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某专家(现在他已经成为该生态领域院士)提出用一系列指标(无量纲化)加权重评价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生态安全等级(不同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据排序-地方官员在乎这个)并开展生态预警以来,近30年来跟生态安全有关的所有研究内容,包括生态承载力、生态风险、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采用这种方法,除了生态**评价、生态**评估**几个字不一样以外,其研究框架、所选指标等等均大同小异。这样的文章在知网、在国内学者仰视的SCI期刊可以搜索出以万计的数量。这位院士真是神人吗?他一篇文章就如此卓越超前?决定了此后几十甚至可能上百年该领域的研究,让此后生态安全领域的研究毫无进步可言?
NO!这个方法问题一大堆,评价出来的东西大杂烩一堆,啥问题都揭示不出也解决不了,不过简单好用,发文章容易,就让中国学者前赴后继、义不容辞地采纳了!甚至很多国家资源环境方面的政策也直接或间接通过这种方法划定监管边界,没有人提出质疑,即使有,也被海量的抄袭式、吹捧类文献淹没了!
学者不需要创新,学术大咖和他们的博士、研究生群体能勉强采用抄袭方法完成就不错了。倡导创新革新的学者,因为没项目太闲,所以看国内外文献一大堆,研究视野广阔,知道这个圈层存在的问题和革新方向,但却在学术界孤独的边缘苟延残喘!
中国科研乱象就这样表面繁荣,延续这么几十年?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也被称为科学家?科学精神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