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romise
promise是承诺,允诺的意思。(是将来发生的事)
(1) Promise是什么?
- 从用途上来说:
(1) promise主要用于异步计算。
(2) 可以将异步操作队列化,按照期望的顺序执行,返回符合预期的结果。
(3) 可以在对象之间传递和操作promise,帮助我们处理队列。 - 从语法上说:
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
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 executor是执行器,执行者的意思
(2) Promise对象的特点?
(1)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
pending(进行中)
fulfilled(已成功)
rejected(已失败)
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2)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
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两种改变--------)
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
从pending变为rejected
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不会再变,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
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3) Promise的缺点?
- (1)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2)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3)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4) Promise的基本用法?
ES6 规定,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 else {
reject(error); // 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
});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 success // 成功时,调用第一个函数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失败时,调用第二个函数
});
说明:
(1)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
(2) 这个函数又有两个参数,接受 resolve 和 reject 这两个参数。
(3) resolve 和 reject 也是函数
resolve 函数的作用:
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pending 变为 resolved,
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reject 函数的作用:
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
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5) Promise 新建后就会立即执行?
componentDidMount() {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console.log('1')
resolve();
})
p.then(result => {
console.log('2')
})
console.log('3')
}
// 执行结果:
// 1
// 3
// 2
说明:
上面代码中,Promise 新建后立即执行,所以首先输出的是 1 。
然后,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所以 2 最后输出。
(6) 用Promise封装一个ajax请求
Ajax
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的缩写(异步的 JavaScript 和 XML)
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XMLHttpRequest 对象
实例化对象:
const xmlhttp= new XMLHttpRequest()
- open(method,url,async)
xmlhttp.open("GET","test1.txt",true);
open(method,url,async) // 规定请求的类型、URL 、是否异步处理请求
// method:请求的类型;GET 或 POST
// url:文件在服务器上的位置
// async:true(异步)或 false(同步)
- send(string)
xmlhttp.send();
send(string) // 将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string:仅用于 POST 请求
- setRequestHeader(header,value)
xmlhttp.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xmlhttp.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setRequestHeader(header,value) // 向请求添加 HTTP 头。
// header: 规定头的名称
// value: 规定头的值
- responseText
- responseX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responseText // 获得字符串形式的响应数据。
responseXML // 获得 XML 形式的响应数据。
-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
onreadystatechange: 存储函数(或函数名),每当 readyState 属性改变时,就会调用该函数。
readyState存有 XMLHttpRequest 的状态。从 0 到 4 发生变化。
// 0: 请求未初始化
// 1: 服务器连接已建立
// 2: 请求已接收
// 3: 请求处理中
// 4: 请求已完成,且响应已就绪
status
// 200: "OK"
// 404: 未找到页面
完整例子: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if (this.readyState !== 4) { // 没完成就返回,readyState有0,1,2,3,4几种状态
return;
}
if (this.status === 200) {
resolve(this.response);
} else {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reject函数的参数通常是Error对象的实例,表示抛出的错误;
}
};
const client = new XMLHttpRequest();
client.open("GET", url);
client.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client.responseType = "json";
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client.send();
});
return promise;
};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console.log('Contents: ' + json);
},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出错了', error);
});
(二) this关键字
(1) 涵义
(1) 简单说,this就是属性或方法“当前”所在的对象。
JavaScript 语言之中,一切皆对象,运行环境也是对象,所以函数都是在某个对象之中运行,this就是函数运行时所在的对象(环境)。
(2) this总是返回一个对象
- this可以用在构造函数之中,表示实例对象
- this还可以用在别的场合
- 不管是什么场合,this都有一个共同点:它总是返回一个对象。
var person = {
name: '张三',
describe: function () {
return '姓名:'+ this.name;
}
};
person.describe()
// "姓名:张三"
// 说明:
(1) this.name表示name属性当前所在的那个对象
(2) this.name在describe方法中调用,describe方法当前所在的对象是person
(3) 所以this指向person对象,this.name就是person.name
(3) 由于对象的属性可以赋给另一个对象,所以属性所在的当前对象是可变的,即this的指向是可变的。
var A = {
name: '张三',
describe: function () {
return '姓名:'+ this.name;
}
};
var B = {
name: '李四'
};
B.describe = A.describe;
B.describe()
// "姓名:李四"
// 说明:
(1) A.describe属性 赋值给 B对象后 this的指向发生变化
(2) describe方法中的this由 指向A对象 变为 指向B对象 (B.describe就表示describe方法当前所在的对象是B)
(3) 所以 this.name 指向 B.name
(4) 只要函数被赋给另一个变量,this的指向就会变。
- JavaScript 语言之中,一切皆对象,运行环境也是对象,所以函数都是在某个对象之中运行,this就是函数运行时所在的对象(环境)。
var A = {
name: '张三',
describe: function () {
return '姓名:'+ this.name;
}
};
var name = '李四';
var f = A.describe; // 只要函数被赋值给一个变量,函数内部的this指向 变量 运行时所在的 对象
f() // "姓名:李四"
// 说明:
上面代码中,A.describe被赋值给变量f,内部的this就会指向f运行时所在的对象(本例是顶层对象)。
(2) this 关键字使用场合
(1) 全局环境
this === window // true
function f() {
console.log(this === window); // this是函数运行时所在的对象
}
f() // true // 函数在这里运行,所在的对象是顶层对象 window
// 不管是不是在函数内部,只要是在全局环境下运行,this就是指顶层对象window
(2) 构造函数
- 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的是实例对象。
(3)对象的方法
- 如果对象的方法里面包含this,this的指向就是方法运行时所在的对象。该方法赋值给另一个对象,就会改变this的指向
- 如果this所在的方法不在对象的第一层,这时this只是指向当前一层的对象,而不会继承更上面的层。
var a = {
p: 'Hello',
b: {
m: function() { // this指向 m方法所在的对象 b, b对象中没有 p属性
console.log(this.p);
}
}
};
a.b.m() // undefined
(3) this 注意点
(1) 避免多层 this
- 解决 多层this指向改变的办法:
事实上,使用一个变量固定this的值,然后内层函数调用这个变量,是非常常见的做法
var o = {
f1: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 // 该this指向方法运行时所在的对象,0.f1(),即指向 o对象
var f2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 // 赋值给变量,指向var定义的变量所在的对象 window
}();
}
}
o.f1()
// Object
// Window
----------------------------------------------------------------------------
var o = {
f1: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var that = this;
var f2 = function() {
console.log(that);
}();
}
}
o.f1()
// Object
// Object
// 定义变量that,固定指向外层的this,然后在内层使用that,就不会发生this指向的改变
(4) 绑定 this 的方法
JavaScript 提供了call、apply、bind这三个方法,来切换/固定this的指向。
call 方法
Function.prototype.call()
- 函数实例的call方法,可以指定函数内部this的指向(即函数执行时所在的作用域),然后在所指定的作用域中,调用该函数。
- call方法的参数,是一个对象。如果参数为空、null和undefined,则默认传入全局对象。
- call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就是this所要指向的那个对象,后面的参数则是函数调用时所需的参数。
例一:
var obj = {};
var f = function () {
return this;
};
f() === window // true
f.call(obj) === obj // true
-----------------------------------------------
例二:
var av = {
name: 'wang',
age: function() {
return this.name
}
}
var ac = {
name: 'li'
}
av.age.call(ac) // li
--------------------------------------------------
call方法的参数,应该是一个对象。如果参数为空、null和undefined,则默认传入全局对象。
var n = 123;
var obj = { n: 456 };
function a() {
console.log(this.n);
}
a.call() // 123
a.call(null) // 123
a.call(undefined) // 123
a.call(window) // 123
a.call(obj) // 456
--------------------------------------------------
function add(a, b) {
return a + b;
}
add.call(this, 1, 2) // 3
上面代码中,call方法指定函数add内部的this绑定当前环境(对象),并且参数为1和2,
因此函数add运行后得到3。
apply 方法
Function.prototype.apply()
- apply方法的作用与call方法类似,也是改变this指向,然后再调用该函数。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接收一个数组作为函数执行时的参数,使用格式如下。
- apply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也是this所要指向的那个对象,如果设为null或undefined,则等同于指定全局对象。
- 第二个参数则是一个数组,该数组的所有成员依次作为参数,传入原函数。原函数的参数,在call方法中必须一个个添加,但是在apply方法中,必须以数组形式添加。
- apply() 只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this所要指向的对象,第二个是数组
func.apply(thisValue, [arg1, arg2, ...])
- 利用Function.prototype.applay() 方法 做一些算法
1.计算数组中最大的值?
var arr = [1,333,444,34,56,3];
Math.max.apply(null,arr) // Math.max方法返回参数之中最大的那值 Math.max(2, -1, 5) => 5
444
2.将数组的空元素变为undefined
Array.apply(null, ['a', ,'b'])
// [ 'a', undefined, 'b' ]
-----------------------------------------------------
空元素与undefined的差别在于,数组的forEach方法会跳过空元素,但是不会跳过undefined。
var a = ['a', , 'b'];
function print(i) {
console.log(i);
}
a.forEach(print)
// a
// b
Array.apply(null, a).forEach(print)
// a
// undefined
// b
bind 方法
Function.prototype.bind()
- bind方法用于将函数体内的this绑定到某个对象,然后返回一个新函数。
- bind方法的参数就是所要绑定this的对象
- 区别:
bind方法只是返回新的函数,但是函数不是自己执行。而外两个方法call和apply都会绑定this指向后,调用该函数。 - 如果bind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null或undefined,等于将this绑定到全局对象,函数运行时this指向顶层对象(浏览器为window)。
var counter = {
count: 0,
inc: function () {
this.count++;
}
};
var func = counter.inc.bind(counter);
func();
counter.count // 1
上面代码中,counter.inc方法被赋值给变量func。
这时必须用bind方法将inc内部的this,绑定到counter,否则就会出错。
-------------------------------------------------------------------------------
this绑定到其他对象也是可以的。
var counter = {
count: 0,
inc: function () {
this.count++;
}
};
var obj = {
count: 100
};
var func = counter.inc.bind(obj);
func();
- bind还可以接受更多的参数,将这些参数绑定原函数的参数。
var 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this.m + y * this.n; // x是4, this.m是2,y是1, this.n是2
}
var obj = {
m: 2,
n: 2
};
var newAdd = add.bind(obj, 4);
newAdd(1) // 10
上面代码中,bind方法除了绑定this对象,还将add函数的第一个参数x绑定成5,
然后返回一个新函数newAdd,这个函数只要再接受一个参数y就能运行了。
- bind结合回调函数使用
var counter = {
count: 0,
inc: function () {
'use strict';
this.count++;
}
};
function callIt(callback) {
callback();
}
callIt(counter.inc.bind(counter));
counter.count // 1
使用bind需要注意的点
- 有一种情况比较隐蔽,就是某些数组方法可以接受一个函数当作参数。这些函数内部的this指向,很可能也会出错。
var obj = {
name: '张三',
times: [1, 2, 3],
print: function () { // 对象内的方法中的this,指向方法运行时所在的对象,this.times 指向 obj
this.times.forEach(function (n) {
console.log(this.name); // 但是里层的this.name 指向的是 window对象
});
}
};
obj.print()
// 没有任何输出
上面代码中,obj.print内部this.times的this是指向obj的,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forEach方法的回调函数内部的this.name却是指向全局对象,导致没有办法取到值。
--------------------------------------------------------------------
解决办法:
var obj = {
name: '张三',
times: [1, 2, 3],
print: function () {
// 或者在这里定义一个 var that = this,然后that.times.forEach(.....that.name.....)
this.times.forEach(
function (n) {
console.log(this.name);
}.bind(this) // 对里层的函数绑定this要指向的对象。
);
}
};
obj.print()
// 张三
// 张三
// 张三
- 结合call方法使用!!!!!!!!!!!!!!!!!!!!!!!!!!!!!!!!!(重要)
[1, 2, 3].slice(0, 1) // [1]
// 等同于
Array.prototype.slice.call([1, 2, 3], 0, 1) // [1]
上面的代码中,数组的slice方法从[1, 2, 3]里面,按照指定位置和长度切分出另一个数组。
这样做的本质是:
在[1, 2, 3]上面调用Array.prototype.slice方法,因此可以用call方法表达这个过程,得到同样的结果。
-------------------------------------
call方法实质上是调用Function.prototype.call方法,因此上面的表达式可以用bind方法改写。
var slice = Function.prototype.call.bind(Array.prototype.slice);
slice([1, 2, 3], 0, 1) // [1]
// 上面代码的含义就是,将Array.prototype.slice变成Function.prototype.call方法所在的对象,
// 调用时就变成了Array.prototype.slice.call。
类似的写法还可以用于其他数组方法。
(1) let 命令
ES6 新增了let命令,用来声明变量。
- 它的用法类似于var,但是所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外部无效。
{
let a = 10; // let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块级作用域
var b = 1;
}
a // 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 代码块外部无法访问let变量
b // 1 // var可以
-------------------------------------------------------------
for (let i = 0; i < 10; i++) {
// ...
}
console.log(i);
// ReferenceError: i is not defined
说明:计数器i只在for循环体内有效,在循环体外引用就会报错。
-------------------------------------------------------------
for循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设置循环变量的那部分是一个父作用域,而循环体内部是一个单独的子作用域。
for (let i = 0; i < 3; i++) { // 循环变量部分,父作用域
let i = 'abc'; // 循环体部分内部是,一个单独的子作用域
console.log(i);
}
// abc
// abc
// abc
上面代码正确运行,输出了 3 次abc。
这表明函数内部的变量i与循环变量i不在同一个作用域,有各自单独的作用域。
- let不存在变量提升
(1) var声明的变量存在变量提升,变量可以在声明前使用,值为undefined
(2) let命令所声明的变量一定要在声明后使用,否则报错。
- 暂时性死区
在代码块内,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temporal dead zone,简称 TDZ)。
var tmp = 123;
if (true) {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块级作用域内,let声明tmp变量前,先给tmp变量赋值,报错
}
存在全局变量tmp,但是块级作用域内let又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tmp,导致后者绑定这个块级作用域,
所以在let声明变量前,对tmp赋值会报错。
------------------------------------------------------------
“暂时性死区”也意味着typeof不再是一个百分之百安全的操作。
typeof x; // ReferenceError
let x;
------------------------------------------------------------
function bar(x = y, y = 2) { // y在声明前就赋值给x,报错
return [x, y];
}
bar(); // 报错
------------------------------------------------------------
function bar(x = 2, y = x) { // 先声明了x值是2, 再赋值给y,正确
return [x, y];
}
bar(); // [2, 2]
------------------------------------------------------------
// 不报错
var x = x;
// 报错
let x = x;
- 不允许重复声明
let不允许在相同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一个变量。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var a = 1;
}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let a = 1;
}
---------------------------------------------------------
因此,不能在函数内部重新声明参数。
function func(arg) {
let arg; // 报错
}
function func(arg) { // arg属于不同的作用域,和for类似
{
let arg; // 不报错
}
}
(2) 块级作用域
- es5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函数外声明的变量是全局变量,函数内声明的变量是局部变量,函数内部可以使用全局变量,但函数外部无法使用函数内定义的局部变量,(可以用闭包解决) - 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带来的不合理场景:
一是:内层变量可能会覆盖外层变量。
二是:用来计数的循环变量泄露为全局变量。比如for循环中的计数变量i - 块级作用域
function f1() {
let n = 5; // let命令,外层代码块不受内层代码块的影响,在外层代码块内,打印变量,仍然是5
// 如果两次都是var命令,则里层会覆盖外层,最后结果输出是10
if (true) {
let n = 10;
}
console.log(n); // 5
}
上面的函数有两个代码块,都声明了变量n,运行后输出 5。
这表示外层代码块不受内层代码块的影响。如果两次都使用var定义变量n,最后输出的值才是 10
- ES6 允许块级作用域的任意嵌套。
(3) const命令
- const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一旦声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变。
const a = 10;
a = 20; // const声明的常量不能被改变
console.log(a) // 报错
- const声明的变量不得改变值,这意味着,const一旦声明变量,就必须立即初始化,不能留到以后赋值。
const foo;
// SyntaxError: Missing initializer in const declaration
上面代码表示,对于const来说,只声明不赋值,就会报错。
- const的作用域与let命令相同:只在声明所在的块级作用域内有效。
if (true) {
const MAX = 5;
}
MAX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MAX is not defined
// 在const声明所在的块级作用域外无法使用。
- const命令声明的常量也是不提升,同样存在暂时性死区,只能在声明的位置后面使用。
- const声明的常量,也与let一样不可重复声明。
const命令 本质
- const实际上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得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不得改动。对于简单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但对于复合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变量指向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针,const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的,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因此,将一个对象声明为常量必须非常小心。
(4) 顶层对象的属性
顶层对象,在浏览器环境指的是window对象,在 Node 指的是global对象。
ES5 之中,顶层对象的属性与全局变量是等价的。
window.a = 1;
a // 1
a = 2;
window.a // 2
上面代码中,顶层对象的属性赋值与全局变量的赋值,是同一件事。
- ES6 为了改变这一点,一方面规定,为了保持兼容性,var命令和function命令声明的全局变量,依旧是顶层对象的属性;另一方面规定,let命令、const命令、class命令声明的全局变量,不属于顶层对象的属性。也就是说,从 ES6 开始,全局变量将逐步与顶层对象的属性脱钩。
!!!!!!!!!!!!!!!!!!!!!!!!!!!!!!!!!!!!!!
var a = 1;
// 如果在 Node 的 REPL 环境,可以写成 global.a
// 或者采用通用方法,写成 this.a
window.a // 1
let b = 1;
window.b // undefined
(一) 解构赋值
(1) 解构
ES6 允许按照一定模式,从数组和对象中提取值,对变量进行赋值,这被称为解构(Destructuring)。
(2) 解构赋值的用途
- (1)交换变量的值
let x = 1;
let y = 2;
[x, y] = [y, x];
- (2)从函数返回多个值
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值,如果要返回多个值,只能将它们放在数组或对象里返回。有了解构赋值,取出这些值就非常方便。
// 返回一个数组
function example() {
return [1, 2, 3];
}
let [a, b, c] = example();
----------------------------------
// 返回一个对象
function example() {
return {
foo: 1,
bar: 2
};
}
let { foo, bar } = example();
- (3)函数参数的定义
解构赋值可以方便地将一组参数与变量名对应起来。
// 参数是一组有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f([1, 2, 3]);
// 参数是一组无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f({z: 3, y: 2, x: 1});
- (4)提取 JSON 数据
解构赋值对提取 JSON 对象中的数据,尤其有用。
let jsonData = {
id: 42,
status: "OK",
data: [867, 5309]
};
let { id, status, data: number } = jsonData; // data:number,属性和变量名不一致,number是变量
console.log(id, status, number);
// 42, "OK", [867, 5309]
- (5)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jQuery.ajax = function (url, {
async = true,
beforeSend = function () {},
cache = true,
complete = function () {},
crossDomain = false,
global = true,
// ... more config
}) {
// ... do stuff
};
指定参数的默认值,就避免了在函数体内部再写var foo = config.foo || 'default foo';这样的语句。
- (6)遍历 Map 结构
任何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都可以用for...of循环遍历。Map 结构原生支持 Iterator 接口,配合变量的解构赋值,获取键名和键值就非常方便。
const map = new Map();
map.set('first', 'hello');
map.set('second', 'world');
for (let [key, value] of map) {
console.log(key + " is " + value);
}
// first is hello
// second is world
-
(7)输入模块的指定方法
加载模块时,往往需要指定输入哪些方法。解构赋值使得输入语句非常清晰。
const { SourceMapConsumer, SourceNode } = require("source-map");
import {connect} from 'react-redux';
(3) 数组的解构赋值
let [a, b, c] = [1, 2, 3];
上面代码表示,可以从数组中提取值,按照对应位置,对变量赋值。
本质上,这种写法属于“模式匹配”,只要等号两边的模式相同,左边的变量就会被赋予对应的值。
-----------------------------------------
let [head, ...tail] = [1, 2, 3, 4]; // 解构赋值: 从数组或者对象中取值,对变量进行赋值
head // 1
tail // [2, 3, 4]
-----------------------------------------
let [x, y, ...z] = ['a'];
x // "a"
y // undefined
z // []
- 如果解构不成功,变量的值就等于undefined。
let [foo] = [];
let [bar, foo] = [1];
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解构不成功,foo的值都会等于undefined。
- 不完全解构
不完全解构,即等号左边的模式,只匹配一部分的等号右边的数组。这种情况下,解构依然可以成功。
let [x, y] = [1, 2, 3];
x // 1
y // 2
let [a, [b], d] = [1, [2, 3], 4];
a // 1
b // 2
d // 4 // 注意:这里的d是4,而不是3
上面两个例子,都属于不完全解构,但是可以成功。
--------------------------------------------------------------
如果等号的右边不是数组(或者严格地说,不是可遍历的结构,那么将会报错。
// 报错
let [foo] = 1;
let [foo] = false;
let [foo] = NaN;
let [foo] = undefined;
let [foo] = null;
let [foo] = {};
(4) 默认值
解构赋值允许指定默认值。
let [foo = true] = [];
foo // true
let [x, y = 'b'] = ['a']; // x='a', y='b'
let [x, y = 'b'] = ['a', undefined]; // x='a', y='b'
注意,ES6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判断一个位置是否有值。
所以,只有当一个数组成员严格等于undefined,默认值才会生效。
-------------------------------------------------------------------------
let [x = 1] = [undefined];
x // 1
let [x = 1] = [null];
x // null
上面代码中,如果一个数组成员是null,默认值就不会生效,因为null不严格等于undefined。
(二) 对象的解构赋值
对象的解构与数组有一个重要的不同。
- 数组的元素是按次序排列的,变量的取值由它的位置决定;
- 而对象的属性没有次序,变量必须与属性同名,才能取到正确的值。
let { bar, foo } = { foo: "aaa", bar: "bbb" };
foo // "aaa"
bar // "bbb"
let {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 对象的解构赋值,变量必须与属性同名才能取到正确的值
baz // undefined
- 如果变量名与属性名不一致,必须写成下面这样。
let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let obj = { first: 'hello', last: 'world' };
let { first: f, last: l } = obj;
f // 'hello'
l // 'world'
- 也就是说,对象的解构赋值的内部机制,是先找到同名属性,然后再赋给对应的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let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foo // error: foo is not defined
foo是匹配的模式,baz才是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变量baz,而不是模式foo。
说明:对象的解构赋值,是先找到同名属性,在赋值给对应的变量,被赋值的是属性的值,而不是属性
(被赋值的是后者)
- 对象的解构也可以指定默认值。
var {x, y = 5} = {x: 1};
x // 1
y // 5
var {x: y = 3} = {}; // (重要)
y // 3
var {x: y = 3} = {x: 5};
y // 5
var { message: msg = 'Something went wrong' } = {};
msg // "Something went wrong"
--------------------------------------------------------------------
默认值生效的条件是,对象的属性值严格等于undefined。
var {x = 3} = {x: undefined};
x // 3
var {x = 3} = {x: null};
x // null
- 如果解构失败,变量的值等于undefined。
let {foo} = {bar: 'baz'};
foo // undefined
(三) 字符串的解构赋值
const [a, b, c, d, e] = 'hello';
a // "h"
b // "e"
c // "l"
d // "l"
e // "o"
-------------------------
类似数组的对象都有一个length属性,因此还可以对这个属性解构赋值。
let {length : len} = 'hello';
len // 5
(四) 函数参数的解构赋值
function add([x, y]){
return x + y;
}
add([1, 2]); // 3
上面代码中,函数add的参数表面上是一个数组,但在传入参数的那一刻,数组参数就被解构成变量x和y。
对于函数内部的代码来说,它们能感受到的参数就是x和y。
- 函数参数的解构也可以使用默认值。---------------------------------------------对比
function move({x = 0, y = 0} = {}) { // 为变量x,y指定了默认值,同时为参数指定了默认值
return [x, y];
}
move({x: 3, y: 8}); // [3, 8]
move({x: 3}); // [3, 0]
move({}); // [0, 0]
move(); // [0, 0]
-
为函数参数指定默认值,和为变量指定默认值不一样--------------对比
function move({x, y} = { x: 0, y: 0 }) {
// 上面 这样是为函数参数指定默认值,而不是为变量x,y指定默认值
return [x, y];
}
move({x: 3, y: 8}); // [3, 8]
move({x: 3}); // [3, undefined]
move({}); // [undefined, undefined]
move(); // [0, 0]
上面代码是为函数move的参数指定默认值,而不是为变量x和y指定默认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