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代的斯佳丽虽然美丽迷人,性格大胆泼辣,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斯佳丽与一般的肤浅女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当斯佳丽怂恿着阿希礼和她一起从订亲宴上逃走私奔时,我一时竟然想到了《傲慢与偏见》中与人私奔的那个小妹妹莉迪亚,愚蠢而又美丽的班纳特先生的第五个女儿。
当然,斯佳丽与丽迪亚不同的地方是,丽迪亚是真的愚蠢,而斯佳丽“尽管装出一副糊涂相,还有很有头脑的”,这点连查尔斯的黑人管家,那个精明的彼得大叔一眼就看出来了。
可是遗传到父亲精明的爱尔兰人血液的斯佳丽,在情感上却一塌糊涂,因为阿希礼拒绝了她的求爱,竟然在两周内就嫁给了阿希礼的小舅子,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情敌”玫兰妮的嫂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斯佳丽的母亲曾因为恋人的逝世,匆忙嫁给性格爱好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杰拉尔德,而十多年后,她的大女儿更因为一时气急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甚至是看不起的人,婚后的斯佳丽才算是明白了“跟人家赌气,拿自己晦气”这句话的真谛。
年少懵懂的人儿啊,总以为可以有大把的时光为自己的轻浮买单,却没想到每一次毫无顾忌的放肆,都是在消耗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个决定,从此让自己的人生拐向了不可逆转的迷途。
斯佳丽稀里糊涂做了妻子,两个月后做了寡妇,莫名其妙地做了母亲,生下了查尔斯的遗腹子。
这个时候,南方的庄园主贵族世家对世俗风气还是很看重的,结了婚的妇人一般都只能谈论家务事和孩子,而死了丈夫的寡妇,不管她是不是绝世佳人,从此以后都只能“穿着阴森森的黑衣服,连点缀的流苏都没有,也不准戴花,扎缎带,用花边,连珠宝饰物都不准佩戴”。
十九世纪的时候,不仅中国对女人管制得很严,其实西方女人的权利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自由自在,尤其对没有男人的妇人,世道的眼光更是苛刻,“黑绉纱一定得拖到膝盖,只有到守寡三年后才能缩短到齐肩。做寡妇的决不能再欢畅闲谈,也不能高声大笑。即使要露出笑容,也只能是苦笑、惨笑”。
如果是玫兰妮,她的高尚是与生俱来的,愿意为别人着想,更愿意为别人委屈自己,不管世俗让她做什么,她都会逆来顺受,所以白瑞特称她是“这浑浊世界的一盏明灯”。
可是斯佳丽不同,她野性难驯,她要为别人做点什么都是为了达到她更深层次的目的,斯佳丽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让她为了不爱的查尔斯遵守世俗礼节,“明明心未死,却要摆出一副心如死水的样子也难啊”。
如果不是战争,如果不是斯佳丽一直倔强着不肯放弃的劲头儿,如果不是最能揣摩人心的白瑞特的出现,斯佳丽这一辈子想要过得更好一点只怕是难。
女人们永远都没搞明白,结婚意味着什么。
未婚的少女们以为结婚是婚礼上泛着红光的甜滋滋的香槟气泡,她们的想象力也只能到婚礼进行曲为止;已婚的妇人要么心如止水,从珍珠变成死鱼眼睛,要么拿乔地不肯认清现实,总期待着有更好的人会给她带来更好的生活,却不知道《廊桥遗梦》是一个教人克制的故事,而《失乐园》才是残酷的现实。
真正能从婚姻中得到好处的女人,是绝不肯透露半点诀窍给人,或者即使透露了别人也不知:再好的婚姻一辈子中都有五十次的离婚的念头,而五十一次还是觉得这个人最适合。
十七岁的斯佳丽又怎么会明白呢,她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自己内心的情感,一遇到什么让她感到迷惑的事情,想不通的结果就是不会再去想,这反而是斯佳丽为什么可以这么生气勃勃地活着的缘故,她的性格,从来不会与自己过不去。
经常在想这个问题,女人读的书多,考虑得周详,到底是幸事还是不幸的源头?
也许对于周围的人来说,玫兰妮是世上最好的女人,可是玫兰妮却羡慕着斯佳丽的敢作敢为,可是斯佳丽虽然得到了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感情和婚姻,却因为自己不知事,深深地伤害了爱自己的人。
说到底,读多少书与获得幸福的几率并不成正比,真正关键的是要有玫兰妮睿智明理的悟性,有斯佳丽豁达独立的头脑,太过于算计和太过于疲沓的人,幸福之神都不会青睐的。
想在婚姻中一劳永逸,或者只是将之当做交换工具的人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自己放弃了机会。
斯佳丽不喜欢读书,看书头就痛,幸好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幸好斯佳丽从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