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三国,惊叹过曹操的纵横捭(bai)阖(he),膜拜过赵云的忠肝义胆,羡慕过诸葛孔明舌战群儒,倾慕过吕布的战神无双。正如孔夫子所言,年少还未经历社会毒打的人总是不够成熟,血气过于方刚,所崇拜的都是性格极具特色的人物,鲜有人会将举棋不定、哭哭啼啼的刘备作为自己心中的“明星”。
待少年被光阴推着长大,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并没有英雄剑和黄金甲,只有满地狼藉和残酷的现实。很多人的童话世界轰然倒塌,一时间无法接受“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的指路牌,看着自己曾经的梦想与希望越来越难以逾越,“躺平”就顺势杀了出来。
于是乎,很多成年人不偏不倚刚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再也找不回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自己了。
这时候再去纵观刘皇叔的一生,却蓦然发现,曾经那位看似懦弱的刘皇叔心性之坚韧远非常人所及。在他漫长的失意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始终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般,脆弱而坚定的默默前行。这就是刘皇叔异于常人之处,哪怕在最低落、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不可否认的是,他所面临的困境是每个普通人都会遇见的,他所必须作出的选择也是每个普通人都会犹豫的。而成年人最大的幸运,就是突然读懂了刘备,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
由于刘备的父亲刘弘早年过世,刘备少年时生活异常艰苦,常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但即使家境贫寒,但刘备的母亲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于是在少年刘备15岁的时候,其母咬牙挤出费用供刘备投在当时儒学大师卢植门下,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反而钟爱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皇叔终究也是幸运的。在他求学之路上,不仅得到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的资助,还因自己爱交朋友的性格,结识了他人生中的一位贵人——公孙瓒。
不过,由于自己的“不务正业”,致使刘皇叔毕业后没有找到一份身份与工资并重的工作。无奈,只得回家继续织席贩履。
刘备曾师从卢植的经历让他在老家得到了一些名声,加上他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的品行,让他在老家的威望大增,多少游侠豪杰都与他称兄道弟。时间一长,刘备的名声开始传开了。
在这期间,刘备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中山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不远千里携千金与良匹来到涿郡会见刘备,充当刘备的经济后盾,也因此让刘备能拉起一支规模不小的武装部队。
机会总永远都留给有准备的人,刘备拉起的这支武装部队,在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大展拳脚,二十四岁的他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后又在四年后的188年参与镇压张纯叛乱的战斗,从而喜提安喜县县尉一职。
话说刘皇叔虽然喜提安喜县县尉一职,但其实手里并没有掌握任何实权,背后更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支持。宣称有汉室宗亲的名头,但在乱世之中,这些名头只是浮云罢了。这也让刘备陷入了新的困境:因通过讨伐黄巾军起义而发达的新贵数不尽数,腐朽的东汉朝廷开不起工资了,于是开始对这批新贵开刀,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
而刘备的名字就在淘汰名单当中。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还没烧呢,就被朝廷无情浇灭,刘备心里自然是不服的。他找到自己官位所在地的宣达政令兼司法的督邮,几次三番的求见,然而这位芝麻官称疾不肯见刘备。后来这位督邮还向刘备索贿,其实就是在逼刘备索取民脂民膏。
但这与刘备订下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为准则相悖。心灰意冷的刘皇叔,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下泄愤后,带上自己的铁杆兄弟关羽、张飞走上了逃亡之路。
也许应了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话,在刘关张三兄弟的逃亡路上,加入了大将军何进的队伍,并因战功再次走马上任。只可惜刘皇叔任职的地区实在是匪强兵弱,盗贼猖獗之地让刘备再次带上兄弟们弃官而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终于找对了地方,即来到了公孙瓒所在的幽州地区。
在这里,有了公孙瓒这个强有力的后台,刘备犹如鱼入大海,也终于睡上了安稳觉,过了段神仙般的日子。
当然,处在舒适圈的刘备并没有因此玩物丧志,反而与普通百姓与其同席而坐、同盘而食。乐善好施、平易近人的人设让刘备深得民心,也为他的宏图伟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会有无数诱惑。当我们意气风发时,身边的诱惑会让人迷失方向。而当我们陷入低谷时,身边的诱惑就如同禁果一般,香甜而又诱人。一个人在不仅要能飞黄腾达的时候不忘初心,还要能在失败的时候坚守初心。
(二)
话说刘备在幽州过了七八年舒服的日子后,在194年,曹操的上市集团以莫须有的借口征讨徐州,意图逼迫徐州集团的头儿陶谦接受资产并购重组的计划。然而,陶谦的家业是老祖宗留下的,怎能轻易拱手让与他人?
由于实力相差悬殊,陶谦只能向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幽州集团求援。在得知徐州集团出现重大外患问题后,幽州董事长公孙瓒大手一挥,把自己的两位得力干将——田楷和刘备派往徐州救火。
刘皇叔的集团在幽州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后,实力以不容小觑。
而这次被派往徐州出任务,老大哥公孙瓒在刘备自有兵千余人的基础上,又配发了幽州乌丸杂胡骑。这还不算完,由于刘皇叔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皇室宗亲的头衔,在徐州路上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这支野战军部队浩浩荡荡开向徐州后大展身手,击碎了曹操的并购计划。
事成之后,陶谦用4000名丹阳兵和豫州刺史的空头职衔重赏刘备,并以外派的名义,让刘备驻军在小沛。
咱们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刘备驻扎在徐州期间,与陶谦关系紧密,加上亲民爱民的特点,很快就有了“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一句“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足以见得刘皇叔的魅力所在。
然而徐州集团的根基刘备并没有守住,没过多久便被外来驻扎人员吕布夺取。直到这时,新任CEO的刘备才意识到了谋士的重要性:谋士可以为他进行战略规划,有了战略才能主动出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被动挨打。
(三)
终于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努力积攒的声名终于有了回报,他收获了第一个重要谋士,徐庶徐元直。而刘备集团正是在首席执行官徐庶的帮助下,在新野击退了曹军。
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在徐庶到来之前,刘备集团尽管有各种能征善战的大将在手,可刘备却总是屡战屡败,几乎没有赢得一场正式意义上的战争。如果当时有买彩票一说,那么刘备的赔率可想而知。
而徐庶的到来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刘备的道路,让刘皇叔原本已变得模糊的梦想再次清晰。
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梦想可言,咱们的刘皇叔亦是如此。打败曹操集团的庆功酒还没喝上几口,霸道总裁曹操便设计利用徐母将徐庶诱回曹营。曹操这条计策其实是明谋,孝道不仅是徐庶的软肋,更是刘备的七寸。
正如一部分成年人在恋爱甜蜜时发现自己刚得到的恋人被挖了墙角,你是会选择成全还是咒骂那个第三者?
刘备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成全徐庶,放徐庶离开。虽然人才和佳人一样可遇不可求,甚至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刘备不是不清楚自己放走的不仅是一位谋士,更是眼下唯一能把握住的希望。
但这就是刘备的豁达,更是他的隐忍。
他宁愿放走徐庶投向曹操集团的怀抱,而不是选择杀掉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仁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仍旧坚信自己的理想终将实现。哪怕眼前黑茫茫一片,哪怕脚下险阻无数,哪怕对手强壮无匹,但他终究能够披荆斩棘,成就王图霸业。
即使身处深渊低谷,也要豁达的面对一切,心态永远积极向上,脚步永远朝着光明前行,这就是刘备的修为,更是成年人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幸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徐庶离开了,诸葛亮却来了。
刘备三顾茅庐求访贤才,诸葛亮临危受命思恩报主。在诸葛亮的规划下,孙刘大军于赤壁击退曹操,为南方政权建立争取了时间。
紧接着,在周瑜的虎视眈眈下智取南郡,又调兵遣将力破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蜀汉集团一时间势如破竹。但因为刘备取益州时的犹豫,庞统以自我牺牲的代价最终帮助刘备夺占西川,巧取汉中。
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尝尽了无数的酸甜苦辣,每次以为时来运转时,老天仿佛只是给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乐呵一会儿,很快又将他打回原形。于是他不得不变得谨慎起来,因为他担心稍有不慎,眼前的一切就会像以前那样消失不见。他又将从天堂回到地狱。
人的棱角总会经受现实的打磨。年轻人可以猖狂自在,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人到中年,则不得不对现实有所妥协,因为此时已经感受到了命运的威力。纵然刘备意志如何坚韧,他也不得不对曾经的失败心怀忧惧。
但是,正是这种忧惧令他时刻清醒,他没有被这种忧惧淹没,而是将其作为警醒的工具,如同越王卧薪尝胆。
《老人与海》中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风浪,每当觉得自己支撑不住时,不妨看看咱们的刘皇叔,看看这位中年大叔曾经遭受多少冷眼和嘲讽,看看这位老人如何在自己的末年英雄崛起。
223年,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后,病逝于永安宫,享年63岁。在他身后,青史谥曰:昭烈帝。
何为昭?明心见性,诚善无欺。何为烈?不屈不挠,至死不渝。以此盖棺刘备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