的爱。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句是楔子中两人相遇前,莺莺美好青春白白消逝觉得无所事事而有所不甘的心境。东风本无情,可这会儿,莺莺瞧着这落花飘零,想起自己青春正在逝去,竟也埋怨起来。
“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这是张生见了莺莺后的心理起伏。试问,一般人,瞧见令人心动的佳人,会这么毫不犹豫说出这番不和封建伦理的话么?“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不要以为这句话就说明了张生是专对莺莺动情。个人理解如下:张生乃一介书生,平时哪来那么多机会和女子接触,不过是远远看过几眼,如今大概是初次和年轻貌美的女子搭上话,心跳加速什么的也只能归于本能。
“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这句话,《红楼梦》里,宝玉也曾引来对紫鹃说过。记得很清楚,当时林妹妹就翻脸了,哭起来,又说着如今宝二爷是新学了什么村话都拿来和自己说把自己当戏子了,还要找贾政告状去。固然,林妹妹的自尊意识比较强烈,受不得这样调情意味明显的话,认定这是宝玉对自己的不尊重。可是,不知可曾有人觉得,面对男子这类的挑逗,即使对方真的是自己心仪的对象,女孩子庄重甚至一针见血告诉男子不要再说这种话才是洁身自好的女子该有的行为?况且张生和莺莺是生活在封建礼教下的!可是,明显地,从文中读者没法发现莺莺羞恼,反而只可从前文得知,莺莺一直在偷偷看着张生。
“深香霭散空庭,帘幕东风静。拜罢也斜将曲栏凭,长吁了两三声。剔团(囗内栾)明月如悬镜。又不见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这段张生对莺莺的感受,出自莺莺侍女红娘回去告诉莺莺张生可笑的话后莺莺故意半夜出来隔着墙活动时。前文莺莺明说着不要管张生,这会,不但不想着避嫌,还如此高调地半夜出来活动,莺莺的动机实在值得怀疑。
“休道这生,年纪儿后生,恰学害相思病。天生聪俊,打扮素净,奈夜夜成孤另。才子多情,佳人薄幸,兀的不担阁了人性命。”这是偷情两人害相思的写照。说得好听些,真勾勒出一群痴男怨女的形象。
只是读完两人的偷情,被莺莺母亲发现真相,红娘受连累,张生救急,莺莺之母接见张生,张生莺莺的结合获得莺莺之母的同意这些故事之后,至少我没法为这两人不顾封建礼教的结合而震动。因为,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两个都空虚到一定程度的人在追求一种刺激,这种对礼教的反抗不过是一种本能。而没有摆脱本能控制的两人,显然不是自由恋爱的。
自由是什么?自由若是放纵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若这可以被称之为自由,和野蛮有什么区别呢?文中的张生和崔莺莺都顺应了个人的本能,凭着要和对方结合的强烈心愿,不考虑可能的后果,就这么幽会偷情。若是张生真爱莺莺,张生该明白,自己的自私的行为,会毁了莺莺的名节,使莺莺甚至被人唾弃;若是莺莺真爱张生,就更该注重自己的名节,而不是想着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母亲想不答应也不行了。
真正的自由,是自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去做什么。这是哲学家歌德精彩关于什么是自由地回答。鉴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张生和莺莺不是自由的爱,因为两人不过是受寂寞和本能的驱使互相需要的一种关系;从没有爱对方爱到能够为对方着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