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单身不好我们还是单着
中国人一贯的意识形态是:单身不是什么好事。
因而单身的状态备受排挤,这种排挤并非是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敌意,而是当你单身的时候,所有非单身状态的人都试图将你拉进他的阵营仿佛拯救于水火。但你心生一丝抗拒。
他们或许并非出自关心,只是纯粹觉得单身不是什么好事。
单身就约等于:性格问题,孤独冷僻,不擅交际,人一旦被定性与社会脱节,也就意味着自我放弃,开始不管理形象,接下来就是不求上进,没有责任心,一天不成家,一天难立业。
甚至于长期单身,身体都会出问题,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老是一个人吃饭,营养都跟不上......
当然,更多的时候,提醒你单身状态的是一年到头庆祝个没完的情人节。我们正处于的消费主义语境下,二月十四,七夕,圣诞,元旦跨年,双十一,甚至于妇女节,愚人节统统都可以变成情人节。(这些情侣是疯了吗?)
落单的人最怕过节,何况这么多。
每次打算走出这种独居的生活,迈出孤岛一步,想要试着和另外一个人发生联系却发现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需要跨越两道难关,第一关是我对他人的设定壁垒,第二关是他人对我的设定壁垒。
我们虽然渴望爱,但我们更善于设防。
与其说我们爱一个人,倒不如说对方只不过是我们欲望的投射而已。茫茫人海我们搜索彼此的关键词,与其说是条件,不如说是模板,这个模板擅自给对方画好了长相轮廓,拟好了性格,然后等着严丝合缝的一个人。
这一点,我们一直习以为常,很多年后我才自觉,我们不过是以爱情之名,行私欲之实。
单身阵营里流传最广,运用最频繁的一句口号就是——宁缺毋滥。这句写在交友资料里的话,看似忠贞,但换个说法就是:我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和门槛,我坚守我的择偶偏见,等着那个最匹配的人来适应我的标准,我不用做出一点改变和让步。
其实,他们宁缺毋滥、守身如玉的那个完美恋人根本不存在,那只是他自己的欲望在投射,在演绎,因为没有哪个人刚好为另一个人的所有欲望、所有要求而存在。
2.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的恒久博弈
人格有三层: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它遵守“快乐原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什么让我们快乐,我们就做什么,不考虑逻辑,规则,道德。
超我是人格中最高的部分,它遵循“道德原则”,社会规范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才能做什么,它有满足他人意愿的倾向。
自我是夹在本我和超我中的一个人格,它遵循“现实原则”。它需要平衡自我和超我,既满足自己,又要遵守道德规范。
通常来说,在社会生活里我们往往以自我现身,处理普通的人际关系,可以很好地平衡本我和超我。因为一时的压抑,并不会造成本我否定。
但是面对爱情,在最亲密的关系里,我们极力渴望展现本我,渴望对方爱上真实的自己,但又不得不出于关系的维护,屈从对方的意志,压抑本能。所以一段常见的关系里,永恒上演的就是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爱情的天平没有旗鼓相当的一天,只有双方的意志在博弈中此消彼长,亲和结对本能和攻击本能轮番被唤起,爱恨更迭。
所以爱情里最大的矛盾在于:我们既想做自己又想满足对方;我们既想控制对方,又希望Ta是快乐的。
3.什么是真爱?为什么真爱如狗?
假如宇宙生命的本质是信息和能量,那么一切关系的终极奥义大概是权力和支配。
我们经常说“真爱”,但只是双方都让渡一部分权利和自由来拼凑的一段关系并不是真爱,顶多是真爱的部分或者阴影。那个真空中的、人人歌颂向往的、概念里存在的真爱,它应该就是这样:
在一段关系里,双方都感应到了永恒,于是主动燃烧本我,泯灭界限,二者融为一体,像爱自己一样爱对方,像对自己忠诚一样对Ta忠诚,成为不因利益而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真爱意味着献身,意味着本我的牺牲,意味着绝对的忠诚。就像《奇葩说》里肖骁所说的,单身贵族这个说法的来源,并不是单身都很富有,活的像贵族,而是因为单身都有一套自己择偶的贵族标准,但遇到真爱的时候,我们愿意放下这些标准,低到尘埃里变成一只狗,从此以后,只对Ta忠诚。
所以,情侣们不要急着“虐狗”,因为你们颈上就有一条“狗链”。单身不必焦虑,一个人也可以体味生活的美好,两个无聊灵魂的机械碰撞不如一个有趣灵魂的独自绽放。
选择单身和选择爱情,都有各自的甜蜜与辛酸,唯一要做好的就是在自己的状态里获得逻辑上的自洽与心态上的平静,在一起不嫌麻烦,分开时无惧孤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不影响我们活得精彩。
最后,有没有情人,都祝你: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