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80。2020-5-13》
今天是庚子年辛巳月丙辰日,四月廿一,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
第二十七章2【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尊,是恭敬奉持的意思。德性,是人所受于天的正理。道,是由。由有两义,一是由来,是根据的意思;二是由去,是依循的道路。敦,是加厚的意思。
尊德性的功用是什么呢,即,恭敬奉持我所受于天的正理有啥用呢?朱熹讲解说:存心。存心又有啥用呢?极乎道体之大,意思是说,不可思议的境界惟有通过存心一途可以抵达。孟子说"求其放心而已",把放失的心收回内心。《黄帝内经》言"独立守神"。这些和《中庸》说的尊德性,都是存心。
道问学是什么意思呢?朱子讲解说:致知。致知的功用是"尽乎道体之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通过逻辑的推演全面深入无有遗漏地把握事物本身。事物本身也即内容,我们说言之有物,此物字即指内容而言。很多人把逻辑理解为一套"正确思考的工具"即形式规则,不能理解逻辑是事物本身生成运动发展丰富,通过否定的作用消解扬弃而获得新的统一的过程,这对认识乃至思想力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静态和形式思维往往是零和博弈的宿主,惟有矛盾发展的逻辑思维才能打开思路开阔胸襟建设格局。思,不是小事。思的方法,也不是小事。致知,就是思的学问。
朱子总结说:"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意思是说,尊德性和道问学是把自身和真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纲要。修德是既修德又修己,代表主观感性的一面;凝道是既包含事物本身又包含个体主观意识的新的更高层面上的统一。主客观只有在精神不断发展中得到统一,否则就陷入对立冲突。
修德凝道,这事儿有多重要呢?
比如说,我们常说要"自作主张",要"做主",要"独立自主",多数人以为这是"我说了算"的意思,其实错了。"我作主"的究竟的意思是指:我有能力修德凝道,我所做的主张合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成于礼。至于是不是我拍板,是不是我的主意,这实在不是个事儿,比如说,如果我作主,但所作的主不合于道,这个主作的有啥意义呢!因为凡事都是自作自受,所以,究竟的意思是指,口中所出者是否是德言,行为所决者是否合义,这就离不开修德凝道了。换言之,如果所言所行掺杂了过多的主观意见,就没有资格称为自我作主了,实际上这只是尚未觉知者的妄言妄行而已,怎么好意思说成是自我作主呢?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即,存心和致知是君子的两大纲领。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