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静处、独处,忍受和耐得住孤独,是人生修炼的一种境界。
《周易》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耐得住孤独;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耐得住孤独;李惺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耐得住孤独;曹雪芹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耐得住孤独。纵观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人、大家,成就竟来自于孤独期。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就是在他人生最孤寂时孜孜求索而创立的,孤独寂静使他避开了许多的纷扰;贝多芬是在多种慢性顽症侵扰,耳朵失聪,四周寂静的情况下,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在寂静中与音乐为伴,没有丝毫影响他对音乐的向往,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世界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时常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处,甘愿忍耐孤独。这不是这些人不合群,是因为一个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实在是舒服至极,美不可言了,这是喧嚣社会中的一种选择。
孤独让人学会了思考。不管什么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延续,没有联系就没有往来。沉默不语就是疏远的开始,遇到错误的人会消耗你,遇见对的人会治愈你。成年人最好的自律就是要懂得及时止损和转身。人人都有执念,但千万不要执迷不悟,每一个决定转身的人都是在风里站了很久很久。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耗尽所有的期待是不会轻易说再见的。懂得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
孤独,无疑是痛苦的。孤独之所以痛苦,主要是因为心灵孤寂。当一个自然人演化为一个社会人后,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就成为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一旦缺少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对人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孤独的人学会了思考。当你对别人有用时,人性就是善良的;当你对别人无用时,人性就是自私的;当你触碰别人的利益时,人性就是恶毒的。一个人所有的烦恼往往都来自于自己的无能,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了,能给别人带来利益时,或许此时才会感受到这个社会的美好。这些说到底是“三观”的不同,你敬畏天理,他崇拜权威,这是世界观不同;你站在良知一边,他站在赢者一边,这是价值观不同;你努力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他努力是为了做人上人,这是人生观不同。
人始终是孤独的,一个人一辈子始终是在和自己相处。有句话说,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你孤独的站立,不依恋、不惧怕,因为有些事情别人根本帮不上你,只有靠你自己。
人这一辈子或许欠自己的太多了,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所有的一言难尽,像喝茶一样都一饮而尽。这同样也是孤独之后的思考。
比起有人左右自己的生活,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日子。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时的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用去猜测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想起了一个颇为讽刺意味的故事。有一天狗问狼有车子、房子吗?狼说没有,狗问狼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哇?狼依然说没有。狗鄙视地说狼真无能,怎么什么都没有。听着狼就笑了,说自己有不吃屎的个性,有追逐的梦想,有你没有的自由,我虽然是一只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只自以为是幸福的狗。
人一旦悟透了,往往就会变得很沉默,给人一种看似孤独的感觉。其实,这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逢场作戏的兴趣,耳不闻人之非,口不言人之过,不羡慕谁,不嘲笑谁,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人生历练多了就讨厌一切虚伪和不实诚的东西。沉默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感觉没有再说的意义,很多时候宁愿一个人独处,也不想挤在人群里陪别人演戏。
现实社会中有种现象,有些人喜欢独来独往。独来独往的人看似很孤独,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强大,根本不怕一个人独处,甚至非常享受这种安静,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低质量的社交不如一个人高质量的独处。这些人非常懂得选择,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伤感,因为他们早已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虚情假意,自己不喜欢的人绝对不去讨好,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早已学会了抽离,面对乱七八糟的事早已学会了冷静面对。
孤寂,孤独、孤处既是对人意志的挑战,更是对人心灵的挑战。因此,耐得住孤独,首先是不怕孤寂,不惧孤处,不畏孤独。孤独摧毁人,首先摧毁的是人的意志。不难想象,如果一个人不能以语言与人相交际,不能以思想与人相交往,不能以情感去感悟活的生命,人将会面临一种何等挑战?因此,要想耐得住孤独,就首先要不惧怕孤独。
社会不相信眼泪,生活不同情弱者,活在这个时代你不能矫情,痛只能自己忍受,苦只能自己咽下。痛而不弃是一种坚强,苦而不言那是一种成熟。
人性中有种最大的恶,不是贪婪、不是虚伪、不是狂妄,而是为难别人,尤其是获得某种权力和利益之后,用各种手段为难他所能为难到的所有人,以此来成就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人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恶人。
弘一法师说,人生不过三万天,人生只是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就老,该走就走。临了空空,没你也没我,无一物带走。我们最终只是时间的过客,何必执念,努力过后得失随缘,自在随心。弘一法师的话,让人悟透了人生苦短何必执念不放,何必苦苦争名夺利,而要放平心态,耐得住孤独,懂得人生修行不止的道理。
俗话说,逢人不必言深,孤独本是常态。倘若深情被辜负,余生孤独又何妨。耐得住孤独的关键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懂得在孤寂中奋发。自古圣贤皆寂寞,从来高人多孤独。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孤寂的圣贤与强大的心灵为伍。耐得住孤独是人生成熟的标志。因为,少了物质的羁绊,少了心灵的纷扰,做事情就会更加投入和专注,就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更有深刻的感悟与感触。
人生需要精彩就要懂得欣赏自己。心之所向便是阳光,无所畏惧便是远方。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在努力之后活得更像自己。人生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哪怕无人欣赏也要独自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