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候船时,看着手中的导游图,当时心里还很疑惑同一个小岛还分为冬季和夏季两个码头,岂不是很浪费资源吗?
上岛时特地留意了一下,由于适逢一月,我们还真的就是在冬季码头上岸,越发让人有些好奇了,查阅官方资料才知道:为了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蜈支洲岛从建立伊始,就斥巨资分别修建了夏季码头和冬季码头两座码头,依据季候、洋流等的变化,实施休养生息原则,分别在每年的4-5月份与次年的10-11月进行一次轮换使用,这即是蜈支洲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
原来如此,怪不得蜈支洲岛周围的海水始终如此洁净澄澈,怪不得它会有人间仙境之称,怪不得它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有情之岛,如此看来,自然的美景,与人类的情感一样,皆需要以真心去发现,用真爱去温暖,靠真情去呵护。
沿曲折蜿蜒的石径徐行,左侧是浪温的爱情沙滩,右侧是温馨的椰林木屋,人行其中,左顾右盼间只觉美妙不可方物,我自认对美好的一切,不论是人是物、是山是水,皆没有定力,故而不知不觉间便沉溺其中,浑不知疲累。
很快就来到情人桥景点,这是座暗红色的木质长桥,约摸有一、两百米,由堤岸延伸出去,直接架设在了海面上,桥的终点则是一个小小的四角亭阁,与观海长廊的建筑风格大体相似,区别只在于情人桥两边护栏上是整齐的心形组合,似乎是以此来呼应爱情之主题。
桥前还有许多充满爱情意味的摆设,譬如袋鼠椅子、有心形示爱圈、有亲吻小公仔等等,是刻意营造出的浪漫味道,看着反倒感觉有些乏味。
回忆,最大的好处便在于回味所有美好的同时,完全可以忽略掉其中的疲累。一路行来,我们曾细听石塘的荷语,曾品尝妈祖庙前甜而不腻的手工花生酥糖,曾在观海长廊谛听海的潮音,曾在情人桥上驻足留连,但如今想来最让我感动的却是那一树一架的祝福。
是在偶然间注意到了道旁的木质棚架以及几颗行道树,身上挂满椭圆形的木牌,凑近了细看,才发现那木牌的一面是简单的卡通图案,另一面却写有不少的字:
“海之南,我的新开始,好!!!”三个空心体的惊叹号一字排开,仿佛携说不尽的期冀,道不完的理想,正拥一怀鼓胀的风,即将启航的帆;末了,龙飞凤舞的签名还紧随其后,争着要替那已离去的主人代言:从此后,纵有风雨在前路飘摇,亦要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有那种质朴而直白的,“希望家人健康,希望儿子姑娘开心,快乐,健康成长!“、”祝呆呆小朋友茁壮成长“、”一生平安“……平平淡淡,却是人生真滋味。
当然,最多的恐怕还是有情人之间的祝愿,“往后余生只有你“、”永远在一起“……,我一一地捡拾过去,咦,这块有意思啦,“执手天涯!“后面还画着笑眯眯的猪头和打着领结的小猴,小小的一块木牌,图文并茂,想来它的作者也必是有趣而幽默的吧。
真是喜欢看这些温暖的话语,或许我一生也未必会遇见写下这些文字的人们,但是却可以体会得到他们的一笔一绘里饱含着怎样郑重的心情,一言一辞中又寄托了怎样深情的诉说,在这么一个美妙的日子里,它们从不同的时点出发,齐齐地涌来,温暖了一个路人的心,让我由衷地相信,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有多么的美好。
台湾作家张晓风有一篇文章提到行经日本的寺庙时,总会看到一棵小树,远看不真切,竟以为小树开满了白花。走近了看,才知道是素色纸签,被人打了个结系在树枝上的。有人解释说,因为抽到的签不够好,所以不想带回家去,姑且留在树上吧!
为此,她感叹,世上竟有这样一株树,独独为别人承受他自己不欲承受的命运。
我想这位女作家必定有一颗悲悯之心,于是,她说,“如果容我选择,我不要做有求的凡胎,我不要做必应的神明,钟鸣鼓应不必是我,缭绕花香不须是我,我只愿自己是那株小树,站在局外,容许别人在我的肩上卸下一颗悲伤和慌惴的心。容许他们当不祥的预言,打一个结,系在我的腕上,由我承当。”
唉,如何忍心让一双明亮的慧眼去凝视那些不祥的预言,如何忍心让一颗敏感的诗心去承受那些悲伤和慌惴,如果,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很希望女作家能够来到这座美丽的蜈支洲岛,想必沐着阳光,迎着海风,替众生背负满身甜蜜的祝福要欢喜与幸福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