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这该是一种怎样的耐心?等待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扎好花束,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爱心?
一段时间迷上了她的文字,如痴如醉地读完了她的《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拷问生死大问,读来沉重,阅读速度骤减,目前处于未完状态。
总觉自己是后知后觉之人,“L旋风”刮得那么猛烈,自己也没有卷裹其中,颇觉遗憾。暗自打算先把这“人生三书”看完,再阅读她文笔犀利的《野火集》。
这位优秀的女子,出身贫苦渔村,从小就见证人生的苍凉与无奈;成人后辗转于世界各地,见识各国文明,她似乎总是高昂头颅,在更高的视野上,关注人世的“疮疤”,她的文字如同疾风暴雨,对人和世界充满人文关怀,呼唤公民意识与反省精神。而她却又能在两种状态中自由游走,她低下头来,目光满是深深爱恋,如同一泓清澈的湖水,清晰的倒影着自己两个孩子人生之路上小小的脚印。纯真率直的《孩子,你慢慢来》就是其中的一本。
《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作者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相比前段时间读池莉的《来吧,孩子》,她的文字“少了几分煽情多了几分率真,从不多发是非之论,也绝不作骄矜之态。”
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她说“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但不同的人爱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身处急功近利的社会,面对繁琐枯燥的工作与生活,世人总是行色匆匆,不停的往前赶,无暇看一眼路边的风景,无心去体会行走路上的乐趣,教育也有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太多的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让我们反思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深感真正的生命自身应是一种自然绽放的过程,本质是一场减速成长的旅程。教育应是平淡的、诗意的,应是一种慢的艺术。
《孩子,你慢慢来》就是一种慢的艺术的教育,就是一种静待花开的过程。
“静待花开”,是对人生的一种耐心。
面对上帝送给自己的两个小天使,她敏感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细心地感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同时也记录下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期间经历过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静下心来,许多相似的场景似乎也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但是自己却缺乏她那种淡定从容。
妈妈带着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在人生之初,她就是如此耐心,华安以后的人生之路,她同样也是,用充满耐心的悠然之情娓娓道来,从孩子第一次发出“啵”的声音,从孩子初识宇宙,从孩子认识龙到“车水马龙”,从孩子在各国语言神奇的转换中。
“静待花开”,是一种人生睿智。
《小红帽》的故事,让她觉得野狼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野狼遭遇的凄惨使她注意到童话故事的残酷和暴力。她心惊肉跳地给安安读着《白雪公主》里有关后母毒害白雪公主的各种手段,《阿里巴巴》中女仆杀害强盗的残忍,于是慌忙把《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两本书移到了书架的最高一格,保证孩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在读是《水浒》以后,安安和弗瑞弟两个调皮的孩子,挥舞着竹竿和破布扎起来的旗子,在路上对着年迈的老太太高喊:“嘿!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们需要点盘缠!”这些都在告诉我,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选择书不仅要适应孩子的需求,更要适合孩子的发展。孩子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家长不要着急,这些都伴随着担忧、焦虑的后遗症,生命中的残忍,何必让孩子那么早就知晓,人生苦痛甚多,无忧无虑的童年只有一次。
面对儿子和弗瑞弟童年中偷窃的行为,她理智和蔼耐心的分析,让孩子认识到“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静待花开”,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恩。
有了孩子,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更深刻体验到父辈人生的坎坷,养育孩子的不易,“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吧?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发的手。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逃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静待花开”,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正是对孩子深切的爱恋和自己的人生体验,让她处处注意对孩子个体生命的尊重。在寻找幼稚园中,对自己孩子是否适应这种在时间、空间、和行为上的种种规范忐忑不安,并思考这真是3岁孩子需要的吗?结果是,让妈妈和安安好好度假吧?
面对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她处处也尊重哥哥的情绪,她发现,人类分两种: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过两个以上的,多半和艾瑞卡一样,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
她和儿子一起站在路边,悄悄的观察小刺猬,母子俩小声的说着,不愿意惊动的小刺猬,而是静静地,陪着孩子一起把刺猬看个够。她忍受着头皮发麻的恶心感,帮助孩子们解救挤在夹缝里的老鼠。
尊重每个生命,是内心强大、慈悲、美好的体现。
她用自己的一种平和的心境,接纳和包容的智睿,用细致细腻的慢的艺术,用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让我感受到伟大母爱的味道。华安说:“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当幼小的孩子跌倒时,告诉自己,学会等待,等待她东倒西歪地自己站起来,一步一步地蹒跚走到你的面前;面对孩子满桌的饭粒,告诉自己,学会等待,沉下亟不可待喂她的想法;当孩子堆搭的积木毁坏后,告诉自己,学会等待,收回自己要重新堆搭的手;当孩子撕破了你精心挑选的书籍,告诉自己,学会等待,把要训斥的话语咽回肚子;当孩子拿着不满意的分数回家,告诉自己,学会等待,收回要劈头盖脸地谴责;……
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是父母成长过程。时刻提醒自己“从容地静待花开”,悠然地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