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来,心情很不好!
跑到图书馆散心,偶见《稻盛和夫的哲学——心法》一书。
随意翻起来,却欲罢不能,久久停不下来!
想和你分享其中关于欲望的章节,希望有所帮助!
02
有人说:“人有原罪”。
佛教认为,罪行的根源在于“烦恼”,所谓“烦恼”,就是为了守住自己的肉体所需要的欲望!
佛教中的六大烦恼分别是:“贪”、“嗔”、“痴”、“慢”、“疑”、“见”。
首先是“贪”,就是一切都想据为己有的贪婪之心;
所谓“嗔”,就是不管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发火动怒的浅薄之心;
所谓“痴”,就是把变化无常的世界看做一成不变,当自己的幻想破灭时就发牢骚、鸣不平,对佛的智慧一窍不通的愚痴之心;
所谓“慢”,就是傲慢不逊之心;
所谓“疑”,就是对释迦牟尼宣导的真理抱有的怀疑之心;
所谓“见”,就是总从负面看待事物之心。
看到这里,心里挺恐慌的,人的六大烦恼我每项都有,还只多不少?
03
释迦牟尼所说的六大烦恼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缺乏它们,人就不能维护自己的肉体。
例如“疑”,就是多疑,疑心大。换言之,就是小心谨慎。原始时代,缺乏尖牙利爪的人类为了在丛林中生存,需要警觉,需要小心从事,以防患于未然。这是极其重要的。
还有,有食物时就要吃足,因为下次不知何时才能捕到猎物,运气不好就可能饿上十天半月。因此,不但要吃今天的份额,最好把明天的也一起吞下。这就是所谓“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可以说,烦恼原本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智慧,为的是让具备肉体的人类能够维持生存。但在这烦恼之上,造物主又给了人类自由。这两者相加,人类就有可能作恶。
就拿我来说,吃饭总要吃到撑,碰到好吃的就更加控制不住自己;
结果,肚子上的肉越来越多,脸也越来越圆,
从买衣服完全不用担心尺码,到现在根本无心逛街,
不论多么好看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总觉得丑!
这就是“贪”+“自由”作恶的结果呀!
04
为了防止人无节制地使用自由,放任欲望,最终导致失控,
释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罗蜜”这套修行的方法,帮助人们提高心性!
第一条是“布施”,也就是帮助他人;
接下来是“持戒”,就是说人必须适当地抑制自由以免造恶;
第三条是“忍辱”,所谓“忍辱”,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一切都在变迁流转之中,或有灾难降临,或遭病魔侵扰,人难免品尝苦难。要忍耐,承受得住,这很重要;
第四条是“精进”,一切生物都在拼命求生存,人类也应该勤奋。放眼自然界,植物也好、昆虫也好,没有哪种生物是懒惰懈怠的。即使是路边的杂草,无论在盛夏的酷暑中还是隆冬的严寒中,都在顽强地生长。只有人类是例外,一有机会就会想偷懒、就想玩乐。自然界所有的动植物都朝气蓬勃、努力生长,我们人也该不遗余力、拼命奋斗才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努力实践这四条,然后腾出一点时间来坐禅,借以整理自己的心绪。这就是第五条“禅定”。
做到这五条,就能最终达至“智慧”。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体验便捷、高效的同时,也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左右,被海量的信息包围。
时代推动着每个人奔跑,我们都担心自己被超越、对知识充满焦虑、对互联网碎片化感到疲惫和无奈------
愿今天分享的这篇小文能让你在焦躁不安中收获一份从容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