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后跟行长去老赖家中催收贷款,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来了,每次贷款户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每次都是答应的很好,可是一到约定的日子,就又是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模样,似乎已经深谙其中套路。这只是中国庞大的老赖中的一个缩影,古人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他们眼里却成了欠钱不还,天经地义,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目前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人们的信用意识淡薄,法律对于失信的惩罚力度太小,失信人违约成本太低甚至是零成本,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老赖的产生。
这在犯罪心理学上叫做破窗效应。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画,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破窗效应主要论述的是社会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如果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这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就是,一人失信欠债不还,常年累月,而又不会受到失信惩罚,周围的人便纷纷效仿,信用意识逐渐淡薄,有钱不还,仍旧享受奢侈的生活,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最终结果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
虽然近几年法院加大了对老赖惩罚的执行力度,但大多生效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判决书成为一纸空文。根据最高法院近日公布的数据,全国纳入失信人被执行人黑名单的308万人中,只有约20%的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了义务,也就是说八成的老赖仍在赖账。
尽管当前法院为了治理老赖顽症,也频频祭出绝招,狠招,如对性质最恶劣的老赖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罪,追究刑事责任;将老赖纳入全国失信人执行名单进行公布;限制老赖购买机票和软卧,也禁止去高级场所消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清理老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事实是不可能将每个老赖都执行到位,也不是每个老赖失信金额都是巨大的,更多的是小金额,他们根本不去高级场所消费,这对于农信社和农商银行来讲,作用不大,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钱虽不多,但就是不还,对于这种,我国法律缺少惩戒机制,银行不可能每笔贷款都去法院起诉。
打击老赖,曝光老赖黑名单的方式效果也不佳,对于部分好面子,在意声誉的国人,被列入黑名单,怎么说也是巨大打击,因此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对于那些道德不佳,一心想赖账的人来说,即便曝光其个人信息,使其原形毕露,但并不能奏效。
要想彻底清理老赖,最主要的还是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老赖的法律惩戒,让老赖在社会寸步难行。其次就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人们的信用观念。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美国,对于债务人来讲,如果实在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聘请债务处置公司来处理债务,由债务处置公司出面与债权人沟通,在支付一笔处置费(当然少于你所负债务的一笔钱)后,清算掉自己的债务;另外的选择就是破产,虽然破产对个人和家庭影响很大,但多数美国人宁愿破产也不会选择做老赖,因为老赖对个人信用带来的损失更沉重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