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天到2014年冬天,和竹林书会相约已经两年。书会的举办地点已经从八教三楼的办公室转移到了楼下的艺馨沙龙,当时的书会成员大都已经毕业离校,天南地北。如今我从一个新成员变成了“老妖精”,一群老妖精,带着一群小妖精,自封宫中位份,向着“真理”这位皇帝竞相谄媚。
真理就是如此傲娇,任你如何想要在读书的路上偷工减料而任性撒娇,他也只会给你一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那在这深深宫闱之中,怎样才能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得到后位呢?实话告诉你,我也不清楚,如下的“深宫秘籍”,也只是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妃嫔的一点点想法,如有什么差错,还望各位姐姐海涵。
首先,你要了解这是位怎样的皇帝。历代的人都将他奉为神明,他高冷得难以靠近。人们常常自然而然地将他置于高位,庙堂之高远,甚至放弃了给自己靠近他的机会。可你若想打动他,成为他的宠妃,必须要将这敬仰化为敬爱。要有勇气去追求他,不让这所谓的等级之别成为了你的囚牢,不要怕。
想要了解皇帝,必须要看看曾得盛宠之人是怎样描绘他的。不要以为看看零碎文章,随笔散文就可以了,那些只是她们烹制“鸡汤鸭汤”的菜谱罢了。那些缺头少尾的“菜谱”,即便能看到皇帝的口味,也难从个人口味轻重看出其品性。所谓“著书立说”,创立学派来解释皇帝之人,绝不能单靠三言两语,薄薄几页文章,就能诉尽衷肠,创建学派,最终成为“一代名后”。大部头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者必是从自己的特殊视角切入,沿着一条逻辑线,层层深入并阐释自己的学说。这也就是说,作为读者的你也同样需要认真读完全书。只阅读一部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阅读收获也只能是支离破碎,不用媒体操刀就先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拟态环境”。
但这些书是那么“难看”,尽是严肃陌生的词句,总是那么一板一眼,毫无人情味,读起来吃力得让人想要抓耳挠腮。这时怎么办呢?必须适应,必须逼迫自己硬着头皮熬下去。读得多了,也就适应了,熟能生巧这一道理几乎处处适用。在阅读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维,提升思辨能力,看下去,你会看出“她们”在创建学派时,是怎样“步步惊心”——点出软肋,干净利落,手执利剑,各个击破,一路披荆斩棘直至凤袍加身。如果你可以忍耐起初的急躁焦虑,这些精彩,你终会体会。
其次,你要明辨看待这些“名后之作”的态度。她们只是在描述真理,绝不代表真理。伟大的经典是值得崇敬的,但这并不代表不容置疑。你可以怀疑自己的智商,同样可以怀疑她们的。并不是所有“名后”都配得上自己的“名”,王昭君也会因不愿意贿赂画师,而落得“环佩空归月下魂”。质疑的精神尤为宝贵,倘若只能一昧顺从而不加思考,距离皇帝只会越来越远,绝非越来越近,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这个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明确自己的观点,从长期积累的知识中挑拣出合适的论据,还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最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地与对方交流。这个过程绝非我描述的这么简单,它的玄妙只有各位亲身体验才能了解。他人所思就像是源头活水,不断地与自己的认知交汇,才可得到一个澄明的“智库”。在不断的质疑、树立、推翻、再质疑……这样的循环中,得到自己的见解。
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你需要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夺取后位的路很艰辛,为什么你要这样“一战到底”?为了它象征的荣耀吗?那这份荣耀于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想必在谋取后位的路上,你也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而答案也会越来越清晰。在这里,恕我才疏学浅,给不了你这个答案。这才是这部“深宫秘籍”的精髓之处,也像是传说中的那些绝世武功一样,到了关键一步,也只是“一纸天书”。
以上,就是这份“深宫秘籍”的全部内容了。
我一直用“皇帝”这个比喻,试图用轻松的方式诉说我小小的读书体验。可能有很多不清晰和不恰当的表达,还请各位见谅。最后的那个问题,其实是回到了“破三观、立三观”这个老问题上,“皇后之位”所代表的丰富含义,是这一路探索的根。
加入书会以来,第一本我完完全全读进去的书,是《论美国的民主》。说“读进去”了,并不是我记住了托克维尔在这部书中所阐明的所有观点,而是读它和讨论它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价值观的重要性。那天书会结束,我说我不愿做一枝随波逐流的浮萍,我愿为自己的根而上下求索。我知道这很难,也许它的实际难度还要超乎我的想象,但是我不害怕。
今天是2015年的第一天,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新年快乐。也祝福你,早日找到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