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出炉了,4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3.3%,预期3.7%,前值4.3%。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3.1%,预期-2.5%,前值-1.5%。网络上有高手画了两张图,我贴在下面给大家:
这个数据和大家的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吧。去超市,都在打折,最近猪肉的价格也便宜了。5月6日之前高速还不收费。最近生活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钱更值钱了。
但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很多人收入下滑远超物价,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拮据了。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下滑,说明东西便宜了。这个仅仅只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便宜了,必然是供大于求。大家宅家了很久,生活大多剩下刚需,所以商品过剩了。为了销售,商家只能压低售价,否则现金流就麻烦了。同样的PPI(工业品出厂指数)是负的,原材料由于供过于求,导致加工后的商品价格下跌,甚至连加油站的油价都罕见得下跌到了5块多(虽然国际原油已经跌了60%以上,只不过我们的油桶还是那么贵)。
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出厂价格低,原因就是滞销,那么企业亏损,最终的结果是员工工资的下滑。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出现了通缩的预期,那么他们更愿意延迟消费。比如一台车子,如果6个月后会便宜20%,他们会更愿意等,特别是现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省下来的钱就是赚钱。
厂家亏损,员工收入下降,消费者延迟消费,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东西生产出来更卖不出去。那么最着急的应该是政府。
从今年的“保6”到“6稳”到“6保”,再博大精深的文字也无法说明政府的悲伤。政府是不希望看到通缩的。因为政府不希望更多的失业导致……(此处省略1万字)。
大洋彼岸的美国,失业率飙升,如下图:
愁的政府只能给老百姓发钱。钞票印得哗哗响。不仅仅是美国,欧洲、英国也是一样的。因为从经济调控的角度看,央行和财政部只有一个药方,他们能做的仅仅是调节用药的计量(印钞数量),他们拿不出别的药。如果不印钞拉动经济,那么债务怎么办?企业倒闭了怎么办?疫情恢复之后的大失业怎么办?
现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国,都已经明确无误地表示,为了刺激经济,他们的货币政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对于某神秘东方大国,虽然最近很矜持,但是,下面的公务员怎么办?房价怎么办?
所以面临当前最紧迫的局面,深圳的Fan价暴涨,土拍市场火爆。
中国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00亿元,预期增21618亿元。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000亿元,预期13033.3亿元,前值28500亿元。4月M2同比增11.1%,预期10.1%,前值10.1%。这表明银行在积极放贷。
据5月12日,央行官网发布《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就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情况答<金融时报>记者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
现在全世界都在不惜一切代价。谁不努力去抢疯狂印出来的钱,谁就是最后的那个被牺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