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听多少高大强的言论,我还是觉得,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科技方面,中国与国际一流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也不奇怪。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最喜欢的不是科技,而是统一。为了一统天下,老祖宗们不遗余力地折腾。
从秦始皇开始,每个王朝的皇帝都把统一作为首要任务,但在统一的过程中有个迷信,就是得从北到南地打,才能疆域辽阔、江山永固。永固当然不可能,但挺上个二百来年,也算成功。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两朝关系匪浅。它们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外推进,大抵是自西向东。但算起来,关中也算西北,也是北。只不过推进时,大方向偏离了南。可能是因为秦汉时,南方大部还属于没太开发的地段,没有被抢夺的资格。
东汉刘秀以河北为根据地,向南扩展,才得到天下。三国末期,晋国也是继承了曹魏在北方的地盘,才攻蜀伐吴,统一全国。南北朝之后,杨坚窃取了北周统一北方的胜利果实,建立隋朝,并南下平陈,才奠定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
残唐五代之后,宋朝登上历史舞台,以中原为起点,收拾了南方、西部诸个政权,也将统一事业由北向南推进。但由于儿皇帝石敬瑭的自甘堕落及后续帝王的不争气,幽云十六州落在了契丹手里。所以,宋朝其实不算一个真正统一的王朝,北宋不算,南宋的半壁河山更算不上。也可能因为统一天下的起步不够“北”,宋朝一直羸弱。
元朝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立足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要想进取就得从北向南。后来的清朝也一样。而横亘就在元与清之间的明朝,是个特例,从南向北竟完成了统一。那是真正的统一,连幽云十六州都被朱元璋从南到北地拿下,在被丢失了几个世纪之后。人文领域的规律,总有破例,但那个破例的一定是正气满满。近代史学家孟森说,“得国最正,唯汉与明”。作为最有骨气的王朝,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打破些惯例也是理所应当。
清朝之后,帝王罢休,但中国的统一规律似乎还是没变。北伐,名声大过实际,打到上海就没了劲。还是解放战争才将革命进行到底,从东北到海南,彻底解放了全中国。
为啥统一之战,总是要从北方打响呢?有人说,北方是经济中心。这不成立,大家都知道,北宋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有人说,北方气候冷,南方人适应不了。这也不对。身为一个东北人,我深知南方的炎热与潮湿对北方人而言也是一种伤害。还有人说是地势,但似乎也不通。北方是高一些,但通常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还不像南方,有蜀道难,有长江天堑。
我想来想去,可能原因还在人身上。山清水秀,多在南方;穷山恶水,多在北方。山清水秀出名士,穷山恶水出刁民,有点黑我们大北方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北人肯定是不刁的,但长得人高马大,再附带“你瞅啥”的梗,其粗犷彪悍,似乎自带一副能征善战的样子。这粗犷彪悍,在这真不是贬义词,因为粗犷彪悍导致了自来熟的性格。自来熟就到哪都能打成一片,到哪都合群。而军队都是团队作战,合群就是最好的特质。团结就是力量嘛,北人组成的军队很有力量。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说出来给大家听个乐而已。关于中国的统一,为啥总是要自北向南,我听说过许多解释,但细想来,都不真。其实,世上事本就不是都有道理可言,有些事就是天定的。所以,我们常说天理昭昭。
统一,是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愫。上下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为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分久必合。在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曾是一个国家,因种种原因分裂了,就一直分离了。但中国受不了这种分离,中国人对领土的态度是既然曾经拥有,就要天长地久。反正古人是这样,不知今人是否能做到!