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论语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笔记和心得
“学”的内容总体而言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具体而言,包括五经(《诗》 《书》《礼》《乐》《易》)以及“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五经”的经即指永恒的道理,《诗经》代表文学;《书经》代表历史;《礼经》代表社会科学,有很详细的生活规范;《乐经》代表艺术;《易经》代表哲学。这些就是古代文明人文科学。生活的基本规范就在“五经”里,所以说是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就学的方法而言,要要配合思(主体的反思与理解),以求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就学习的目的而言,是要增益德行,成为君子。
孔子的学有三点特色:一是老老实实的学习古代的知识与技术;二是学与思的配合,得到个人体会;三是学习要能改变行为,这才是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和成长。
“君子”代表学行兼备的有德之人。因此,君子成为儒家的人格典型,泛指有理想,有原则,不断进德修业,追求至圣境界的人。
学海无涯,当离开学校,失去整块的时间来学习时,感到学习的机会非常珍贵。一个人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也得到了复习和巩固,变成自己的技能,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现在虽然不象古代交通不便,但大家快节奏的生活。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很少,聚集一堂交流思想,远方的朋友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的时候,也不生气,只要有颗平常心,踏踏实实的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时刻修正自己的德行,不也有君子气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