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书《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作者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首先我想先说明一下,对于这本书我并不推荐大家去读。主要原因是文章略显拖沓,多有重复。但是有些观点可以拿来作为参考,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制。和大家分享一下。
力量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不必用对方希望的形式去战斗。
1对1决战中,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也能战胜彪形大汉。
古代军队里有三种士兵,骑兵(骑马或在战车上)、步兵(身披铠甲、手持剑盾)、投手(又称弓箭手)。三者相互制衡,就和剪刀石头布一样。骑兵克投手,因为骑兵速度快难以瞄准。投手克步兵,因为步兵笨重。步兵能近身搏斗。彪形大汉渴望近身肉搏,而孩子选择远程投射,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其打晕后直取其头颅。
一些人假装富有,其实他们一无所有;
一些人假装贫穷,
其实他们早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
有些优势只有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弱者能够取胜,往往就是因为后一类型的优势与前一类型的优势完全相等。
军队的士兵众多、武器充足、资源丰富的确是一种优势。但这种有时会让军队无法行动,最终变攻为守。然而相反情况的军队活动能力强,耐力足,便可轻易偷袭。
在我国,典型例子便是官渡之战。
处于一件事情的两个极端时都很难。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时,一切就好办了。
很多事情都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
即:一件事情到某一个点能使收益增高,但再往后就会降低。
财富与教育
财富与幸福感
食物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里养孩子比人们想象中的难多了。拮据的生活会毁了一个人,同样,富足的生活也会了人们,过多的给予使他们失去了野心,失去了骄傲,也失去了自尊。没有的时候要去拥有,有的时候却拼命浪费。财富本身就隐藏着自我毁灭的因子。
一个班级的规模过小,使得学生无法展开讨论,没有学习动力。班级规模过大,容易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个人参与感大大下降。家长总在思考小班制的好而忽视了大班制的好。把别的孩子看作竞争对手,而不是共同进步的伙伴。
处在边缘世界里的局外人看似出于不利地位,然而结果并非不利。
我们没有必要把眼界放得那么开,只要把自己放在某个合理的范围中,拿自己跟“坐在同一条船上的人”比较就好了。我们的被剥夺感是“相对”的。在一个越优秀的教育机构中,学生约会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差。比如,哈佛大学的学生放弃学位证的概率远大于和马里兰大学学生。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会塑造你处理挑战、完成艰巨任务的意志。
这种意志是动机和信心的关键因素。
这个和我们常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一个意思。
(虽然这个观点我不那么看好)
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幸福感指数最高的那些国家。因为当你在一个全世界都很幸福的国家里感到绝望的时候,那种绝望是深刻而糟糕的。
“补偿学习”将比“资本学习”更有威力
大部分人因为擅长而热衷,最终扎根于这个擅长的领域。而“补偿学习”就是相对困难的方式了。
阅读障碍症人群因为阅读困难,就必须克服自身局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龄期就不得不放弃学业,但他们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做出比他人更强大的成绩。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政客、资本家、创业者都患有阅读障碍症。在长期的受挫中,学会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去和强者对话,对人们十分有益。这使得他们更懂得面对失败,大部分情况下,更多的往积极方面思考,而不是消极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消极,所以不怕。
为了生存,阅读障碍症患者——科恩大胆与一位华尔街职员拼车,谎称自己擅长期货,获得在华尔街工期货作的机会。此后花了常人4倍时间啃下期货专业书籍。大多数人不会有这种胆量,但他们可以。“我不怕失败,因为我压根儿没什么可失去的。”
现在,科恩成了高盛的总裁。
我们不止会害怕,我们也会因为害怕而害怕,而克服恐惧会让我们产生狂喜。从而产生自信,这是与身俱来的勇气。
对于在灾难中远离灾难的人群,他们听到警报,看到头顶上盘旋的敌人的轰炸机,还有爆炸的声音。不过炸弹炸的都是其他街区或是隔壁街区。他们不会在害怕,相反,他们会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受伤。侥幸逃脱会让人受皮外伤;远离灾难地点则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可战胜。
童年时失去父亲或母亲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多数的天才儿童因为无法获得献出成就的而原因是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过多的心理健康。他们的失败源于太传统,太因循守旧,太没有想象力,所以她们没能贡献出突破性的思想以影响所处的时代。相反,一些人可以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获得成功,这是一个极具威胁性的理念,但在某种情况下这些东西确实可能起到正面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
放下你的旧有思维,重新思考能力与弱点的真正内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以弱取胜,甚至超越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