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今天讲的《三峡》一课,学生大多不会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大部分学生都漏掉了"驾着疾风"这句话。
"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回顾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知识仓库进行"清点"。发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再次回顾,再次清点,这也是学习。可是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即使给他讲了几遍,这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教学不易过于急切,在多数学生还不会时,一定要重复讲解。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不顾及学困生的感受。以往我的教学,常常以老师的讲解为中心,不以学生学会为中心,这就导致常常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今天通过学习我知道我一定不走老路,一定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